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讨和分析不同种类肝癌TACE治疗时栓塞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对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肝癌最佳的栓塞剂及组合和使用剂量。通过回顾TACE治疗81例各类型肝癌病例及相关文献,分析TACE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检验指标,探讨不同类型肝癌TACE治疗时栓塞剂种类及组合和使用剂量治疗疗效的影响。栓塞是TACE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肝癌应选择不同的栓塞剂、栓塞剂组合和栓塞剂量。不同类型的肝癌选择不同的栓塞剂、栓塞剂组合和栓塞剂量,可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癌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肝癌是癌症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在发达国家由于丙肝病毒感染也使得肝癌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有关肝癌的知识进展迅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式在近10年来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肝癌被认为是一种外科疾病,肝切除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死亡率很高。现在不仅肝脏外科手术变的比原来安全,而且肝癌的临床实践涵盖了一系列的学科包括外科学、介入放射学、肿瘤内科学、肝病学、诊断放射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甚至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为主要的综合治疗,但是,手术后容易复发、转移、预后比较差。抑制MMP-9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原发性肝癌,因此,MMP-9成为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热点。笔者从目前研究MMP-9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常年位于中国恶性肿瘤的前列。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有中国特色的血管介入治疗,其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方兴未艾。概括了HAIC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角度分析了其和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尽管世界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仅排在第5位,但引起的死亡人数却排第3.肝癌的治疗很困难,部分原因是肝癌细胞适应代谢并破坏可能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1]。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已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从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我科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取了此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融合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有效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处方用药提供参考.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中药处方,共筛选有效处方211个;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有效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再通过TCMSP等数据库平台,筛选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并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等疾病数据库中,检索出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上述两种靶点的共有靶点,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般靶点,并利用DAVID平台对一般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拓扑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核心靶点;并利用CB-Dock平台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与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3组(支持度个数≥50),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24组(置信度≥0.95),聚类分析的药物组合36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的一般靶点124个、核心靶点16个;经GO分析的生物过程450个、细胞组分37个、分子功能48个(P≤0.01);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44个(P≤0.01),并且p53等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验证;而且还发现茯苓、白术、党参、半枝莲等药物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处方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常以补虚、清热为主,兼顾活血、理气等,多从肝、脾、肺和肾等经络共同论治,并注重清补结合、虚实兼顾;核心药物组合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后,观察肝脏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对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实施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手术切下的肝脏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Satterthwaite近似法对这两组标本进行t检验.【结果】经顺铂治疗的病人较对照组的癌细胞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癌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提示诱导细胞凋亡发生是顺铂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主要方式.【结论】小剂量CDDP诱导治疗肝癌,作为综合治疗肝癌方法的一种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外科治疗(肿瘤切除或减低肿瘤负荷)前,作为辅助治疗能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正>肝癌是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全球每年新增60~70万肝癌病人,其中约55%发生在我国,是影响我国人民生存的第二大肿瘤杀手,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30万左右;同时我国有庞大的肝癌危险人群,即近1亿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因此,肝癌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经过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飞跃性发展。肝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由  相似文献   

11.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证实靶血管存在后,先注入适量碘化油-抗癌药乳化剂栓塞肿瘤血和,再注入适量三联抗癌药。根据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大小,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类,并对这两类肝癌经TACE治疗后的初期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2.
曾晓燕 《科技潮》1999,(11):83-83
尽管医疗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可癌症还是让人"谈癌色变"。在我国,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达14万人,肝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治肝癌的诸多疗法中,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董宝纬教授的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凝固疗法,以其疗效显著、适用性广、创伤小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令国内外医学界所瞩目。肝癌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仍首推手术切除。80%的肝癌患者常因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减低、凝血机制差、心肾功能下降以及肿块部位等等制约因素,不能做手术切除,剩余的20%的肝癌患者即使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也达70%。而肝癌细胞对化疗和  相似文献   

13.
肝癌基因治疗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由多基因突变引起的,故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主要研究了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仙居县人民医院三年来采用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30例肝癌获得显著疗效。 肝癌素称“癌中之王”,当临床发现时多已是中晚期,从而失去有效的治疗时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是为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一种弥补治疗手段,它可使癌组织细胞脱水,造成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碘油与明胶海绵颗粒抗癌药物栓塞化疗(S-TOCE)结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小肝癌30例均接受TOCE治疗,随访2~6年.结果:1,3年生存率分别为近93%,46%,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肝外转移,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结论:TOCE治疗小肝癌必须采用节段性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好于单纯行S—TOCE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影响小肝癌近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内肿瘤复发与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一种适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用的姜黄素载药微球,并探究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微球,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度,证明微球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在VX2兔模型中评估肝动脉栓塞微球治疗肝癌的功效.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显示制备的微球球形完整;生物安全性证明微球材料安全指数较高;药效学研究表明姜黄素栓塞微球可在栓塞给药后有效发挥动脉栓塞作用,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姜黄素栓塞微球,有望将其用于栓塞以提高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类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和具有高致命性的癌症之一.中国的肝癌患者在全球居于首位,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肝癌.近年,溶瘤痘病毒(vaccinia virus)由于其高效的抗癌效应,副反应较低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索拉非尼,一种新型的肿瘤激酶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且已应用于临床试验中.本实验将索拉非尼与溶瘤痘病毒联用并探究其在肝癌细胞中的抗肿瘤的效应.通过体外MTT,Hoches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细胞实验和体内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组化的分析,发现索拉非尼联合溶瘤痘病毒,可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小鼠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处理组的肿瘤大小有下降的趋势.联合使用索拉非尼和溶瘤痘病毒可能为一项肝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 对18例中、晚期肝癌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相插管介入化疗免疫治疗。结果 1疗程后肿物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腹水减轻。结论 双相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Foxp3+/CD4+比值与生存时间的关联.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术后CD4+CD25+Foxp3+细胞占CD4+T的比例显著降低,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AFP水平相关.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目与生存率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外周血Treg水平是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具有早期发现困难、难治疗和易复发的特点.为了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动物原位肝癌模型,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C57BL/6小鼠形成肝癌,通过动态监测小鼠肝癌发展进程的病理学特征及生化指标,结合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EN给药后,小鼠体重随给药时间延长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