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两方面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关联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译者应对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联理论下,科技翻译是一个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都取得了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科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即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5.
旷群 《科技信息》2008,(5):148-149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合作原则是交际中需要遵守的原则.翻译也是一种交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通过译者的交际,因而合作原则在翻译中同样适用.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入手,探讨在汉诗英译中质量准则的遵守及违背,并得出了在汉诗英译中译者遵守质量准则以求忠实于原文,违背质量准则以求忠实于译文读者,即遵守和违背质量准则皆是为了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成功交际的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潘妍 《科技信息》2011,(26):124-124
关联理论视翻译为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共鸣。在此过程中,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便成为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文化沟通以及译者的能动参与,因此译者需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并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本文以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为理论指导,通过典型英文翻译案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汉译英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字面含义大致相同和译者介入的透明性,视译文为原文的复制品、派生物,导致轻视译者的地位.现代翻译理论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积极参与,而译者作为原文文本的特殊读者和译本的创造者具有双重身份,他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创作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文的接受程度,因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肖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4-127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为了使原文等效于译文,依据关联理论、认知与顺应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并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0.
毕赟慧  潘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252-252,25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本文仅以《阿Q正传》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为例,探讨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推导话语含义的交际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交际认知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取得最佳关联语境。其涉及两方面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信息所付出的努力。 Gutt由其推导出的关联翻译理论,提出取得最佳语境效果,是译者翻译活动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中国古诗的翻译,要求译者在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文化背景,并能运用目标语,表达原文的最佳语境。许渊冲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英文翻译,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在译文中把握交际线索,以遣词造句还原原文语境,应有一定的改造和处理,在重构最佳关联语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活动。广告作为一种以劝说、呼唤功能为主的操作型文本,其翻译应该更注重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对等。研究表明:广告翻译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皆与源语、译语文本之间的直译有关,而重写是避免各类语用翻译失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联理论启示,指出它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言文化交际的本质属性,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译者应突出原作的认知语境效果,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力与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14.
借鉴语用学原则,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中的翻译实例,并从探讨TEM-8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可以发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而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具体说来,译者通过不断做出顺应选择,寻求最佳关联,获取对原作的准确理解和定位,进而通过系列的顺应选择在译文中产生关联明示,准确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实现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的基本等值。  相似文献   

15.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分析了满文谚语汉译文错误理解或偏差理解的原因,发现原文明示信息在译文中失去明示功能及译文明示信息激活不了译语读者的百科知识,是导致翻译中的关联缺失的根本因素,影响了译语读者的理解。为此翻译时要关注关联的重构,为译语读者搭建源语与译文的关联桥梁。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依据语境把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的交际活动,涉及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三个方面,语境在词义选择、理解原文和译文表达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在处理文化缺省问题上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获得语言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常见的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略多于汉语中常用的模糊数词。译文读者通过译文(被重新编码的信息意图或前提),结合"共有语境",来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语言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也不同。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处理更加多样化。在众多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较容易的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译文效度较高;反之,译文效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把读者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