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从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新剂型、促渗透药剂学方法以及体内外评价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中药透皮吸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经皮给药贴剂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阿司匹林贴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乙腈为阿司匹林贴剂的萃取溶剂,用Waters公司Symmetry ShieldTM RP18柱(3.9mm×150mm, 5μm),流动相:乙腈-0.01mol·L-1的磷酸氢二钠(磷酸调pH值至2.50);体积比为25∶75;检测波长234nm;流速10mL·min-1。阿司匹林在3~96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阿司匹林回收率为100.3%,RSD为0.42%。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作为该制剂内在质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艳 《科技信息》2013,(22):140-141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污染等优点,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十年来常用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复合基质型经皮给药控释系统体外释放的传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改进基质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 ,以雌二醇为模型药物 ,制备了具有储库层的复合基质型经皮给药控释系统 ,进行了体外释放实验 ,测定了释放曲线 ,建立了复合基质型药物控释系统在体外分层释放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复合基质型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释放特征。药物的初始释放速率和传统经皮给药控释系统相近 ,释药量与储库层药物含量无关 ;但平均释放速率大于后者。复合系统的控释作用优于传统的单层系统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粉末无针注射的给药效率和皮肤刺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胰岛素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需要注射方式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本文报道了一种胰岛素粉末无针注射给药的新方法,并对其给药效率和皮肤刺激性进行评价。创新要点:首次报道了胰岛素粉末无针注射给药方法,有望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自我给药提供便捷。研究方法:自主设计便携式自动无针粉末注射给药装置,采用计算机辅助方法计算给药装置的主要空气动力学参数;采用家兔评价无针粉末注射对皮肤的刺激性,并分析与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四氧嘧啶诱导家兔糖尿病模型,评价不同无机盐载药的胰岛素粉末的无针注射给药降糖效果。重要结论:采用自主设计便携式自动无针粉末注射给药装置,递送以无机盐为载体的胰岛素粉末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递送胰岛素原料药粉末无降血糖作用,说明无机盐载体对胰岛素粉末无针注射给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皮肤刺激性实验表明,储气室气压、容积以及喷管与皮肤的间距三个参数显著影响无针粉末注射装置的皮肤损伤程度,优化后的注射条件对皮肤几乎没有损伤。优化给药条件下以磷酸盐载体的胰岛素粉末无针注射给药,相对给药效率为72.25%。研究结果表明无针粉末注射技术用于胰岛素或其它生物制品的无针给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针是一种具有微米尺度的经皮给药技术,从内部结构可分为实心与空心微针.制作微针的材料主要有硅、金属、聚合物等.微针增强了皮肤对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不会到达神经分布丰富的皮肤深层组织,并且使用方便,因此是一种高效、无痛、安全的经皮给药方式.微针在胰岛素给药、卵清蛋白的免疫接种、缓控释给药、微量输液等方面的研究为微针经皮给药提供了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7.
计算体积分数函数的Youngs不分裂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有交界面流动问题的计算精度 ,通过引入不分裂的界面推进 ,对现有的 Youngs算法 (流体体积法的一种 )进行改进 ,推导其算法公式。在此基础上 ,分别用 Donor-Acceptor算法、分裂和不分裂的 Youngs算法计算典型算例。几种计算结果比较后表明 :不分裂 Youngs算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较高精度 ,能够更有效地跟踪流体界面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兔实验给药方法。 方法 作者在既往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良的经胃给药方法,并与前述方法作初步比较。 结果 与前述方法相比,该改良经胃给药方法操作简单、学习时间短、对兔伤害小、效率高、可单人完成。 结论 改良的经胃给药方法符合实验动物“ 3R” 原则,有利于开展大样本实验的给药操作。  相似文献   

9.
建立低体积分数下的Ostwald熟化过程的相场模型,采用Cahn-Hilliard方程和Allen-Cahn方程控制相对密度场和长程取向场的变化,研究体积分数对生长指数m、动力学系数k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小于10%)的Ostwald熟化中,生长指数函数中的生长指数m不依赖于体积分数的变化,m=3.o;而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动力学系数k变化不大,在k=0.003附近.随着熟化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晶粒生长尺寸分布加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瓦斯体积分数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SVM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最大Lyapunov指数法识别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通过多次试验选取合适的参数构造SVM预测模型,最后使用优化的预测模型对φ瓦斯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φ瓦斯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与RBF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的透皮给药主要受到药物的分子量和亲水/油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药物制成前体药物,或用脂质体、传递体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将其包埋等措施改变药物的亲水/油性,同时,辅以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电致孔等物理促渗方法以及氮酮和丙二醇等化学促渗剂,可有效提高药物(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复方中药)经皮给药效率.因此,有效的透皮给药制剂必须从药物、药物载体、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粘性支撑材料等各组成入手,结合药理与疗效等进行综合研制.此外,阐明了典型中西药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机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有关中西药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各组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改进型Franz扩散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总碱贴片中新乌头碱的含量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碱贴片中乌头总碱的含量,比较乌头总碱贴片渗透小鼠、豚鼠、家兔、大鼠、猫、狗、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表明,乌头总碱贴片渗透小鼠、豚鼠、家兔、大鼠、猫、狗、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115.8、75.8、97.0、88.0、46.5、33.8、82.6μg/(cm2.h),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鼠>家兔>大鼠>人>豚鼠>猫>狗.其中透过豚鼠皮肤和大鼠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与透过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透皮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对丁姜和胃膏贴剂透皮释药液中的丁香酚含量测定方法和不同时间段单位面积透皮累积释药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65∶3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的色谱条件,丁香酚含量测定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24 h内样品溶液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84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9 2%,相对标准偏差为1.426%。透皮释药呈现一种先快后慢趋势,10 h以内累积释药总量占20 h内累积释药总量的76.71%,10~20 h内累积释药总量仅占23.29%。  相似文献   

14.
在NADPH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硝酸盐还原酶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间接测定蔬菜中硝酸盐质量浓度,为检测蔬菜中硝酸盐质量浓度提供一种新方法.以还原效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酶法还原蔬菜中硝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7,反应温度30℃,酶浓度200 u/L,NADPH浓度4 mmol/L,反应时间30 min.此方法与传统的镉柱法检测硝酸盐质量浓度相比较,两种方法都能准确地测定蔬菜中硝酸盐质量浓度,但是前者操作方便,简单快捷,无毒无害;后者操作时间长,且金属镉的挥发对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5.
复方液吸收法处理低浓度苯类废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处理法及吸收法等 ,其中吸收法投资费用少 ,运行成本低 ,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具体应用实例 ,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 ,针对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方液吸收法 ,提高了吸收效率 ,使低浓度苯类废气的净化处理效率达到 87.5 %。该项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的大气痕量气体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实时响应等特点.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在进行波长直接调制时振幅调制也会伴随发生,并产生残余振幅调制噪声.在吸收线宽较大的检测条件下其影响不可忽视.为探讨伴随发生的振幅调制对检测下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波长和振幅调制的二次谐波信号分析及提取方法,并以二次谐波信号峰谷差值作为系统的检测信号,实施信噪比及检测下限的计算.结果表明,残余振幅调制噪声是影响检测下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