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党报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副刊也在向着更有可读性和更具时代气息的方向发展,副刊编辑不仅在内容上要不断推陈出新、贴切读者,还要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报纸版面设计应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版面设计要注重发挥图片和新闻图表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版面中大与小、多与少等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由于时效性和贴近性不强等原因,高校校报目前处于一种“鸡肋”状态。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走“副刊新闻化”的路子。在对“副刊新闻化”的条件和高校校报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后,作者对高校校报如何“副刊新闻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归纳出“避实击虚”、“另起炉灶”和“遍地开花”等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副刊的自足性是指它的相对独立自主性,非自足性是指其非独立自主性,无论是和新闻版面相比,还是就广义或狭义的副刊而言,副刊都应做到自足性与非自足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丁凤泽 《科技资讯》2014,(28):217-217
报业市场竞争中,地方特色往往是地市报最核心的竞争力。按照新闻价值的原则,读者对周边事件的兴趣和关注度往往更高,这就给地方报纸利用新闻的“贴近性”吸引读者提供了可能。该论文结合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的副刊办报经验,从选准报道当地文化的角度、经营本土作者队伍,让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地域符号、加强编辑自身的修养等3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得出只有围绕“地方”两字做文章,才能办好将地方党报的副刊办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垒》是抗战后期《贵州日报》的文学副刊,1叨5年3月6日创刊于贵阳。在创刊号上,主编蒙先艾写有类似于发刊词的《从报纸副刊谈到(新垒)文,对办刊的缘由宗旨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分析了主办者所面临的困境。尽管塞先艾已有了近二十年报纸副刊投稿者的资历,在他的文友中也有不少人从事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耳儒目染,对编辑副刊并不陌生。然而当此之时,抗战已进行到了第八个年头,正是曙光来临之前最黑暗的日子,要经营一块文学园地,实非易事。物力艰难,纸张困难,油墨印刷费涨价,致使报纸副刊出现了“没落”趋势。普遍存在着以下现…  相似文献   

7.
当新闻开始向公共新闻转型时,报纸副刊也开始努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南方周末》的副刊以公共事件为主要内容,从公共角度去认识问题、阐发问题,并进而提升事件的公共意义,起到了塑造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的公共意识;对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化解冲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办好校报副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文报纸一般由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四大块内容组成 ,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的副刊亦如此。因此 ,办好副刊 ,对于提高校报的办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接触到的全国各高校的校报来说 ,副刊编辑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概况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副刊的性质把握不准 ,副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很多副刊成为一种纯文学作品的简单堆砌。二、栏目设置没有体系 ,缺乏逻辑 ,不稳定 ,非常随意。三、版式设计不科学 ,无目的的变栏比比皆是。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一、高校校…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育人漫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副刊是“城市的公园”,但“公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校报副刊要利用自己为师生员工所喜闻乐见的优势,配合其他版面办报(刊) 人。就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而言,就是要坚持德育为首,在抓好师德教育上狠下功夫;要主动为素质教育服务,把副刊办成抓师能训练的特殊课堂;要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为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多出力流汗。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高校校报副刊应有不“副”的定位,应准确策划,内容上主动配合新闻正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丰富题材和体裁,大胆改革版式结构,服务到位,才能使副刊办得可读、可信、可亲、可爱、可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互联网中的产品评论信息,提出一种三层过滤的评价对象抽取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自举式的抽取算法在评论文本中得到候选的评价对象和情感词;利用评价对象与情感词之间的关联度对候选词进行关联置信度计算,提取关联置信度高的评价对象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引入一个不相关的平行领域对剩余的候选词进行领域置信度计算,挖掘低频的评价对象.3个公开数据集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评价对象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网络舆情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探索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并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BBS为标的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究,建立了以BBS为基础的网络舆情技术分析模型,通过BBS舆情热点事件实验,验证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揭示了网络舆情的内在衍生规律.  相似文献   

13.
探索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有利于政府、企业等管控主体根据网络舆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舆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恶化。基于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从舆情演化的阶段划分、阶段分析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研究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根据事件事态和网络关注的变化,网络舆情演化分成孕育、出现、爆发、高潮、回落、反复和长尾7个阶段。社会心态、事件效应、官方言行、媒体行为、网民行为、外部刺激、舆情应对是影响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主要因素,对舆情演化起到推动或遏阻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重视网络民意、做好舆情监测、规范信息发布和完善政务微博4个方面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意见目标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意见挖掘研究的重要环节。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化、繁殖和自举的意见目标抽取方法,在泛化过程中提炼原子意见目标和意见目标模式,在繁殖过程中对复合意见目标进行扩展,并采取自举机制实现了意见目标的递增学习。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第一轮自举过程后,该方法的F-1 score指标超出基线方法0.078;自举过程完成后,F-1 score指标提高了0.112。这说明,泛化处理对意见目标充分繁殖意义重大,自举过程则有助于充分发挥泛化能力和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网络虚拟社会中舆情检索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针对博客主题评论篇幅长短不一的结构特点,模型采用不同的文本倾向性处理方法:对于较长篇幅评论文本,分别统计目标评论中赞同、反对字符的倾向字符权重及其分布密度;对于拥有少量文字的主题评论,通过计算评论中字符倾向权重之和,实现评论倾向性评估.实验中通过构建面向“网络文化”的博客主题测试集,对模型的主题评论倾向性计算方法以及语义检索能力进行验证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文本倾向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提出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集中度、基于社会行为熵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组织度、基于社会激波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临界度,并试图将三度法结合起来,运用仿真、复杂网络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将网络舆论传播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广泛调研以往互联网舆情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之上,研发了一套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系统DeepOpinion。该系统从用户、主题、情感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检索和内容定制技术对所关注的网络舆情进行适当引导。以天涯杂谈板块为网络舆情来源、以“辱母杀人案”事件为具体案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eepOpinion系统在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网络舆论的流动性,也影响到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我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普遍偏好短线交易,大量舆情信息的冲击更容易使投资者增加交易频次。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与舆情相关的概念股,研究舆情信息传播与投资者频繁交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舆情信息的传播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频次;(2)舆情信息的传播虽然使投资者频繁交易,但并没有促成过度交易;(3)舆情信息通过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从而促使投资者产生频繁买卖的行为。研究结论对投资者正确看待舆情信息、监管当局关注媒体舆论导向和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佳蔓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31-1333,134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构建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十分必要。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多元性、多变性、突发性、扩散性的特征,它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削弱政府公信力,影响政府决策,降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认同。要应对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监测预警机制,网络舆情互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众对待突发事件的有限理性使得舆论传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突发事件的社会舆论控制是政府部门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基于局中人有限理性视角, 通过构造处罚博弈和激励博弈模型, 比较分析了政府对舆论传播行为实施处罚及对事件发展给予正面宣传的不同策略, 以演化博弈法推演了社会公众群体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行为演化方向. 结果表明, 政府部门在舆论传播初期阶段加大处罚力度或加大正面激励力度将更有效地增加社会公众传播舆论的成本, 或增大社会公众不传播舆论的心理收益, 从而达到控制舆情传播的效果. 通过结合“昆山反杀案”及山东“辱母杀人案”等实例, 分析比较了社会公众的初始状态及演变方向, 验证了在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初期阶段实施阶段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结论也说明, 将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等是实践中对突发事件舆论传播进行阶段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