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上对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包头市及与包头市城市性质相近的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做了比较。指出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贵州反贫困战略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反贫困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反贫困思路,必须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反贫困制度建设,开展制度创新。制定国家反贫困法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是反贫困的重要保证。把反贫困的总体框架转移到市场经济机制的轨道上,实现向市场经济机制的彻底转变,树立崭新的反贫困战略方针,是贵州当前反贫困战略的核心问题。实施“内生性反贫困”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加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是今后反贫困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城市地域扩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与适宜方向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不同驱动力影响,城市地域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增长潜力,在分析包头市自然、社会与经济特征和促使城市地域扩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包头市城市边缘地域不同方向的扩展性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和发展能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运用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借助计量学、数理统计学等手段,对包头市1992—2001年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制约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年包头市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为基础,对水资源的供需和利用系统、供需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隐含的反馈信息进行了考察.结合包头市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3种包头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运算和求解,得出未来20年内包头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用水情况及变化趋势.根据预测结果,针对目前和将来用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现包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对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包头市智力文化支持、资源禀赋指数偏低,环境质量、居住条件、生态效益等指数较高;②影响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的因素中,生态环境水平指数为0.82,基础设施水平指数为0.71,社会经济环境水平指数为0.69,管理水平指数为0.53,说明包头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③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指数为0.69,介于0.65~0.74,属于Ⅲ级,水平一般.因此,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从“区际”区位、自然条件、发展起点、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等6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三峡库区贫困的成因,把三峡库区反贫困的战略意义放在长江开发开放、中国经济起飞的大战略框架中审视.进而,又通过对三峡库区反贫困思路的梳理,进一步揭示了三峡库区贫困的本质性特征,并提出了以制度创新、推进改革、强化人力投资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包头市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从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对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高且环境质量整体向优,城市的污染物控制力度水平较高,生态效益成为生态环境评价的短板要素.据此提出加强对包头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的控制管理,从而加快推进"绿色包头"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包头市小城镇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包头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包头市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包头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失业、疾病、教育等成为收入之外的城市新贫困源头,从多维视角分析城市贫困问题有利于找出致贫原因,从而科学地制定反贫困对策.论文在 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基础上进行非等权改进,设定收入、教育、健康保险等6个维度以构建城市家庭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并对广东省中山市城市贫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多维贫困测度模型能够定量测度某一城市的多维贫困发生规模,通过维度分解可以发现该城市主要的贫困维度,政府可据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日益凸显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中部地区更是如此.以郑州和舍肥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在中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部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平均规模仅为2.29,远远小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这表明中部城市贫困的产生与社会支持网缺失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成为中部地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民法、行政法的自身局限性是贫困的制度原因之一。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对包头市城市整体地价水平、地价增长率、城市地价指数、城市地价与房价、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以及地价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地价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有利调控是刺激包头市地价不断上涨的动力;未来包头市地价会继续呈上升趋势,空间布局将会更加合理,增长方式将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贫困问题起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反贫困必须加大政府投资、外资注入、内部积累。思想观念的变革是反贫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开发式扶贫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反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案例,对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方法,构建了和墨洛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通过交互式反馈,最终得到有效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通过系统分析和建立规划模型从而既定性又定量地进行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社会和政府应对贫困问题予以高度关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支持政策和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反返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返贫困问题是农村反贫困开发实践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反返贫困已经成为新阶段反贫困的重要内容。返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返贫困问题虽然不是反贫困开发实践的主流,但其出现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意义。反返贫困既要从返贫困结果上反返贫困,又要从返贫困源头上反返贫困,实现反返贫困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管治基础的变化,客观要求城市、区域管治模式的转变。在理解管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管治基础的变化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揭示城市间冲突的根源,最后,在对区域协调相关研究简述和城市冲突问题认识的基础上,从建立多元、分散、网络型区域管治出发,对区域协调中制度创新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依托于国土资源部大调查项目——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以包头为研究对象,探讨北方工业城市居住用地评价过程中新方法、新途径,尝试运用街道网格法划分功能区并以之为评价对象。运用AHP法对城市居住用地进行评价,包头市居住用地总体上处于适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包头城市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自发形成的包头村、商业兴盛的包头镇、艰难短暂的包头县、日伪设立的包头市、飞速发展的包头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