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施氏魮血细胞组成类型及血细胞发生过程,利用Wright’s-Giemsa和HE染色技术,分别对其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发生相关器官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组织印片及石蜡切片进行观察,并统计了各种血细胞大小,以及上述器官中血细胞各种发育类型的组成比例.观察发现,施氏魮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主要有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细胞发育历程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幼稚阶段的红细胞和粒细胞又可划分为早、中、晚不同时期.施氏魮血细胞随着发育的不断成熟,核内染色质不断凝聚,胞体体积整体呈现由大变小趋势.在各脏器印片中,头肾和体肾可观察到各种类型原始及幼稚阶段血细胞,其中原红细胞在头肾中数量最多;脾脏中观察到大量幼稚阶段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肝脏中主要为成熟红细胞,因此可见头肾和体肾为施氏魮主要的造血器官,脾为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增殖重要场所.此研究描述了施氏魮血细胞分化特征,对系统了解其免疫应答机制及进一步开展鱼类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观察了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情况,头肾是泥鳅各类血细胞发生的主要器官,脾次之,肝脏中无原始型细胞,故可能不是泥鳅的造血器官。泥鳅各类血细胞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胡子鲇血细胞的发生和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胡子鲇头肾内无肾单位属网状淋巴器官,由富含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血窦。经Wright氏染色的头肾印迹片和血涂片可见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等。其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红细胞、单核细胞次之,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较少。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最小。在印迹片和血涂片中未见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头肾的印迹片中还见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血细胞,说明头肾是胡子鲇的主要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4.
采取HE染色组织学对条斑星鲽肾脏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条斑星鲽肾脏由体肾区和头肾区两个相连部分构成;体肾由肾小体、肾小管及拟淋巴组织组成;头肾由拟淋巴组织区和内分泌区构成,组织内无肾小体及肾小管,头肾淋巴组织区主要由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血细胞构成;内分泌区域有肾间组织及甲状腺组成,肾间组织由很多结缔组织包围的小叶状结构构成,多个肾间细胞聚集成一个小叶状细胞团;甲状腺椭圆形,由很多甲状腺滤泡及滤泡上皮构成.说明体肾是具备排泄和免疫两种功能,而头肾在免疫、造血及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说,肾脏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黄颡鱼脾脏和头肾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颡鱼脾脏小梁明显,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黄颡鱼头肾与后肾明显分离,实质中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6.
鳜暴发流行病病毒性病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患病鳜肾脏、脾脏、肝脏、心脏、鳃中发现二十面体病毒粒子,肾脏和脾脏是其感染主要器官.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50nm,核心球状,直径105nm.受感染细胞肿大,直径为正常细胞3~4倍,细胞核萎缩,为正常细胞核直径1/3.病毒粒子部分纯化后,经腹腔人工感染,第7天开始死亡,10d内死亡率为100%,表现与池塘养殖状态相同症状,并在人工感染鳜肾和脾中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相同病毒粒子,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spleenandkidneynecrosisvirus,ISKNV).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华鳖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及外周血等几种组织涂片或印片的观察研究,发现骨髓是中华鳖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而脾脏是中华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白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TIL在体内器官及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25I-udR标记的宫颈癌TIL在荷瘤C57/BL6小鼠体内的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IL在血,肝,肺和肾脏等器官1次分布,再在肿瘤组织和脾脏2次分布;TIL在外周血的分布速率最快,其次是肝,肺,脾,肾和肿瘤组织;TIL对肿瘤组织的亲和性虽较脾,肺,肾为低,但仍比肝脏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强静磁场(USMF)连续照射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12 T的超强静磁场每天照射小鼠2 h,连续7 d,测量小鼠肝脏和肾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测定胸腺、脾脏指数和脾脏中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结果表明:超强静磁场可以显著增强肝脏中SOD和GSH-Px的活力以及肾脏中CAT,SOD,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和肾脏中MDA含量;明显提高小鼠脾细胞淋巴转化率、胸腺指数和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超强静磁场对小鼠连续照射可以提高小鼠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观察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DWSF)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肝脏、脾脏和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条件下,褐菖鲉通过水体分别暴露于0.02,0.1,0.5mg/L的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于暴露后0,7,28,84d和恢复实验的7,28d采样进行理化分析.MDA含量在肝脏组织中高质量浓度组暴露期间表现出显著性降低,脾脏中暴露初期(7,28d)有显著或极其显著抑制现象,肾脏在胁迫过程中表现为低质量浓度组降低,高质量浓度组先降低再升高后恢复;GPx活性表现肝脏为先诱导再抑制后诱导,脾脏为先诱导后抑制,肾脏则表现被抑制;比较3器官的抗氧化指数变化,抗氧化防御系统对DWSF的抗氧化能力依次表现为肝脏>肾脏>脾脏,其中对污染物敏感性最高的是脾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乌龟脑和肝组织为材料,用φ=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同时也对肾、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等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脑细胞(TBCs)和肝细胞(TLCs)生长良好,传代TBCs前3代生长稳定,第4代出现聚集生长,第5代出现"自发转化"现象,至12代,"转化"后的细胞体系生长旺盛;TLCs传代后不易增殖,第3代出现衰退;肾脏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有少量贴壁;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的细胞培养都不成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含镉0.01%的水溶液经静脉注射对小白鼠染毒,利用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靠地测定了染毒后靶器官中镉的含量。由测定结果考察了镉在小白鼠的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中的蓄积情况。结果表明,镉在血液中进入红细胞的量约占90%,比率随注射量的增大变化不显著;其它靶器官对镉的蓄积主要体现在肝脏和肾脏,按照蓄积相对含量排列的顺序为肾、肝、脾、心脏、肺、大脑。  相似文献   

14.
以在水温28±3℃下饲养的黄鳝(Monopterus ablus)(37.35±0.89 g)为研究对象,以酶学方法研究黄鳝不同免疫组织(血液、体表粘液、肝脏、肠道、肾脏、脾脏)中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和碱性磷酸酶(ACP、AKP)、补体C3、C4)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中SOD活性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粘液>肠道>血液(P<0.05);ACP活性依次为:脾脏>肾脏>肝脏>肠道>血液、粘液;AKP活性依次为:肾脏>肝脏>脾脏>肠道>粘液>血液;补体C3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肠道>血液、粘液;补体C4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脾脏>肾脏>肠道>血液、粘液。由此可见,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补体C3、C4主要分布于肝脏中,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肾脏中,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脾脏中;而各种非特异性酶和物质在肠道、血液和粘液中也均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鳖鳃腺炎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表明:病变脏器普遍充血、淤血或出血,血细胞变性;肠上皮崩解脱落,微绒毛及胞器减少,AKP活性下降;肝细胞及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或透明变性,局部细胞溶解,出现坏死病灶;肝糖原减少甚至消失;肾小球膨大,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腔内充满嗜酸性物质;脾红髓扩大,多数细胞及核异形,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骨骼肌细胞肿胀、核固缩;多数病变细胞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变性.还讨论了该病的病变特征及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由鲢碘泡虫Myxobolus drjagini Achermov寄生而引起的白鲢疯狂病鱼的肝,脾、肠和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颗粒性变化,萎缩,细胞核固缩,细胞界线不清。脾组织中白细胞增加。肠组织部分绒毛萎缩,肌纤维变性。肾脏水肿,肾小球严重病变,肾小管脂肪性颗粒沉积,细胞之间连接疏松。  相似文献   

17.
The glycoprotein hormone erythropoietin regulates the level of oxygen in the blood by modulating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and is produced in the kidney or liver of adult and the liver of fetal or neonatal mammals. Neither the precise cell types that produce erythropoietin no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same or different cells measure the circulat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consequently regulate erythropoietin production are known. Cells responsive to erythropoietin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adult bone marrow, fetal liver or adult spleen. In cultures of erythropoietic progenitors, erythropoietin stim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o more mature red blood cells. Detailed molecular studies have been hampered, however, by the impur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target cell populations and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the purified hormone. Highly purified erythropoietin may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naemia, particularly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Here we describe the cloning of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ge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n erythropoietin cDNA clone in a transient mammalian expression system to yield a secreted product with biolog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卫星技术,检测验证经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EG)而获得的嵌合体猪,在其各种组织中的外源基因的嵌合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获得嵌合体猪的皮肤、大脑、胰、甲状腺、血有外源基因嵌合,而其肺、肝、脾、肾、空肠、卵巢这些组织并没有嵌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镜研究鳖疖疮病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肠上皮受损、微绒毛脱落变少;肝、肾、脾病变严重,其实质细胞肿胀变性乃至坏死、解体,胞质、胞器及核质减少至丧失,有粒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吞噬活动活跃;骨骼肌细胞肿胀、横纹模糊;细胞器的病变以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扩张变性、崩解为主要特征,血管充血、血窦内皮细胞肿大;部分血细胞变性、造血组织受损,肝、肾与肌肉中发现细菌感染,笔者还探讨了鳖疖疮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