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化缓蚀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挂片法对咪唑啉型缓蚀剂与表面活性剂的缓释协同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70℃,表面活性剂与咪唑啉型缓蚀剂复配,对碳钢的缓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咪唑啉型缓蚀剂,缓释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满足油田酸化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合成的五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链长的醇类,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油的增溶作用,从各种条件得到对水最大增溶作用,验证了从微观结构出发所得理论结果。同时,对水最大增容的各种条件是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在实验应用中,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国Miranol化学公司是一家生产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的专业单位,产品有咪唑啉衍生物和甜菜碱[其中包括磺化甜菜碱(Sultaine)]型两大类。在咪唑啉衍生物类中又分为羧酸盐、磺酸盐和无游离盐三系列产品。虽然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早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已知道,但它正式作为商品,并在工业、民用和个人护理洗涤品等方面得到应用还是近几年的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并介绍其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咪唑啉乙酸盐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为原料,与二乙三胺反应合成了咪唑啉环,进而合成了乙酸盐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成环反应的最佳条件.即以乙酸异戊酯为溶剂,二乙三胺/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摩尔比为4∶1,在184℃以上反应8.5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在煤成浆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此类表面活性剂特别运用于含氧量高的煤种成浆。作为活性剂,其亲油端链长应在14个碳以上,亲永端可以为铵基或其它,体系的PH值应为酸性。  相似文献   

7.
马广存  魏丰华 《山东科学》1997,10(3):34-35,38
研究了烷基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的催化合成法,优化了工艺条件,选用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可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烷基咪唑啉产率90% ̄95%。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月桂酸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月桂酸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和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经咪唑啉中间体制备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C-12的一种新合成方法,并对咪唑啉还开环反应及DC-12的其合成路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C-12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经咪唑啉中间体制备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C-12的一种新合成方法,并对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及DC-12的其他合成路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烷基酰胺型甜菜碱是一类性能优异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国外应用最广泛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之一,如Tego—L7在欧洲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而EMPIGEM BS、Gaheric B—30、Scherocotaine CAB等牌号的商品生产量也很大,目前在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已形成系列产品,广泛用于日化、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等领域。我国两性表面活性剂工业起步较晚,加上受工业原料的局限及应用单位产品更新意识不强,使我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品种开发缓慢。至目前为止,仅开发了烷基甜菜碱(即BS—12)、咪唑啉和氨基酸三只产品,且品种单一,产量少,而烷基酰胺型甜菜碱则还处于开发应用阶段。因此,加快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研究,特别是烷基酰胺型甜菜碱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对促进我国日化  相似文献   

12.
用硬脂酸、十二羟基硬脂酸分别与二乙烯三胺、羟乙基乙二胺合成了4种咪唑啉衍生物。通过在H2S/CO2体系中采用动态腐蚀失重、接触角、AFM力曲线测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咪唑啉衍生物引入羟基基团后对其缓蚀性能和缓蚀剂膜的疏水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咪唑啉衍生物烷基链上引入羟基后接触角变大,粘附力升高,疏水效果更好;动态失重和电化学测试表明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都含有羟基时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正庚烷/正已醇/水体系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酸、碱、盐、温度对体系电导行为的影响,求得了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对该体系导电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对微细滑石的分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降法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几种亲水基不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对微细滑石颗粒的分散效果;通过测试加入表面活性剂前后颗粒表面Zeta电位、体系分散率变化,探讨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细滑石粉体的分散效果不佳;含有强亲水性的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滑石粉体具有一定的分散效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使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变大,提高了悬浮液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月桂酸钠,2×10-5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10-5mol/L;合适的pH值范围为10.5~11.5;表面活性剂通过增大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起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油酸、N-(2-羟乙基)乙二胺和氨基磺酸为原料,经环化、硫酸化合成了咪唑啉硫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泡沫性能等作了测定。认为将其用于山羊服装革的加脂剂中,可使皮革丰满、柔软、有弹性,具有良好的加脂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2-(2-苄基硫基乙基)-N-氨乙基咪唑啉(BEASM)并研究了它对金(Ⅲ)的萃取作用。实验表明它对金(Ⅲ)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以分子结构设计为基础,通过合成多头亲水活性基团、接枝改性增加咪唑啉型乳化剂的空间位阻,采用月桂酸、四乙烯五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在线红外监测咪唑啉中间体的官能团变化,合成改性咪唑啉型微表处用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乳化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乳化剂性能优异,临界胶束浓度为23.99μg/g,在临界胶束浓度下表面张力为24.36 m N/m;用该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颗粒均匀,体积平均粒径为3.09μm,乳化剂用量为1.5%时乳化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微表处用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与石料的可拌和时间达206 s。  相似文献   

19.
烷基咪唑啉二羧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月桂酸和乙二胺为原料,分别用溶剂法、真空法和乙二胺盐酸盐法研究烷基咪唑啉二羧酸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并测试了其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对合成方法和产物结构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的组成及其酸度对分离测试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高氯酸盐、硫酸是这一分析的良好的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中加入四氢呋喃及保持流动相一定的酸度可改善在常用波长下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