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湖水域是扎龙保护区重要的动植物监测区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查明进出湖口、湖面深度以及苇塘分布等因素对龙湖水域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剖析龙湖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于2022年5,9月份分别对龙湖水域依照相关标准进行了共计20个水样的采集分析,并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龙湖水环境质量以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龙湖水质指标季节分布特征为:各水质指标均为Ⅳ~Ⅴ类标准,其中9月份水质总体好于5月份.龙湖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为:5月份龙湖水质在入湖口、浅水区、深水区多属Ⅳ类标准,在浅水泡、苇塘区属Ⅴ类标准;9月份在出入湖口、深水区属Ⅳ类标准,在苇塘区、浅水泡属Ⅴ类标准.龙湖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与农业活动、旅游推广、鸟类栖息、植物生长及生态补水等内外源干扰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龙湖水域在内的扎龙湿地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郑东新区的建设是郑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水域靓城"总体发展规划的点睛之笔,龙湖水系集中反映了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目前,龙湖水系的建设已全面展开,水源问题成为龙湖水系建设的关键。本文,笔者通过对各种供水方案的分析和论证,推荐采用花园口与东大坝联合调度方案作为龙湖的主要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松北新区约有湿地7200多公顷,通过对该地区湿地中微生物进行的调查、鉴定,对湿地及湿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目前湿地不合理利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植物根系泌氧及其在湿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能够使植物根际溶解氧及其微生物分布发生变化,并对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根系泌氧的特点、原理、影响因素,对目前根系泌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做了相应的对比,阐述了根系泌氧在湿地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湿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行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对湿地生态安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千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千河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水文调节方面得分较低和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水质和污染物净化得分较低外,千河湿地生态功能整体状况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对湿地的概述入手,说明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阐述城市近郊湿地的保护及开发模式,分析哈尔滨市白渔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分析武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湿地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暴雨和洪水等气象灾害多发、土壤贫瘠、水质污染严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规模小等劣势;也面临国家鼓励湿地公园建设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等机遇,具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大、管理落后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湿地文化资源,协调湿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建设的关系,鼓励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经营,完善湿地保护规章制度及加强湿地管理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尔滨市松北新区湿地中细菌的调查、筛选、鉴定,对湿地及湿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研究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合理利用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但近些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度的消失,湿地退化严重.本文选择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保护中的问题,即东北地区湿地退化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最后提出了东北地区湿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概念、区位、背景、结构、主导功能、干扰、利用及景观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自然湿地、人工次生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强化湿地的分类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济西沼泽湿地、玉符河河流湿地以及白云湖湿地为例,建立各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趋势模型,预测三类湿地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济西沼泽湿地总面积趋势为逐渐增加,玉符河河流湿地(包括沿河流的人工湿地)总面积逐步减小,白云湖湖泊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湿地退化监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湿地的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类监测指标,综合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形成初步构建湿地监测体系框架,为湿地的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数据,为湿地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洪水肆虐的地方格外多,这不由得想起湿地。洪水与湿地有什么干系?事实上,洪水的泛滥跟分流面过窄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湿地面积减少是一大原因。山林湖泊和湿地均能起到"纳水"作用。然而,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性扭转。相较于20世纪50年代,长江中游70%的湿地已经消失,温带滨海湿地53%已经损失了。没有了湿地的分洪功能和储存作用,也就失去了强大的泄洪功能,洪水就必然毫无缓冲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承裁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承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结论:1)承载力只是针对承载主体而言的,是承载主体的内属物或固有物,是一种能力,其本质是一种阈值或度量尺度:2)承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承载主体本身,又受承载客体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3)湿地承载力因认识与理解的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不同,可分湿地资源承载力、湿地环境承载力和湿地生态承载力,但这三者均以湿地系统本体为基础,并在时间、空间和人类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4)从湿地生态承载力角度进行湿地承载力计算,比单独从资源或环境角度计算更为合理与完善.湿地生态承载力强调从系统整体上来探讨承载力问题,充分考虑了湿地资源承载力、湿地环境承载力和湿地生命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RS,GPS,GIS等技术手段,以闽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景观多样型、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标,分析研究了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沿海、近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受到了地貌的支配;近海和海岸湿地具有比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更高的生态功能与价值,是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扎龙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龙湿地是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具有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 ,又兼有文化、旅游、教育等多种效益 .扎龙湿地旅游资源丰富 ,在分析了扎龙湿地旅游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实际 ,提出了扎龙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设想 :发展生态旅游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开展特色旅游 ;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区域湿地水环境受到采油生产的影响问题,对大庆湿地水体环境展开研究,通过对湿地水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庆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庆市湿地水环境安全调控体系,以确保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推动区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