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干预经济在我国经济法学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一般是以市场失灵为前提,有效地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与局限性,调节市场秩序,被称作"需要国家干预说"。不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把握程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把握不好的话,不但解决不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反而会造成政府失灵。本文通过对市场失灵乃至政府失灵现象深度研究,提出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哲学思考,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借鉴欧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明确战略目标和规划、构建多层次区域发展协调体系和法律体系、正确处理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多个方面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者,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国有地区经济的投资人和保护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所在。服务型政府的定位能有效地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冲突和混乱问题。当前需从树立一种理念、抓好两个转变、协调三大关系、导入4类机制入手,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施加有效影响,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归纳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观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财政政策因素,提出了财政政策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勇 《科技资讯》2007,58(31):161-162
"市场失灵"的存在已为人们所熟知,其缺陷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来解决,这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动因.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业已证明,市场不能调节或调节不好的事情,政府并不必然就能调节或调节的比市场好.政府调节过程中亦会有"失灵"现象,故研究"政府失灵"现象及其防范措施,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意义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形成了集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于一体的混合经济体制。这种特定的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既尊重市场调节,又体现国家干预的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因而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作为保障国家干预之法,还起着限制政府违反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经济职权的作用,所以说经济法是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法,是双重矫正之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税是政府通过税收手段矫正制度失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一个有效工具。环境税的征收从经济角度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目前我国开征环境税条件成熟,应该尽快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一种是市场,一种是政府。其中,市场起基础配置作用,政府的作用则体现为弥补市场的失灵,并保证政府经济权力的实现。与此同时,政府的经济权力需要加以限制和规范,否则极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滥用和市场管理的混乱。经济法是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法律,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经济法明确了有限干预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职责。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来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创新谋求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失灵的时候。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本文在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过程,接着分析了当前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执行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从农业化社会迅速进入工业化社会,而风险是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局部市场失灵、小规模的风险都可能被迅速放大,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在市场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贝恩集中度参数分析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垄断现状,同时采用静态博弈模型对政府监管职能和乳制品制造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依靠创新促进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新驱动的视角,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10年来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4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其中,市场需求是导向,创新投入是条件,创新效率是关键,创新质量是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3点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尽早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形成;第三,尊重市场选择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集中分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是经济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一项举措。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的现况以及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要求,中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必须完善法规,理顺机制,强化网络平台的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将从1996年4月起大幅度削减关税、非关税壁垒,降幅均在30%以上。这一承诺表明我国政府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决心。这一承诺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属于生态文明的范畴,其对于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绿色发展导向促使"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型,退出微观经济干预,关注宏观调控。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优化产业结构、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重要的抓手。绿色发展导向推动政府回归职能本位,即加强社会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市场监管职能。因为绿色发展、"美丽中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外部性,决定了政府的供给责任和监管使命。绿色发展导向还是变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驱动因素。没有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变革与完善,也难以确保政府职能切实转变。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时期”。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体制性与机制性缺陷的障碍、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农民增收难、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应积极采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各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落实措施。区域统筹是在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实质是要实现各个区域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区域统筹,达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目的。当前缩小差距的重心是扶贫而不是抑富,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护效率,又要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公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主体的确立是经济区域有效运转的前提。政府导向是现代经济区域形成的主要途径。区域主体的二重性对经济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三峡经济区应由中央政府设立三峡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区域主体。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财政理解的线索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与矫正政府失效,指出公共财政需要处理政府与市场、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等几个关系,提出了建立“政府-财政-市场”的分析框架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和空间组织退化;科学的区域空间组织通过组织形态优化和组织层次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的发展.区域空间组织的实质是经济资源的地域配置和动态关联.在城镇非密集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主体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组织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