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罗晓玲 《科技信息》2006,(12):79-81
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测评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包括人格因素、生活事件、健康状况、家庭因素等)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该课题今后的深入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于个人幸福感的衡量主要依赖于主观幸福,虽然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会受到教育影响而降低,但是通过教育能够提高个人收入,促进个人身心、家庭、社会的积极发展,个人受教育水平提高,国家生产力、民主分配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会随之增加。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群体中尤为明显,该文主要针对教育如何影响个人幸福感的获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及其特性,并对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家庭因素、人格因素、自尊等)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机制和干预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表法以212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被试研究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在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对广州市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1)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个体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主观幸福感;(3)个体的价值取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4)性别、个体的家庭经济收入以及个体过去的生活事件等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李克特七度量表,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区分为个人情况、家庭生活、社会氛围及养老政策与环境层面,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浙江省慈溪老年大学学员进行访谈和实证。实证表明:老年人婚姻状况、退休前从事职业和目前维持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家庭生活、社会氛围和养老政策与环境对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生活中的子女发展状况,社会氛围中的老年人际关系,以及养老政策和环境中的老年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与同内生活的喜爱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最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量表、歧视知觉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对533名5~8年级的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歧视知觉以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歧视知觉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地预测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歧视知觉和主观幸福感3者之间相关显著(r在0.12~0.38之间,P<0.01);歧视知觉在家庭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极情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奕威  郑小卿 《科技信息》2011,(18):24-24,27
探讨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运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Well-Being)对丽水学院2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215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年级差异;(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类型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在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作用。方法:对359名员工采用改编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修订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同时进行调查。结果:时间效能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中能起到明显的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2.
私立中学男生的负向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私立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最高,初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最低;来自农村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私立学校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界定教育中的幸福则要从教育的本质入手,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教育的幸福要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求。成就感是教育中幸福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幸福和教育结果幸福一起构成了教育幸福的二重维度,教育过程幸福是结果幸福的必要条件。教育结果的幸福是一种应然的追求,而非一定能够达到的实然状态,教育过程幸福则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再婚家庭子女与双全家庭子女相比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应该加强对再婚家庭子女的教育、关爱、管理和保护,让他们在集体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幸福,从而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15.
针对496份关于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状况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特征。探讨了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和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旨在为高校加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教育工作和提升9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幸福感、孤独感为指标.对德州市区251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幸福感较强,孤独感较少.随年龄发展,老年人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而孤独感表现出年龄差异,70岁以上老年人得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职业、参加活动等,而性别、子女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探讨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为主观幸福感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方法:运用大学生谦虚心理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中对南昌市4所高校的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542。谦虚倾向、谦虚效应、谦虚防御、谦虚真诚及谦虚规范五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49-0.437),与负性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谦虚心理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解释力。结论:谦虚心理能有效地预测主观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先发地区居民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非参数估计探讨单个变量与幸福感关系,可构建半参数及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研究经济先发地区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关系,但不同性别的u型关系不同:户籍制度并不显著地影响居民幸福感;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对不同类型居民的影响不同;社会制度、诚信环境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结论无论对经济先发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提高居民幸福感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提升异常重要,因为快乐的创新人才将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剖析了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内涵,并从人才幸福度调查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现代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