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宽带的要求不断提高.光纤局域网因其成本低、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量和传输速度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光纤局域网的类型,针对短距离及远程局域网的组建和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充分利用光纤局域网络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光码分多址通信技术,该技术与以前文献提出的技术相比,可较大地增大系统容量,提高系统速率,处理增益高,而不需超短脉冲激光发射机,将光纤的巨大带宽与码分多址高的频谱利用率相结合,并可与DWDM技术结合,极大提高系统容量,而且价格便宜,在CATV网络,高速局域网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许道冰 《科技信息》2010,(12):214-214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顺应人类追求无拘无束的天性,因而出现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线局域网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在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带来的高带宽和低价位的好处使其具有极大的魅力。在金融、旅游、医护、库管、会展等领域,无线网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目前影响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面向无线局域网的完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4.
庞艳阁  王娟  田宾 《科技信息》2010,(10):97-97
近几年来,交换机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在交换机的使用中,交换机汇聚技术给网络应用带来了又一次变革,通过端口汇聚,把多个端口进行捆绑,提高数据传输带宽,增加了数据冗余,实现链路负载平衡,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无线局域网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无线局域网的特点、相关技术、网络结构及安全性,从而说明在未来,无线局域网将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将与有线网络一样成为网络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菏泽学院原校园网运行中存在数据交换严重依赖于核心交换机、安全性差等问题.通过分析,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结构与虚拟局域网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顺利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提高了校园网的可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为学校工作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吴琼 《安徽科技》2002,(6):41-42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不需要埋设电缆线,却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相比有几个技术特点:一是无线局域网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网络的传输范围大大拓宽,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范围可达几十公里.二是无线局域网的抗干扰性强、网络保密性好.对于有线局域网中的诸多安全问题,在无线局域网中基本上可以避免.而且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较为容易.本文对目前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及其应用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WWW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数据、声音、图象文件在网络上传送,造成局域网规模的不断增大,基于Web的Internet/Intranet应用也要求更高的通信带宽。万兆以太网可用于局域网的主干和城域网建设,并实现与光纤广域网的连接。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方案与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实验、实习是计算机网络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否有功能齐全的网络实验室已成为网络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文章结合义乌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三层交换能力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及其实现方法,还提供了无线局域网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n,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草案)IEEE802.11ac主要是在吞吐量性能上有显著提高,而提高吞吐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利用信道绑定扩展信道带宽,使用拓宽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无线局域网中业务量大时业务冲突的问题.该文提出的信道绑定机制基于服务质量,根据业务优先级的不同,有选择地绑定不同数量的信道进行多信道数据传输.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机制不仅保证了服务质量,还减轻了网络拥塞,比传统的信道绑定机制更加符合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胡龙斌 《广东科技》2014,(16):188-189
随着全业务IP化的发展,从终端、接入、汇聚到核心乃至整个IP网络的流量都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由此要求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大容量、高转发性能、安全可靠的下一代高性能路由器系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带宽和性能需求。下一代高性能路由器的关键技术在软件方面主要有特权级别的内核保护技术等技术,在硬件方面主要有高速报文转发、大容量分组交换等技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是综合业务能力,包括V4/V6双栈能力以及集群技术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一类固定带宽下的复杂网络交通流问题,构建了一类具有连接带宽约束的复杂网络交通流模型.以交通流中的信息流为背景,在"具有可调聚类系数"的BA无标度网络中,定性地研究了不同带宽约束下的网络负载变化问题.发现在具有较大带宽的网络中,网络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并且网络负载能力随着网络带宽约束的增加而大幅度地降低,当带宽约束增加到可允许的极限时,网络交通的负载能力已经不受网络节点处理数据包能力的影响.并从复杂网络拓扑和交通流机理角度定性地分析了带宽约束对网络交通流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全局服务负载均衡策略的常见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局服务负载均衡(GSLB)技术基于现有网络结构,提供了一种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服务器吞吐量的廉价有效的方法,加强了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本文主要讨论了GSLB应用中常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现存接入算法对网络高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接入算法.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环境中用户数量及带宽使用情况,估计接入阻塞率、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从而自适应地选择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可用带宽,计算出用户的最大传输速率;根据网络中已分配带宽、用户所需带宽,推导出网络剩余容纳用户数;根据新到达用户数、剩余容纳用户数估计用户接入阻塞率;结合最大传输速率和接入阻塞率,提出一种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目标的自适应接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降低用户接入阻塞率,增加接入用户数,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高动态性网络.  相似文献   

15.
构造了一个面向Internet一般用户的探测链路当前状态与预报未来状态的框架.利用pathchar和packetpair等探测方法与工具来测量网络路径延迟,得到网络链路的带宽等状态参数,并采用TCPdump对用户所在局域网的网络业务进行收集与建模.用户根据探测的链路带宽和本地网络的业务状态,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并主动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利用EVT,提高了链路带宽估计的精度,使用RARIMA模型,对网络业务和链路状态进行预报.实际到量与预报数据表明本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DDR内存总线的高速网络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群系统中,机群的互连网络性能对整个机群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机群系统要求互连网络具有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等特性,传统的互连网络接入方法基本上基于PCI接口.本文提出了基于DDR DIMM内存总线的接入思想,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网络接口设计,通过直接读写内存方式提高并行接入带宽,并将部分通讯协议下载到网卡上以提高计算和通讯的速度.实测表明,在不包括上层协议的情况下,接口卡的数据接入带宽可达3120 Mbps,给出了基于FPGA的实现方法,并用Xilinx Virtex-Ⅱ Pro-20 FPGA进行了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诊断及维护局域网故障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局域网的发展更加繁荣,而对局域网的故障诊断和维护相当重要,它关系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首先介绍了局域网故障诊断步骤和网络的分层诊断技术,接着分析了网络的故障的原因,最后应用网络分层诊断技术重点介绍了物理层各设备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VLAN技术是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局域网内部的设备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网段,进而实现提高网络传输效率,避免广播风暴,保障网络通信安全性和灵活性一项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VLAN技术以及产生原因、技术特点和通信方式等内容,同时结合实际分析其在局域网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局域网的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拥有局域网的单位增多,局域网可以实现与INTERNET连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共享和办公自动化.但由于局域网具有开放性、分布性等特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局域网络,这就可能有"黑客"攻击网络、破坏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窃取保密的技术资料及数据等等,这样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局域网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曹勇 《科技信息》2008,(11):62-62
局域网中的广播风暴会耗尽有限的带宽资源和设备资源,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本文简单分析了广播风暴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广播风暴控制技术来解决网络广播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