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汽油机冷起动时要求起动顺利,并且污染小,油耗低,转速稳定。这对发动机电子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影响电喷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进气量、喷油时刻与时间、混合气的形成、点火正时、配气相位等,各个因素之间又都有相互联系,在进行性能优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对汽油机冷起动时控制参数进行合理匹配,实现电喷发动机在低污染、低油耗下保证低温冷起动成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发动机起动点火、喷油及进气量控制策略,确定了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影响HC和NOx排放的关键参数为:拖转转速、起始喷油转速和点火推迟.研究表明:较高的拖转转速可以减少发动机起动所需的燃油量、改善燃油雾化质量、促进完全燃烧、降低HC排放;而过高的拖转转速则会恶化NOx排放;推迟点火可以有效地加速催化器起燃、显著地降低排放,若点火太迟只能有限加速催化器起燃,而且会增加油耗、使燃烧不稳定、增加失火,HC及NOx排放同时恶化.通过研究排放规律,选定了合适的冷起动参数,为今后精确排放标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汽油机采用晶体管脉冲高能点火,在各种转速与负荷范围内,经济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主要经济负荷区域里,油耗可降低约4—22%。与原点火系统相比,动力性也有所改善,功率最多可提高约3—7%。汽车路试表明,起动特性,加速性及负荷适应性都有所改善。实际节油效果一般能达到3—10%左右。本文对基本电路的主要部份作了简单介绍,概述了发动机台架对比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脉冲高能点火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点火和喷射正时对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台125mL的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甲醇发动机上进行了冷起动瞬态工况着火特性的试验研究.基于循环控制研究了点火正时和喷射正时对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的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点火正时和喷射正时对甲醇发动机的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均有显著影响;推迟点火从-20°(上止点前,下同)到10°,发动机的后燃逐渐增多,气缸压力逐渐降低,直至最后不能起动,甲醇发动机点火正时优化为-20°;喷射正时比点火正时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影响更显著,合理控制起动喷射正时,可保证混合气全部在受控的着火循环时进入气缸,实现“即喷即着”的理想着火,并提高发动机的着火可靠性;曲轴转角为471°上止点后)喷射甲醇比-35°喷射甲醇时的气缸最高燃烧压力提高了140%,HC排放降低了65%.  相似文献   

5.
多缸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缸柴油机冷起动瞬态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在原有的包括准维燃烧模型的单缸直喷式柴油机冷起动过程预测模型基础上,分析多缸机冷起动过程特点,建立了多缸直喷式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瞬态模型,在详细分析多缸柴油机冷起动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冷起动模型的主要构成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电喷汽油机冷启动困难是当前轿车常见的故障之一,而导致汽油机冷起动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分析汽油机冷启动困难的原因与故障排除的过程,找到有效可行的方法以解决电喷汽油机这一常见故障,对电喷汽车在启动困难方面的维修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ADuC812微处理芯片的测控性能,讨论了评价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主要参数.基于AduC812测控平台,实现对这些参数的同步测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发动机冷起动故障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清洁燃烧纯甲醇燃料的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点火式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甲醇裂解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的探索研究.研制了甲醇裂解装置和控制单元及其控制策略.发动机用汽油起动后,电控单元判别排气温度当其温度达到320℃以上时,电控单元自动从汽油燃料切换到甲醇裂解燃料下工作.在甲醇燃料模式下,通过ECU的标定,实现了自动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与汽油和M20甲醇汽油相比,甲醇裂解燃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点火式电喷发动机的效率,显著增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而且降低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可见燃用甲醇裂解燃料是电喷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单火花塞均质预混燃烧室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双火花塞点火系统,通过改造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实现了双火花塞轻度均质稀燃模式的稳定运行。通过设置双火花塞化学当量比(过量空气系数λ为1)、双火花塞轻度均质稀燃(λ为1.1)和单火花塞化学当量比(λ为1)的状态,测试了双火花塞对轻度均质稀燃过程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火花塞在加速缸内稀燃的总体效应主要体现在10%~50%累积燃烧放热的前期燃烧期;轻度均质稀燃(λ为1.1)状态的双火花塞燃烧放热和循环变动特性仍明显优于单火花塞化学当量比状态;在低负荷非稳定燃烧工况,双火花塞在加速缸内燃烧过程、减小循环变动率和提高燃烧稳定性的效果上更加突出。台架测试表明:在稀燃运行区域,双火花塞轻度均质稀燃模式的燃油经济性较单火花塞化学当量比燃烧模式提升了3%~6%,并有助于降低有害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测量分析小型手摇起动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瞬时转速、喷油及燃烧过程特征参数在每一循环中的变化情况;研究供油提前角变化时,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观察柴油机起动初期和转速增大后,循环喷油量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型燃气发动机与汽油同型号发动机相比,燃烧不好,起动性差,点火慢,燃料耗费大,导致排污差,造成尾气空气污染的缺点,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活塞和供气装置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制出一种新的活塞结构和供气装置.解决了发动机功率不足,动力差,燃烧不彻底,排气污染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时间光谱分辨率探测系统,研究了汽油机在着火早期燃烧生成物CH,C2,OH,CH2O,O2等的光谱;根据这些着火期生成物的光谱响应研究了人花塞点火放电过程的产生、变化和早期火焰的发展情况,并对点火燃烧期内有害排放物的生成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越来越严厉的排放法规,现代社会对汽油机车辆尾气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常用的汽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三元催化转化器(3WCC)能高效净化汽车尾气排放,由于其起燃温度较高,导致发动机启动后20 min内排放极为恶劣。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某汽油机三元催化转化器进行优化设计,以加热冷启动时汽油机排出尾气为主要手段,对废气进行温度补偿,使之始终保持在催化系统高效催化的温度区间内,可大大减少汽油发动机污染物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所研制的单活塞式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原理样机,对冷启动过程中的循环波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约150循环后发动机完成冷启动过程,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冷启动过程中,随着工作循环数的不断增加,下止点位置、反弹量和停留位置的波动逐渐减小;气缸内最大燃烧压力值逐渐减小;压升率极值波动较大并大于临界值.稳定运转后,最大压升率波动减小并趋于稳定;燃烧放热率峰值随工作循环数的增加有所降低,速燃期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缓燃期和后燃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加;燃烧过程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低温等离子体汽油重整对稀燃极限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稀薄燃烧汽油机的稀燃极限,提出了一种借助低温等离子体,利用稀薄燃烧发动机排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对燃油进行重整,以制得富氢的混合气体辅助发动机进行稀薄燃烧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等离子体排气重整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排气重整性能的研究.在一台稀燃发动机上进行了低温等离子体燃油重整对稀薄燃烧极限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排气重整系统,能够进一步扩大发动机的稀燃极限;重整比例每增大10%,发动机燃烧极限增大约1~2个空燃比单位.  相似文献   

16.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分层稀燃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提出了进排气侧非对称喷雾方式,并采用AVL-Fire软件对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缸内均匀混合;同时研究了部分负荷工况下二次喷射对分层混合气形成和稀燃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侧喷射角增大有利于提高缸内混合气的均匀度,排气侧喷射角增大会导致燃油蒸发率降低;二次喷油比例影响分层混合气浓稀区的分布,二次喷油时刻影响缸内混合气稀区的均匀性.当进气侧喷射角为30°、排气侧喷射角为15°时,选择第一次喷油时刻为220℃ A,第二次喷油时刻为270℃ A且二次喷油比例为20%,可有效组织混合气分层.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采用分层稀混合气相比均匀稀混合气的火焰发展期缩短约30%,快速燃烧期缩短约15%.   相似文献   

17.
气门参数对汽油机可控自燃燃烧控制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可变气门机构使部分燃烧废气保留在缸内,是实现汽油机可控自燃(controlled auto—ignition,CAI)燃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然而多参数可调气门机构增加了控制的复杂程度。为此,利用-维循环模拟软件在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带有进、排气门升程及定时均可控的四变量气门执行机构(4-variable valve actuating system,4VVAS)的汽油机仿真试验平台,探讨了气门各参数对循环热废气及CAI燃烧过程的控制作用及控制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他参数相同时,排气门定时对汽油机CAl燃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缸内废气残留量及废气温度的大小,而进气门定时主要通过影响进气回流和有效压缩比来影响燃烧过程;存在一个最佳位置没有进气回流,能够取得最大负荷。在当量比燃烧时,排气门参数对发动机负荷和着火时刻的控制最为直接和有效,是汽油机CAI燃烧的重要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套基于电容放电的多脉冲点火系统,可实时调整点火间隔和点火次数;并在一台内部废气再循环(EGR)的汽油机上研究了多脉冲点火参数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火花助燃方式,可以在可控自燃(CAI)不能稳定工作的边界工况区域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增加脉冲个数,可以缩短燃烧持续期,并提高平均指示压力,增幅达8%左右;增加脉冲间隔,也可以提高平均指示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一种应用在135柴油机上的新型燃烧系统TR(Three-Rapidity),是由收口深坑ω形燃烧室改进而成,在壁面设置导向圆弧,并与带中孔的多孔喷嘴相匹配.应用STAR-CD软件对TR燃烧系统在50%负荷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原机燃烧系统相比较.结果表明,TR燃烧系统的着火点控制在上止点附近,增加了预混合燃烧的比重.采用导向圆弧、缩口燃烧室和中孔喷射,气流运动更加剧烈,燃油空间分布合理,空气利用充分,减少壁面散热损失,并具有良好的冷启动性能.在135单缸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和原机相比TR燃烧系统具有良好的烟度排放特性,NOx排放在中小负荷低于原机排放,在高负荷则有所增加,可通过推迟喷油来解决.TR燃烧系统在降低柴油机排放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对原机结构改动较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