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瑞娜  周秋菊 《河南科学》1995,13(2):149-153
叙述了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热裂制取苯乙烯的方法,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合理途径,对聚苯乙烯热裂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对聚苯乙烯裂解的产物的影响。裂解产物苯,甲苯,苯乙烯及2-甲基苯乙烯的含量也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过氧键的存在及位置通过DSC,TG,GPC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GPC,FTIR,NMR等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TETMTPA可以合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的过氧键含量及嵌段共聚物中的摩尔比率与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复合材的界面力学特性及其动态热机械特性(DMA)两个方面,研究了以聚苯乙烯泡末塑料与木材碎料为原料的木材-聚苯乙烯复合材中木材与聚苯乙烯的复合机理.结果表明,MDI胶粘剂作为极性的木材与非极性的聚苯乙烯之间的相容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分子溶液雾上测地线点线为旋节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装置,测定了环己烷-聚苯乙烯,甲基环己烷-聚苯乙烯系统的雾点线和旋节线,经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及其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大孔聚苯乙烯氯球为原料 ,将之与氨基吡啶及硫酸二甲酯反应 ,制成聚苯乙烯支载N -苄基 -N -甲基氨基吡啶催化剂 .利用该催化剂进行醛的烯醇酯化反应 .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酯的收率在 60 %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硫代碳酸双(α,α′-二甲基-α″乙酸)酯作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均聚物.以得到的末端冠有链转移剂活性基团的聚苯乙烯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与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4种单体分别进行嵌段聚合反应;通过一步投料,合成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1 H-NMR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分子溶液雾点线和旋节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装置,测定了环己烷-聚苯乙烯(M_w=190000;M_w/M_n=1.04)、甲基环己烷-聚苯乙烯(M_w=37900;M_w/M_n=1.01)系统的雾点线和旋节线,经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及其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聚乙烯苄胺与2-氯甲基吡啶反应,成功地合成了聚苯乙烯系胺甲基吡啶螯合树脂,在pH为2的硫酸铜溶液中对铜的螯合容量>0.5毫摩尔铜/毫升树脂.本文探讨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产物螯合容量的影响,还初步测定了树脂对铜、铁离子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聚乙烯苄胺与2-氯甲基吡啶反应,成功地合成了聚苯乙烯系胺甲基吡啶螯合树脂,在pH为2的硫酸铜溶液中对铜的螯合容量>0.5毫摩尔铜/毫升树脂。本文探讨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产物螯合容量的影响,还初步测定了树脂对铜、铁离子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防伪膜技术便于观察和易于识别的特点,采用高感光度的AZ 1500和较高解像度的AZ MIR-703正性光刻胶以及SU-8负性光刻胶对微透镜阵列防伪膜进行制备,光刻胶热熔法被用来制作微透镜阵列,PDMS被用来制作微透镜阵列的倒模,将SU-8和PDMS倒模配合使用制作最终的微透镜阵列,利用AZ 1500光刻胶制备微缩文字阵列,从而得到具有体视效果的微透镜阵列防伪膜。实验表征和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制备的微透镜阵列防伪膜效果明显,均匀性好。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工艺简单,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不高,工艺参数稳定易于控制,是一种微透镜阵列防伪膜制备的简便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具有高酸解活性的酯缩醛聚合物与重氮萘醌磺酸酯配合, 组成正性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 用于高感度化学增幅型i 线(365 nm)光致抗蚀剂. 实验结果表明: 在酸的作用下, 该类聚合物可分解为小分子片段; 与传统的光致抗蚀剂体系相比, 该体系用稀碱水显影时具有更高的溶解速率, 且可进一步提高感度, 可制作线宽小于
0.5 μm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制作聚合物光波导,对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原理、版图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版图,并利用厚胶掩模和铝掩模两种工艺完成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导的制作。实验结果证明,与厚胶掩模相比,铝掩模具有较好工艺重复性,同时也更能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实现微放电器Ni电极图形化的溅射反转剥离工艺,即采用磁控溅射沉积Ni薄膜,利用图像反转法实现金属剥离.以硅为基底分析了转型烘烤和显影等因素对AR-U4030光刻胶反转的作用,研究了Ni膜溅射功率、时间以及超声振洗等条件对剥离的影响.实验表明,剥离Ni膜厚度为200nm时,图形精度可达2μm.最后,利用溅射反转剥离工艺实现了倒金字塔深槽中金属的剥离,简化了微放电器Ni电极的图形化工艺,由此制备的微放电器在SF6等离子体中稳定放电.  相似文献   

15.
16.
以聚酰亚胺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类材料为例,研究了聚合物微透镜阵列的制备工艺以及与CCD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单片集成工艺,阐述了光学聚合物用于单片集成应具有的材料性能,对热熔产生的光刻胶微透镜阵列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得到了这两种聚合物材料微透镜阵列。  相似文献   

17.
基于Hopkins公式,研究了接近式紫外光刻中扩展准单色光源经柯勒照明系统传播到掩模表面上任两点的复相干度,并建立相应的基于部分相干光理论的光刻模型.应用部分相干光的传播理论,研究掩模平面到光刻胶表面任意两点互强度的传播,进而得到光刻胶表面的光强分布.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由于掩模与光刻胶之间光的衍射效应而产生的光刻微结构的图形失真.给出了理论模型的计算模拟结果,并用实验对该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紫外纳米压印工艺,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光刻胶的流变填充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紫外压印中光刻胶黏度系数小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黏性流体的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ALE(Arbitrary Lagrange Euler)方法,系统分析了模板的周期性、占空比、深宽比及非周期结构对光刻胶填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周期模板,周期结构的模板所能引起的图形转移缺陷小;占空比及深宽比对小周期模板比大周期模板的影响大.进行了纳米压印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说明了仿真的可信,可以作为模板结构设计及表面处理工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原位聚合制备聚苯乙烯/氢氧化铝复合粒子的工艺. 首先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接着将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铝分散到溶解有引发剂的液相苯乙烯中,然后将此混合物投入溶解有分散剂的水相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聚苯乙烯/氢氧化铝复合粒子.FTIR测试显示表面处理后的氢氧化铝表面与含有饱和碳氢基团的化合物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 EDS)联用测试结果显示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内部包含氢氧化铝,外部壳层为聚苯乙烯;复合粒子中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复合粒子中氢氧化铝含量采用热重分析(TGA)测试.  相似文献   

20.
光刻胶是微纳米加工领域关键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图形转移和蚀刻过程中对基材的保护. 基于水性溶液的光刻工艺可以减少污染,是未来材料发展和工艺改进的方向之一. 本论文针对同一种光刻胶(KMPR),对比有机溶剂和碱性显影液的显影效果,得到最佳水溶液显影液 KOH显影液,探索并得到其显影的较佳浓度范围,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