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工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宏观考察,是生产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是影响工业生产率的宏观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产业结构从三个方面影响着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均衡效应,即“瓶颈”产业的制约效应;产业结构演进变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特定阶段的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近年来辽宁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从静态、动态及结构效益等角度对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将辽宁省与全国及其它部分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在多元化上较为适中,但海洋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变动速率较慢,增长稳定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3.
安海彦 《科技与经济》2018,31(2):100-105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测算西部地区2000—2014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和陕西两省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增长最快,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三重贡献的推动;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其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市场化、技术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能力对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成骏  时平 《科技与经济》2015,28(3):96-100
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研究地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比分析苏浙沪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变动特征。静态方面,通过苏浙沪2002—2012年不同阶段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及资源支撑性海洋产业资源分布特点,了解苏浙沪海洋产业发展格局,结果表明,江苏相较于浙江和上海产业总产值增幅明显,苏浙沪整体海洋产业向均衡化发展。动态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值和区位商,分析苏浙沪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特点以及主要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苏浙沪海洋产业结构主体往"三二一"方向发展,苏、浙海洋产业结构变动明显,海洋结构优化政策效果显著,上海海洋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发展重点转向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产业集聚方面,苏浙沪第二、第三产业基本形成集聚状态,各主要海洋产业随着区域发展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整体向集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劳动力和住房市场均衡模型,探究了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会引起房价上涨,且第三产业的效应强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房价上涨的动力.住房价格上涨是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央政府建立"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的调控措施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政府应当重点引导产业和劳动力向中小城镇流动,促进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建设以市场自我稳定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黄晶晶 《科技信息》2007,(19):9-10,45
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变动,汇率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四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商直接钩子,产业结构变动,汇率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具有正向作用。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具有反向作用,但长短期净效用为正。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和汇率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张凯 《创新科技》2019,19(4):10-14
在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耗需求的基础上,依据Kaya公式构建了碳减排约束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子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与单位能源碳排放、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等变量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从定量来看,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分别带动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反方向变动0.336、0.024和0.0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静态、动态及生产率效应角度分析了我国主要工业部门2003-2005年劳动力、技术进步因素引起工业结构变动情况,得出工业部门的主导产业应定位于劳动生产率高且吸纳大量劳动力部门的结论;采用1993-2002年我国五大类产业工业总产值、就业人数和资本投入量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产业具有利润率均等、工业结构变动趋缓的特征,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叶青  史振业 《甘肃科技》2010,26(1):129-131,97
根据甘肃省1978~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特因果关系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得出甘肃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成正相关关系。且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逐步增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特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变动的格兰特原因,即产业结构优化会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没有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分析,可以找出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耗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辽宁省的能源科学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依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产业结构变动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通过协整分析发现辽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认为能源消耗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不大,长期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11.
采用DEA 模型的Malmquist 指数方法测度了2000—2013年湖北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湖北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其增长率约为6.7%,且主要是工业绿色技术进步推动.然后选取2000—2013 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 模型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工业绿色TF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对工业绿色TFP增长短期具有显著作用,长期趋于稳定; 产业结构及科研创新对于工业绿色TFP增长短期促进作用较弱,但从长期来看2者是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应该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不仅是区域人才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陕西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树立专业设置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理念,加大学科专业建设改造力度,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才能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为扩大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运用SSM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构建了静态和动态分析模型,对平顶山市2004—2014年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呈粗放式发展,竞争力较弱;第二产业专业化水平高,是区域发展的支柱力量,但存在着产业结构老化、行业间发展不均衡以及竞争力下降的问题;第三产业虽然增长速度缓慢,但发展态势较好,产业结构贡献率达到76.28%,逐步上升为朝阳产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提高海洋经济产出效率是实现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通过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对海洋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对海洋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其中80%以上的影响是通过产业结构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产生的,当不考虑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时,技术创新对海洋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会被明显低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多目标规划原理.选择工业利税总额、资金总额和总产值作为目标.并考虑了能源、原材料消耗、资金投入总量、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以及地区行业结构的约束.构建了江苏省工业经济地域行业“八五”规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地域行业结构调整.在总资金投入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的工业总产值比优化前可提高3.41%.利税总额可提高3.45%.劳动生产率可提高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省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外贸商品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计量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FDI与外贸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和ADF单位根检验,以期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产业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FDI能增加本土商品出口额,优化外贸商品结构,促进产业演进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Malmquist指数是对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该方法,在相关理论框架下,采用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国及区域两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高新区每年效率呈现出不断改进的趋势,而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全国4个区域高新区的生产率提升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且促进其改善的因素不尽相同。据此,提出应注重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1年我国省际私营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31个省市私营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私营工业企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正在缩小;我国私营工业企业的规避风险能力较弱,消化风险能力较强,对风险的到来有早期预警作用;在此结论基础上探究了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产业结构高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质的分析提供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为调整和优化重庆市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明确重庆市就3次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的地位的基础之上,分别对重庆市3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及世界各个层次水平国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了重庆市3次产业就业及产值结构高度与这些国家的静态相似性,以及动态的变化速度,得出了重庆市目前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相当于工业化加速期的结构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