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波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0-22
遵循儒家“善”和道家“真”的原则,具有洁癖精神的阮籍选择消极对抗现实和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在打破传统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孤独无助,最后不得不选择“醉”作为容身之地,这是阮籍必然走向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文学有时候可以跨越国界达成一种高度的相通,在川端康成与贾平凹的创作中,笔者看到了一种文学的契合,从而为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文学气质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作品《雪国》与《废都》中作家们这种近似的文学探索与追求尤为明显,兼顾作家们身处的时代与国度来比较其精神历程的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两代人所拥有的一种精神家园的摸索。所以说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能够穿越时空的局限,共同丰富和完善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阿奎那论美的角度已不限于对美的本体的形而上的纠缠,而是转向此岸,开始对美进行形而下的思索。他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探索就突破了以前那种在上帝中论述的依附性。不仅仅注意三者的共同之处,更强调三者的相异之处。可以说他绕开了美的本体论,从真、善、美三者的边缘关系角度对美旁敲侧击。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这座文学迷宫,引得笔者为其痴迷,因为: 一、具有真、善、美三者合一的特性。首先,因其对贵族家庭生活的剖析而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达到至真的境界。其次,用宗教的情怀让宝玉成为悟道出世者,而达到至善的境界。再次,用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对生命自由与永恒去关怀与追求,从而趋于至美境界。 二、大序曲前五回中:“护宫府”对应于贵族家庭的衰亡;《好了歌》及注对应于尘世人生的虚无;红楼梦十二曲则对应于生命之美的毁灭。这些又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真、善、美三者合一的特性。 这样,《红楼梦》具有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三者合一,在世界掀起“红学”。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精神的设定方面存在"一与多"的矛盾,即多而非一。本文把大学精神设定为真,真乃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逃到自然中去隐逸,还是寄托身心与佛老,对于我国古代贬谪文人来说,都不过是一种失落后的精神调节器。儒家立志求善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已经植根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正义感和道德良心同时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儒家立功立德、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意识,才是他们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祖慰 ,创作了长篇小说《冬夏春的复调》。采用复调音乐的形式来结构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善与善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焦水生 (冬 )、王娟 (夏 )、焦焰焰 (春 )三人的关系构成的。他们都是善人 ,但组成家庭后 ,便发生了冲突 ,带来了爱的灾难。这是一部对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新探索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考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真、善、美;在实然性上,实践和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实现了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命精神作为了解万物的存在和价值的核心,是生命体意识的精髓。它是从天地的构架上发现的。天地作为一切生命体的发源处,标志着生命体生成和变化的构图,其构图中有生命发挥的方式。《周易》的生态价值观以宇宙的模式为基层,以自然的现象为实质,以乾坤的卦象为标志。生命精神,就宇宙模式来说,发挥为时空间性的结构;就自然现象来说,呈现为生态性的关系;就乾坤卦象来说,表现为全一性的方式。而且,宇宙具有一种生命力,是由时间的流动性和空间的占有性而发挥的。从生命精神来看,万物之间的对立、紧张、冲突都是达到更高层次和谐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可以说,这里既有生命的实在性,又有实在的生命性。《周易》的世界观以自然生态界的循环过程为内容,从中集中照明生命性的原理,本质上蕴涵着真正的人间观,即作为实在的人和作为人的实在,这既是"生命共同体的善"的所在,又是所谓"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音乐博大精深,贝多芬之魂蕴涵极为丰富,其中贯注着统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就是终极关怀。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表现于他的五大音乐主题中,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普遍的文化意义——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继续寻找灵魂归宿,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开启了本民族思想意识的文化源头.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全书>所记载的希伯来民族的创世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恶的胁迫是希腊神话和<旧约>中的主旋律,也是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善的引导是华夏创世神话的主旋律,也是东方文化重人道、轻神道的思想传统.重人道或重神道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传统的本源性差异,也是东西方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所创造的辉煌的思想根源.东西方只有在文化融合中共同面向生态文明,不断取长补短,克服各种弊端,才能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遵循正确的激励原则,可以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迟子建的小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挖掘她的创作风格和意图,体现她的文学价值。笔者将分析迟子建怎样执着地描写东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挖掘人性灵魂深处的东西,凸显一种诗意化的生活方式。笔者分析认为,其小说体现的贵族精神正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所缺失的,这也是当前一个特有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李皓诗歌的文本细读,阐述了李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关注乡土与都市的现实世界,感时忧国,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生活,同时又拥有纯正的个人情怀的表达,对自我的言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建构了属于诗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之维。  相似文献   

17.
对母女关系的探索是从古到今大量作家的写作主题。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母女之间的"爱"与"恨"的对立关系给出自己的答案,玛格丽特·杜拉斯更是对这个主题有着她独一无二的看法。笔者将以《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情人》为例,研究杜拉斯作品中的母女之间的疏离和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人性异化的角度,分析李佩甫长篇小说《等等灵魂》中人性的异化,并探讨了人性异化的原因,指出权力、金钱是人性异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在作品中,作家还借用人物的"童年情结"尽力剖析人性异化的深层次渊源。通过故事叙述,作品还在阐释从人性异化走向人性回归,这个过程需要精神来救赎。作家正是在描绘人性异化、表达精神救赎的过程中,揭示了小说《等等灵魂》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论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要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锦全教授认为,在先秦诸子中,法家是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儒家强调道德自觉,而法家则倚靠法令的强制。儒法互补的结合点在于礼法相通和刑德并用,其社会背景则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思想的内在理路来看,儒法互补同儒学的包容性具有内在关联。从儒法互补的历史看,荀子应当算是儒法互补的前辈,但董仲舒实际上是进行儒法互补工作的儒学大师。而宋明理学如二程,更是寓教化于刑罚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