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府谷县天生桥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碎屑结构、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对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相特征进行解剖,进而建立其沉积模式。盒8下段以灰白色粗粒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具"二元结构"特征不明显的正粒序特征,为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河道与堤泛2种亚相及滞留沉积、心滩、废弃河道、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和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结合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多河道的缓坡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滩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m-M-Sm-Sp-M-Sp或Ge-Sm-St-Sm-St-Sp-M-Sp;辫状河砂体可划分为5级构型单元,由小到大分别是层系、层系组、心滩/河道增生单元、心滩/辫状河道、单期河道,河道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心滩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与串沟砂体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心滩砂体物性优于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整体可以作为优质储层,而河道砂体仅在靠近河心的部位物性较好,可作为优质储层;心滩砂体内规模较大的泥质夹层附近和河道砂体的边部及中上部可聚集剩余油,且心滩砂体内剩余油储量相对河道砂体较大。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 ,其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 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为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 ,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 ,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 ,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浅灰黑色泥岩。为明确陕北地区辫状河心滩砂体微观特征,利用测井相特征、辫状河心滩规模分析心滩类别、发育特征、夹层类别及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地区长2辫状河沉积发育纵向沙坝、横向沙坝、斜列沙坝3种类型心滩,辨析出心滩主体、滩头、滩尾、滩翼4部分;心滩内部夹层根据发育位置分为落淤层、串沟、坝间泥、道坝转换夹层4种类型,落淤层分为纵向落淤层、横向落淤层、斜列落淤层3种类型;心滩发育规模是预测落淤层分布的首要因素,对心滩位置的精准识别,结合心滩长宽比、宽厚比绘制心滩规模平面分布模型,预测井间落淤层分布特征。辫状河心滩微观特征研究是分析辫状河沉积的首要任务,心滩内部夹层发育特征是影响辫状河储层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辫状河心滩砂体特征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观察描述、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侏罗纪早中期富县组到延安组延10、9、8期的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早侏罗世富县组和中侏罗世延安组延10期为深切河谷充填的辫状河沉积,延9和延8期则发育曲流河沉积.这2种河流沉积经历了有规律的继承性演化:富县组河谷充填作用最强,辫状河道砂体沉积厚度最大.延10期河谷进一步填平补齐,河谷斜坡上次级河道溯源增长、侧向侵蚀使河道变宽,漫滩分布面积减小.延9和延8期,古地形差异进一步减弱,河流转型为曲流河,河道和漫滩沉积均发育.吴起地区侏罗纪早中期河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河流沉积模式.沉积相对富县组-延安组延8油层组油藏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油气聚集主要受河道砂体展布控制,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第一段为主力产气层段,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利用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其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进一步识别出边滩、心滩、决口扇、河道滞留、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对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砂体空间分布预测和三维储层属性建模提供了重要依据。砂体展布受控于沉积微相,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边滩砂体是研究区曲流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心滩砂体是辫状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清涧地区砂体沉积特征及成因认识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为预测砂体及井位部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对榆林-清涧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砂体成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区砂岩岩性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杂基含量较高,分选中等-较差。粒度概率曲线多为两段式加过渡段,少见多段式。岩芯上多见单向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偶见潮汐层理,发育植物化石。单期砂体沉积序列以正旋回为主,平面上砂体呈孤立状,砂体走向近平行于海水走向,自陆向海呈分叉尖灭状;整体呈现出河道砂体特征。孤立状砂体为潮汐改造水下分流河道而形成的潮汐沙坝,其形成受沉积古地形的控制,地形低洼处易形成大规模砂体,由于潮汐改造较弱,整体表现出分流河道特征。榆林-清涧地区潮汐沙坝发育,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综合岩心观察、测井、钻井和取样分析等资料,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内Carabobo油区M区块Morichal段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Morichal段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进一步可以划分为辫状河道、心滩、溢岸\决口扇、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其中,辫状河道与心滩为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其骨架砂体是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体,储层的展布形态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和沉积微相的展布。主河道沿南西—北东方向发育,溢岸\决口扇和泛滥平原微相仅在局部少量发育。  相似文献   

9.
心滩是辫状河的骨架砂体,是苏里格气田的主要成藏单元.为了在砂体中准确识别心滩,判断心滩的发育规模及影响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苏X加密区块为例,在明确沉积类型及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河道砂厚中心连线法、单一河道分界标志、心滩测井相分异法,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典型河流沉积的研究成果,解剖与研究区沉积环境相似的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沉积相特征及类型,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沉积构造识别、测井相分析及古生物标志鉴定,系统性对东二区山2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在单井相及沉积序列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相连井剖面及砂地比特征,刻画了山32~山12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山2沉积期东二区北部为近源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洪漫沼泽等沉积微相,垂向上"砂包泥"特征明显,发育"辫状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南部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边滩、河道充填、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垂向上"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发育"曲流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山32~山12沉积期北部辫状河与南部曲流河的分界位置逐渐向北迁移,迁移距离约20 km.研究成果对该区砂体展布规律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北部辫状河心滩与南部曲流河边滩是形成有效储层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观察及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测井、录井和油田动态资料 ,研究了真武油田垛一六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 ,认为该区垛一六油组为一套湖退背景下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底部的 C5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上部 C1~ C4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心滩、心滩侧缘沉积 ,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沉积 .其次 ,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垛一六油组 5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 ,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 ,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 ,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 ,并以跳跃组分为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 (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 )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流的扩散、长江倒灌水流的顶托、坡降很低以及江心洲稳定等是赣江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储层精细描述的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辫状河道砂体的发育特点,完善该类储层水平井设计方法。方法在现代辫状河沉积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岩屑观察,以及密井网区测井曲线形态的分析与对比,剖析储层的内部结构及发育规模。结果辫状河道主要由心滩、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及落淤层等4个微相构成。心滩微相粒度粗、物性好,河道充填微相粒度细,废弃河道及落淤层以泥岩沉积为主。结论心滩为辫状河道内有利的沉积微相,水平井设计中应考虑其规模与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以河流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对巴彦乌拉矿床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K1s2)辫状河相铀储层进行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深入分析了受基准面旋回控制的辫状河砂体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特征,总结了巴彦乌拉矿床辫状河砂体的赋矿规律,并建立了心滩坝砂体赋矿模式.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低可容纳空间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心滩坝砂体内部,以及辫状河道与心滩坝交汇处,可为该矿床外围找矿,以及相似古河谷型铀矿找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景星  李钧  王泽  龚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9):8148-8161
孤岛油田南区馆5-6砂层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有心滩、河道充填及溢岸砂。因河道频繁迁移摆动,砂体之间相互切叠,导致砂体内部构型复杂多变,严重制约了油田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剩余油挖潜,迫切需要开展构型的精细解剖,深化对单砂体的叠置关系及分布规律的认识。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将辫状河砂体划分为6个构型级次,重点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及其内部级次进行构型解剖。依据河道砂体在垂向上切叠模式的差异,对辫状河道进行垂向分期。利用河间沉积、河道顶部高程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横向上对单一辫状河道进行侧向划界。在经验公式的约束下,利用测井响应特征、相对高程、剖面形态、落淤层产状的差异,准确识别心滩位置和形态。对单一辫流带和心滩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稀井网条件下的单砂体识别经验公式。选取密井网井区典型的心滩进行实例解剖,分析不同类型心滩的沉积作用、厚度变化、发育位置和内部落淤层展布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不同类型心滩的判别和具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湖细粒沉积发育独特的砂体接触样式和沉积特征。通过测井曲线、岩心及野外露头,结合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厚度及岩电组合等特征对浅湖细粒沉积体进行研究,分析砂体接触样式及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陕北地区上三叠统浅湖细粒沉积主要为长石砂岩,分选性差,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变形层理及水平层理。浅湖细粒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天然堤等沉积微相;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河道摆动程度及古气候等因素使得单砂体呈现不同的砂体接触样式,识别出截切式接触样式、天然堤接触样式、分流间湾接触样式等。陕北地区浅湖细粒沉积反映水动力条件减弱,同时物源供应碎屑能力相对较弱,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厚度相对较薄,垂向上与浅湖泥岩呈互层,或被浅湖泥岩包围的透镜状薄层砂岩,纵向上水下沉积和水上沉积交替出现,为浅湖细粒沉积体主要空间结构。陕北地区上三叠统浅湖细粒砂体接触样式和沉积模式研究不仅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湖相细粒砂体及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岩心相标志和测井相标志,对乌审旗地区苏75井区10余口探井取心段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现象、剖面结构的详细研究,认为苏75井区盒8段属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泛滥平原2个亚相。河道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和心滩2个微相。在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盒8段5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揭示了河道心滩砂体呈南北向展布的规律。根据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合工区沉积背景,建立了本区盒8段的沉积相模式。该成果为苏里格气田苏75井区盒8段气藏有效砂体的预测指出方向,也为水平井整体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并以跳跃组分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  相似文献   

19.
心滩砂体内部构型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亚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303-2305
喇嘛甸油田PⅠ23沉积单元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河漫滩三种沉积微相,其中心滩砂体内部构型相对复杂,控制的剩余油较多。以4-4#站高浓度试验区储层为例,运用Mail提出的储层建筑结构界面分析方法,通过小井距井之间的连井剖面和测井曲线对比定义了6级界面。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得出了平面相组合模式,即平面以河道充填和心滩沉积为主。在明确心滩砂体沉积环境及形成机理基础上得出了沉积特征及识别方法,并对心滩内部构型进行了解剖,实现了垂积体追踪与预测。利用试验区内新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一方面完善了心滩砂体内部构型,另一方面新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水淹特征等信息直接揭示了高浓度聚合物对辫状河心滩的动用规律,位于心滩内部的新井解释结果表明,心滩中部水淹以高、中为主,而心滩两翼岩性夹层多、渗透性差,低、未水淹比例大,剩余油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丰富,以含砾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低,结构成熟度中—差,主要发育水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2类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及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席状砂及河道间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2类5种"叠置模式,包括堆叠型、拼接型、决口型、溢岸型及孤立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