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抗菌能力,将端头烯键环氧化得到12个8,17-环氧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仪(NMR)与高分辨质谱仪(HRMS)表征。在合成实验中,考察了穿心莲内酯3个羟基与叔丁基二甲硅基(TBS)结合与脱除的能力。抗菌活性实验研究发现,化合物B5与C5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均优于先导化合物穿心莲内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辐射下,通过色满酮与芳香醛的缩合反应,快速合成了12个新的(E)-3-芳亚甲基色满酮类化合物2a~2l.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IR,1 H NMR,13 C NMR及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100mg/L下对5种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E)-6-氯-3-(2,4-二氯苯基)亚甲基色满酮2c对梨黑斑病菌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68.2%.  相似文献   

3.
以2-氯甲基苯并咪唑与酚或胺经缩合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衍生物和五个新的2-芳胺甲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盐酸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包合比例、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包合部位和包合物稳定性的研究来阐明脱水穿心莲内酯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机制.应用差示热分析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稳定常数并计算其热力学常数,1H-NMR、IR法确证包合部位.结果显示:脱水穿心莲内酯与β-环糊精形成了1∶1的包合物,包合部位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的五元内酯环部分及十氢萘环部分,在形成包合物过程中范德华力起主要推动作用,疏水力起辅助作用,形成的包合物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血浆中RP-HPLC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反相柱(ID,4.0mm×250mm,粒径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0.7m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在此条件下,20min内脱水穿心莲内酯得到检测,分离良好,不受杂质干扰.在0.204.~10.175μ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3.低、中、高浓度下的回收率、重现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该方法能有效地监测大鼠血浆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建立简单、快速的测定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小鼠血浆中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小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血浆样品经甲醇、醋酸缓冲液(pH3.6)及乙酸乙酯处理后用于测定.色谱柱为:C18-ODS,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1.5∶28.5∶60),检测波长为252 mm.小鼠ig穿心莲片药液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a=0.577±0.771 m in-1,Ke=0.010±0.002 m in-1,t1/2(Ka)=2.77±1.69 m in,t1/2(Ke)=74.08±15.49 m in,T(peak)=13.25±7.30 m in,C(max)=7.98±3.61 mg.L-1,AUC=1 036.45±658.06 mg.L-1.m in,CL/F(s)=0.006±0.004 g.kg-1.m in-1/mg.L-1,V/F(c)=0.57±0.32 g.kg-1/mg.L-1,Lagtime=3.55±1.23 m in.该方法能有效地监测小鼠血浆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可为人体内相关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冰醋酸催化下,首次完成了1-芳氧乙酰基-4-(邻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环化为5-芳氧亚甲基-2-邻氯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的合成.用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苯酚和3-甲基苯甲醛为原料,经酯化、重排、羟醛缩合、关环、卤代反应和氨化6步制备得到了5个N-苄氨基甲基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和1HNMR得到了证实.测试了它们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3种细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4,5-二甲基呋喃氨基腈与芳醛反应,制得希夫碱,再采用NaBH4还原,合成了8个新型的4,5-二甲基呋喃氨基腈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EI—Ms分析证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5-甲基-4-乙氧羰基呋喃氨基腈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5-甲基-4-乙氧羰基呋喃氨基腈与芳醛反应,制得希夫碱,再采用NaBH4还原,合成了8个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呋喃氨基腈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IR,EI-MS分析证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4-甲基伞形内酯(4-甲基-7-羟基香豆素,1)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天然产物.本文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Pechmann反应合成4-甲基伞形内酯(1).然后以4-甲基伞形内酯(1)为底物,分别经Mannich反应、乙酰化、Fries重排、O-甲基化、Baeyer-Villiger氧化、O-异戊烯基化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4-甲基伞形内酯衍生物2~10.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发现新化合物4-甲基5-异戊烯基-8-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0)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IC50=28.58μmol/L),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50=41.25μmol/L),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冠化合物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效率,近年来合成了不少取代冠醚,不过其手续多较繁杂1977 Okahara。等人用1-烯烃和多缩乙醇在NBS存在下进行反应,中间产物不经提纯即可用碱处理直接关环制得烃基取代冠醚。  相似文献   

13.
用差热天平分析国产亚甲基兰试剂,发现亚甲基兰在121℃前分两步失去吸附术和结晶水;121℃以后开始发生明显的热氧化降解.比较了四种脱水温度后确认,120±3℃下烘至恒重是制取无水亚甲兰比较合适的实验条件.直接根据热失重曲线确定样品的含水率,方法简便、快速,再现性好、能够排除氧化降解的干扰,比较准确.并对API称样公式的校正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对甲酚、多聚甲醛和取代苯胺为原料,利用Mannich反应法和"分步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4-甲基-2-芳胺甲基苯酚,实验结果表明除苯环上没有取代基的产物(4a)外,其余产物经Mannich反应合成的产率均高于经"分步法"合成的产率.特别是经Mannich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减少了实验步骤、溶剂的使用和废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用IR,1H NMR,13C NMR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一种更高效简便的合成亚甲基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芳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不同条件和溶剂中使用溶剂热法一锅合成了一系列的亚甲基二芳胺、三亚甲基三芳胺和四亚甲基四芳胺类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及反映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具有后处理简便、产率提高的优势,是一种合成亚甲基二芳胺、三胺、四胺类衍生物的新的通用方法,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酮内酯的构效关系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新型C12吡唑啉酮酮内酯(1).1以吡唑啉酮结构单元替代泰利霉素11,12 - 氨基甲酸内酯环,以克拉霉素衍生物为原料合成 1. 1对红霉素敏感菌和耐药菌的体外活性测试表明: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p)和表皮葡萄菌(ATCC 12228)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醋酸汞作用下,1-芳氧乙酰基-4-(对甲基苯氧乙酰基)氨基硫脲环化生成了5-芳氧亚甲基-2-(对甲基苯氧乙酰胺基)-1,3,4-噁二唑,用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异长叶烷酮为原料,采用叔丁醇钾为催化剂,分别与对溴苯甲醛、对氟苯甲醛、间硝基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等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系列7-芳亚甲基异长叶烷酮类化合物a—j。采用1H NMR、13C NMR、GC-M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所得7-芳亚甲基异长叶烷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探索了化合物a—j的紫外吸收特性与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a、b、c、d、j对中波紫外线(UVB)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而化合物e、f、g、h和i对长波紫外线(UVA)和UVB均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化合物a—j的光稳定顺序为h>g>e>c>a>d>b>f>i>j,其紫外线吸收强度顺序为d>i>e>h>g>f>b>c>j>a。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法合成了2-(1-萘甲基)-1H-苯并咪唑和2-苯甲基-1H-苯并咪唑,利用IR和1HNM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探索了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容易、副产物少,合成产率较高,合成方法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酰乙酸乙酯(1)为原料,以醋酸为反应介质,通过与亚硝酸钠的肟化反应得到化合物N-羟基亚胺乙酰乙酸乙酯(2),化合物2在缓冲的乙酸溶液中通过锌粉还原、与环己酮(3)加成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4),反应的总收率为38.95%.而采用"一锅煮"合成方法制备化合物4可使反应的总收率达到49.76%.考察了在该反应体系的pH值为3.8~4.0时,其他一些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合物4合成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锌粉与反应物1的摩尔比为2.9:1,反应温度为95~100 ℃.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IR、1H NMR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