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余宁莉 《安徽科技》2015,(12):19-20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徽派三雕是古徽州的奇葩,徽派木雕则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朵。徽派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装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徽州的文化名片,被载入世界文化史册。  相似文献   

2.
王子琳 《科技信息》2010,(15):114-114,118
徽派建筑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明清以来三百多年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了特有徽州文化,徽派建筑的色彩以追求清幽、古朴自然的田园气息这也是徽派建筑特色之一,徽州建筑蕴含的审美观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丰富题材。  相似文献   

3.
该文化旅游设计通过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类艺术表现手法,系统地表现徽州记忆、天下徽商、诗意徽州等主题意境,让徽商文化、徽菜文化、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园林、徽州文化得到充分彰显和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4.
徽雕包括砖雕、石雕、木雕,也被称为徽州三雕。徽雕的形成是整个徽州地区多种条件因缘和合的历史过程:徽雕的形成有赖于徽商的经济实力,还有赖于徽州地区精湛的雕刻技艺的支撑。徽雕附属于徽州建筑,既是建筑与装饰组成部分,也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徽文化,因此可以视为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符号。徽雕艺术既有三雕自身的艺术特色,也有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徽州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徽雕既可以单独发展,也可以结合徽派建筑的现代复兴而得到整体传承。然而,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依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村落中"人"的流失,致使徽州古村落面临徽州文化艺术的没落、徽派建筑人文价值的消退与多元化产业开发滞后的困境.文章分析其成因,基于人本思考,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杨涧清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186-187,190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载体。渗透千年文化风霜,纵览徽派建筑,不难发现,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8.
艺术家们说,皖南古徽州的木雕、石雕、砖雕(简称“三雕”)是中华文化园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始建于宋,大修于明嘉靖年间的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的木刻花雕艺术就是一个佐证。古祠木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梁勾、梁托和门楼上的龙凤、历史戏文之外,整个落地门窗的木雕布局有“荷花、花瓶、百鹿”三种图案。要是从含义来看,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教育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做事;百鹿图意在祝愿祖祖辈辈延年益寿;花瓶图象征…  相似文献   

9.
曲建 《工程与建设》2012,26(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赵飞 《科技信息》2010,(13):165-165,158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材料作为建筑的基本单位,同样有着许多的材料美,本文试着从历史与文脉的角度入手,剖解徽派建筑的成因,了解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产生的根源与历史沿革,然后从色彩、质感、表现力、与室内、外环境的统一等方面谈一谈徽派建筑中的材料美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砖雕、木雕和石雕等雕刻艺术是下梅村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雄厚的经济实力、浓郁的礼乐风尚和造房工匠们精湛的刻绘技艺孕育出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以祥禽瑞兽类、植物类、器物类和人物类吉祥图案为主的多样化的图案装饰题材,它们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成为闽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徽州“三雕”艺术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俏梅  齐皓 《科技信息》2008,(29):128-128
徽州"三雕"是作为徽州建筑文化群中一个基本元素,以其悠久深远的历史溯源、崇儒尚"理"的思想内容、精巧多变的艺术特点、质朴淡雅的生活空间以及吉祥和谐的文化内涵,向人们显示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3.
浅析徽州文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艳艳 《科技信息》2011,(9):I0028-I0028,I0021
徽州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合理地利用徽州文化,可以使艺术设计教学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徽州文化富含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视觉元素,有利于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4.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雕塑作品很多,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缩影。商业文化与儒家文化巧妙的结合是山陕会馆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种结合,才使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品味十足,尽情地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雕刻、书法等文化的风采,并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播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有利于秦、晋商人弘扬儒商文化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古为今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特点的阐述,以分析有关现代人对传统人居环境的精神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徽州雕刻艺术嫁接现代人居环境的实例剖解,提出徽州雕刻艺术适宜现代人居环境追寻传统装饰特点的精神需求、古为今用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村落的水口别具一格,虽然只是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份载体,但其文化内涵却是丰富的,表现出村人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关怀,正确处理好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道德关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徽州水口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生态理念,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洛阳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来洛商人所建的聚会场所.山陕会馆的建筑雄伟,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精巧,布局严谨,木、石、砖雕、彩绘艺术誉冠中州的古代建筑.它的文化特征极具洛阳、山西、陕西三地特色,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应加速修葺保护,使之桩颜焕炳,永葆其辉煌壮美.  相似文献   

19.
青海热贡唐卡融会贯通了南亚健陀罗艺术、阿旃陀艺术、西藏艺术、甘孜木刻、敦煌艺术、汉族殿式彩画、中国画线描和染色方法,以及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造型规范、构图要求等方面具有引领诸如壁画、堆绣、泥塑、木刻、石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优势,并自成体系。文章分析了热贡唐卡绘制中颜料配制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运用藏传工笔画法的基本理论阐释了以热贡为代表的安多藏区唐卡绘画的人文特色,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规模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置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艺术创造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显得紧迫和突出。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徽文化元素运用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公共艺术教学应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研究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关系,发掘檄文化元素的实践价值,对促进公共艺术创作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