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参考Miedema半经验理论,建立了Fe-Ni系机械合金化(MA)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热力学计算分析指出,Fe-Ni系粉末MA过程一般不存在发生非晶化反应的化学驱动力,Fe-Ni系MA粉末由α(bcc)和γ(fcc)两相固溶体组成,在球磨过程中两相相互转化,控制这一转化的因素是形成焓的结构项,对不同球磨时间Fe60Ni40MA粉末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明了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XR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NdgFe85B6合金粉末.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形态和微结构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颗粒的形貌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球磨过程中粉末的微结构变化,并讨论了机械合金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间的NdFeBDyAlcu合金粉末,研究球磨时间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影响.随球磨时间的增加,XRD结果显示α—Fe主峰相的强度先减小后增加;SEM结果最示颗粒尺寸明显的变小;VSM结果显示合金粉末球磨5h时的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Ni-Al金属间化合物机械合金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莲  华中 《松辽学刊》2007,28(1):10-11
本文介绍了MA合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机理,并通过对不同组分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机械合金化合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把自制的硬磁相钡铁氧体粉末和软磁相锰锌铁氧体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球磨,并用树脂固化成型.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粉末合金的磁性.相同组分双相磁性试样在3~10 h的不同球磨条件下,球磨时间越长,磁性越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在连续流动高压微反-色谱联用装置上,以吡啶和甲苯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Mo-Ni-P/Al2O3及Mo-Ni-W-P/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饱和性能,并获得了试验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为催化剂在油品深加工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ε- FeXN/BN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 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α- Fe 与BN 混合粉末的结构和磁性随球磨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这种原料通过球磨先形成非晶合金,然后非晶合金晶化形成了ε- FeXN/BN,其饱和磁化强度随球磨时间的增加有一最大值,随后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8.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PR、XRD、SEM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Ni/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还原性能,相组成及镍的分解度。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易还原的特点。而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Ni与Al2O3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2O4尖晶石,对于低温高空速甲烷部分氧化反应,Ni-900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TPR、XRD、SEM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Ni/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还原性能、相组成及镍的分散度。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易还原的特点而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Ni与Al2O2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2O4尖晶石。对于低温高空速甲烷部分氧化反应,Ni-900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0.
Ni-Mo-P/Ni-P双层电镀层的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浸渍、阳极极化曲线、以及俄歇电子能谱(AES)等研究了电镀Ni-Mo-P(表层)/Ni-P(底层)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实验表明,电镀双层镀层的耐蚀性均优于同等厚度的单层镀层(Ni-P或Ni-Mo-P镀层).高于400℃热处理温度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后,镀层的耐蚀性进一步改善.腐蚀电位实验以及AES分析指示,低于400℃热处理温度的镀层,外层作为牺牲阳极对内层进行保护;高于400℃热处理温度的镀层,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镀层层间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在镀层表面形成高耐蚀性的保护层使双层镀层的耐蚀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合金,采用XRD研究了合金化过程.计算了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对Fe-Cu合金的形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铁素体基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热导率、低密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与汽车工业和能源领域.Cu和NiAl共沉淀强化铁素体合金具有析出相体积分数高、粒径细小的优势,可以在不大幅度降低塑性的前提下提升铁素体合金的强度.同时,纳米氧化物的添加可以进一步提高铁素体合金的使用温度,拓宽其应用范围.该研究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同时含有Cu+NiAl共沉淀强化相和纳米氧化物弥散相的铁素体基合金,使用OM、SEM、EDX、XRD等检测方法分析了球磨时间对粉末粒径和粉末合金化程度的影响,使用SPS烧结将机械合金化粉末进行致密化,并分析了时效工艺对合金物相、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能球磨可以使Fe-5%Ni-2%Al-3%Mn-1.5%Cu-1.5%Mo-1.5%W-0.6%Y_2O_3(质量分数)合金有效地合金化,然而单纯使用SPS烧结难以使机械合金化粉末完全致密化.合金在900℃固溶30 min后,在550℃时效1 h硬度最高,为514 HV.  相似文献   

13.
在Mikulski等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配位场方法,分析了实测Ni2(ad)3Cl.6H2O的电子吸收光谱,确定了具有生理活性的有仙金属配合物Ni2(ad)3Cl.6H2O的空间构型与光谱参量,理论计算的磁矩和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Ni-B三元系合金,研究了合金化过程中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Fe50Cu50合金的形成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合金,采用XRD研究了合金化过程。计算了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对Fe-Cu合金的形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xTi100-x系列样品,利用XRD技术对球磨过程中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出Fe-Ti系非晶态合金的形成范围为10at%Fe-60at%Fe;当Fe的含量大于60at%时将形成FeTi固溶体.  相似文献   

17.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的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合成了Al及Al-Y薄膜.通过在950℃、1050℃的恒温氧化和950℃的循环氧化实验发现,由于Al_2O_3保护膜的生成显著提高了304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而Y的加入又明显地提高了Al_2O_3氧化膜的抗循环氧化能力.本文通过SEM、AES、EPMA及X射线衍射相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氧化产物层的形貌和组成.并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Al、Y有益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Ti-Si合金时,发现样品经历了固溶→非晶→晶化的过程.X射线衍射表明,晶化后的样品为首次发现的新相.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并经理论计算证明,确认该新相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TiSi,并给出了其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制备了以Ni为活性组分六铝酸盐复合金属氧化物BaNiAl11O19-δ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把过渡金属活性组分Ni镶嵌在晶体的晶格中形成的高温稳定的复合金属物催化剂,催化性能稳定,活性高,750℃反应条件下2h反应物CH4和CO2转化率分别为92.70%和93.14%,合成气H2和CO收率分别达91.94%和92.92%。  相似文献   

20.
宿根福禄考组织培养技术与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宿根福禄考的快速繁殖,为大量培育宿根福禄考种苗提供可靠方法。所用适宜诱芽培养基为:MS+6-BA3mg/l+NA·0.1mg/l+糖30g/l+琼脂6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肌醇全+有机物全+1/2Fe盐+NAA0.5mg/l+糖15g/l+琼脂6g/l;适宜过渡移栽基质训:珍珠岩/沸石=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