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长白山区道路建设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等两栖类动物繁殖生境产生不利影响。2021—2022年,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区公路两侧50 m内分布的45个繁殖池及其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据两栖类生活史,调查两栖类繁殖池溶氧量、水位变化及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量,在总体掌握路域两栖类动物繁殖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将环长白山区公路路域两栖类动物退化生境分为枯枝落叶堆积水域、水位下降区域、两栖类动物公路致死区域3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路域两栖类动物产卵环境,减少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和保持两栖类动物种群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技》2009,(8):30-31
两栖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全球现在两栖类动物约有3000多种,绝大部分体形较小。大鲵在两栖类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小的体长在60~70厘米之间,最大者体长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前些年在湖南桑植还曾捕到一条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形大鲵。  相似文献   

3.
正从两栖类,到爬行类.再到鸟类和哺乳类,如今的陆地上到处都活跃着四足类动物的身影。无论是游水的青蛙,爬行的蜥蜴.飞翔的鸟儿亦或用双腿直立行走的人类.甚至是没有脚的蛇,都属于四足类动物。今天的四足类动物几乎已经遍布陆地上的各种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多姿多彩的陆栖动物王国。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陆地王国的历史并非起源于陆地.而是在水中。那么.我们这些四足类动物的祖先.是怎么从水中登上陆地的呢?  相似文献   

4.
两栖类动物皮肤长期裸露,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为抵御有害环境因子的侵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机制。而皮肤抗菌肽属自然免疫的一部分,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阻止微生物入侵。本文主要从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制、活性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拥有着尖牙、大嘴、三角形背鳍的大白鲨为代表的鲨类动物在地球上是如何出现并进化的呢? 实际上科学家普遍认为在鲨类动物出现之前,鱼类身上有一种类似“甲胄”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两栖类动物性别决定的因素有环境因子、性别决定基因、性染色体和性激素等.本文系 统地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因素在两栖类动物性别决定中的关系,为两栖类动 物性别决定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龟是相当特化、特殊、特别的一类爬行动物。无论是它的演化历史、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还是在民俗文化上,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正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龟宠爱有加,从信仰、民俗,到食用、药用及玩赏等方面都有相关记载。近年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药用和玩赏等方面的需求量剧增,导致滥捕乱猎现象更加严重,致使有着上亿年历史的龟类动物正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开展龟类动物人工养殖,不仅有利于保护野生龟类资源,有利于防止和延缓龟类动物的灭绝,有利于龟类动物的持续利用,而且也促…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一种已灭绝的有袋类动物——袋貘,其体重可能超过1吨(1000公斤),而且前肢肘关节固定维持在100度左右的夹角,这种前肢形态在已知的哺乳动物中显得与众不同。袋貘出现在大约2500万年前的澳大利亚东部,大约1万年前灭绝。此前考古研究已知,这种有袋类动物体型庞大、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国际多毛类动物学术会议于1995年7月2日—7日在我国青岛市召开。这是继1983年在悉尼召开首次会议以来又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盛会。三年前,在巴黎举行的第四届会议上,各国争办第五届会议,我国著名的多毛类动物专家吴宝铃教授力排众议获得在我国举办的殊荣。本届国际多毛类学术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  相似文献   

10.
始祖鸟的骨骼和羽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人们有关鸟类早期演化的知识,但鸟类起源于哪类动物仍旧是古生物学家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禽类动物,鸵鸟证明了鸟类不仅仅是体形轻盈,翱翔空中的形象代表,在陆地上,它也能与野兽匹敌。  相似文献   

12.
须腕动物     
须腕动物的发现,是20世纪动物科学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动物学的研究对象增加了一个新门;而且,为探索无脊椎动物如保进化到脊椎动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我国在1937年,首先由陈义教授著文介绍了这类动物,近年来,南京师范学院、山东海洋学院所编的无脊椎动物教材中,也都将这类动物列入。这里发表的这份资料,是作者根据20世纪以来外国先后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编译而成的。以此,供给生物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描述了产于中国华北地台南缘,河南方城一带下寒武统辛集组中古老的双壳类化石Pojetaia runnegari Jell和Oryzoconcha prisca He et pei(gen. et sp. nov.)。它们个体微小(1—2毫米),壳体横宽,后耳微弱、韧带区发达,栉齿型铰齿,均呈内核保存。属古老的Nuculoida双壳类动物,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双壳类动物化石。与它们共生的有软舌螺类、单板类、腹足类、海绵骨针等。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知识动漫》2011,(6):41-41
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恐龙”这类动物并不为人们所知。最早发现恐龙的是英国乡村医生吉迪恩·曼特尔。他除了行医之外,还热衷于采集化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存有尾类及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从地理分布特征和数量方面介绍了我国现存的37种(亚种)有尾类动物,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有尾类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偶蹄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偶蹄类动物包括若干草食性的和杂食性的动物,体形大或中等大小。他們可供革用,食用,药用或其他用途,經济意义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动物资源丰富,就偶蹄类方面来說也不例外,但是过法关于广东省內偶蹄类动物的記录零星散見,近数年来我們在学校生物系脊椎动物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資源綜合考集队动物組(1961年起該組改隶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昆虫研究所继續工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见瓣鳃类动物的卵细胞作实验材料,经固定后直接染色显示脂肪,操作简单、省时,观察效果比经典的显示方法好。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甲壳纲动物感光器中Gq蛋白α亚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甲壳纲几种常见动物的视网膜为材料,用免疫印迹法验证了长尾类动物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的视网膜中具有Gq蛋白的α亚基,Gqα抗体在42kDa处识别了一条蛋白条带,短尾类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视网膜中没有检测到Gq蛋白的α亚基,同样的方法在罗氏沼虾的眼柄蛋白中没有检测到Gq蛋白的α亚基,不同光照处理罗氏沼虾的复眼,暗适应后视网膜中的Gq蛋白的α亚基含量明显少于光适应状态时其中的Gq蛋白的α亚基含量。  相似文献   

19.
再生(regeneration)原来是动物的一种天生能力,低等动物的再生能力高于高等动物。如把一条蚯蚓切在两段,过几天,缺头的那一端会长出一个新头,缺尾的那一端会长出一条新尾,结果变成了两条蚯蚓。某些两栖类动物,尤其是有尾两栖类动物,如蝾螈,具有很强的使失去的肢体再生的能力。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细胞受到伤害后会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以刺激邻近细胞发生分裂,实现再生。这种物质,被称为细胞生长因子。能使神经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肝炎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满足口岸对入境噬齿类动物快速检疫的需要,建立小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 快速核酸检 测方法。方法使用引物和TaqMan 荧光探针设计软件,针对MHV 保守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RT-PCR 和 Real-time RT-PCR 方法检测噬齿类动物临床样本中MHV 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MHV 阳性鼠临床样品的检测,证实两 种MHV 核酸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的方法, 适用于动物粪便、尿液等易于获得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