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配位离子在化学镀镍中的动态演变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和配合物化学理论,研究了在化学镀镍溶液中,配位离子在沉积过程中的动态深变及沉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自沉积的沉积速率和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镍离子的物种结构、分布函数关系及其在沉积过程中的动态演变。实验发现,足够的自由镍离子能够保证较高的沉积速率,而在化学镀镍溶液中,同浓度的部分配位镍离子在沉积过程中脱掉配位基壳后,仍能维持深液中自由镍离子的动态热力学平衡,这是既保持高的沉积速  相似文献   

2.
电解法制备次磷酸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以镍和次磷酸钠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制备次磷酸镍的最佳条件和有关工艺。这种制备方法无废渣、废液产生,属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3.
AM60镁合金上两种化学镀镍方法及镀层耐蚀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在AM60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硫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和在碱式碳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在AM60镁合金表面均可沉积出化学镀镍层.从硫酸镍溶液中沉积出的Ni-P合金镀层与从碱式碳酸镍溶液中沉积的镀层相比,磷含量更高,晶粒更为细小,镀层更均匀致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镀层自腐蚀电位均接近-0.4V(SCE),硫酸镍体系化学镀镍层钝化区间更为明显,耐蚀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的初始沉积机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是其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通过XPS、SAM和SEM对化学镀镍的初始沉积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镍的初始沉积是在活化中形成的氟化膜层下面,按照电化学的方式在第二相上形核的.沉积过程与表面氧化物在镀液中的溶解和基底与镍离子的置换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镍镀液主要成分包括主盐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络合剂柠檬酸,缓冲剂醋酸钠以及稳定剂。主要探究在中温酸性条件下,镍磷比、络合剂浓度、缓冲剂浓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镀层孔隙率、磷含量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求得到最佳镀液组成及镀层性能。结果表明,在镍磷比为0.38,柠檬酸浓度为15g/L,醋酸钠浓度为15g/L时,沉积速度为9μm/h,孔隙率为50个/mm~2,磷含量为9.73%,镀层表面形貌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6.
在铝合金表面电镀镍,考察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pH值等因素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电镀条件下的镍镀层.选择3.50%NaCl溶液作为腐蚀介质,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法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能.用SEM和XRD研究镍镀层在腐蚀前后的微观结构和表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镀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电流密度30mA/cm2、镀液pH值3.82.XRD测试表明镍镀层的结构为立方晶系,晶面择优取向为(111),腐蚀前后晶面择优取向不变,但(111)晶面的织构系数由35.35%增至61.73%,说明低指数晶面(111)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SEM测试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半光亮镍镀层均匀致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镍废液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调节溶液的pH值、升高温度氧化破坏金属络合物结构的预处理方式处理化学镀镍废液.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调节pH值为12-13、温度为90-95℃、反应时间为30 min,可将废液中镍的质量浓度由2361 mg·L-1降至50 mg·L-1以下,含镍废水中镍的去除率达98%以上,出水pH值为8-9.该处理方法简便,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小.  相似文献   

8.
镀液稳定性和沉积速度是衡量化学镍镀液优劣的两大重要参数.基于化学镀镍的基本原理,设计了超载实验.此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横向比较出不同化学镀液的沉积速度和镀液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聚氨酯泡沫塑料基体上进行化学镀镍,它的最佳工艺参数是pH值为8.0左右,温度控制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9.
对低温化学镀镍溶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镀液主要组分和pH值对沉积速度的影响.通过溶液的调整、补充及再生,低温化学镀镍溶液可以稳定的使用.此项研究技术已用于电力电容器绝缘瓷套表面金属化的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沉积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沉积机理,认为镀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均匀性与镀层“沉积表面”和“镀层锋线”的镍离子活度密切相关,指出采用混合配体可降低“H-P”均裂所需要的能量,有利于镀层以锋线推进的层片状方式生长,提高镀层的耐蚀性,镀液中添加适量稀土,增加催化表面的活笥点数目,加快镍离子被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速度,提高镀层的沉积速度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初步确定了镍磷合金化学镀液的基本成分和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改变化学镀液中还原剂、络合剂的浓度,研究化学镀液的沉积速度及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亚磷酸钠与乳酸的浓度对化学镀液的沉积速度和稳定性都有显著的影响.由此,确定了镍磷合金化学镀液的优化成分,主要成分的浓度如下:硫酸镍为26.85 g/L、次亚磷酸钠为27 g/L、乳酸为28 mL/L、无水乙酸钠为20 g/L、Pb(CH3COO)2·3H2O为0.002 g/L.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探讨了镍电解阳极液直接进行电解净化除铜处理过程。镍电解阳极液中的CU2+离子优先于Ni2+离子在镍电极和铜电极上放电还原,其电极过程具有溶液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在阴极电位不低于-0.500V(vs.SCE.)和溶液搅拌条件下,采用多孔镍作阴极在常温下就能使镍电解阳极液的CU2+离子浓度降至0.002g/L以下,达到深度净化除铜要求。加强溶液搅拌和增大电极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净化除铜速度,电解净化除钢产物为99%以上的金属铜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用电镀法制备的各种多孔镍电极的镍锌含量、lg|i|、电极表面积及其在碱性介质中释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用电镀法制得的多孔镍电极释氢过电位明显降低(>200mV),塔菲尔参数a、b值约为平滑镍电极的1/2,电极表面涂层是分散均匀的多晶微粒。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对镍超细微颗粒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的初步结果通过测量61Ni的零场核磁共振谱研究镍超细微颗粒的赵精细磁场的分布.微颗粒平均直径约20nm.为了对比,还对镍粉(粒径约76μm)进行了类似测量.发现微颗粒与块状样品的核磁共振谱的共振峰位置基本相同,但在线型、谱宽和信噪比方面明显不同。这表明其超精细磁场的分布有特征性的区别.镍超细微颗粒的共振谱比块状样品稍微展宽.因为超细微颗粒的表面原子数目比块状样品的多,谱线变宽可能与超细微颗粒的表面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FeCl3,NiSO4和NaOH制备铁酸镍纳米粒子,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pH值、老化时间、老化温度对粒子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化学分析法(EDTA滴定法)对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纳米粒子具有尖晶石结构,有磁性,粒子平均直径约为10nm,形状接近球形。  相似文献   

17.
以CHZ 2催化裂化平衡剂为钝镍对象 ,对优选出的稀土和碱土金属钝镍剂的钝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稀土和碱土基钝镍剂对平衡催化剂上的沉积镍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钝镍剂的加入量有一个最佳值 ,适量的钝镍剂除了能钝化镍的脱氢作用 ,还能调节催化剂表面的酸结构。采用X 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实验、X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钝镍机理的研究表明 ,在制备过程中 ,沉积镍与稀土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生成了稳定性高的RENiO3 物相 ,而与碱土金属离子发生晶格取代反应并形成固溶物 ,使镍处于难以还原的高价态 ,封闭了镍的脱氢活性。在相同的还原条件下 ,经钝镍剂处理过的样品中Ni2 P3/ 2 结合能均高于未进行钝镍处理的样品 ,这说明加入钝镍剂后 ,改变了镍的电子特性 ,使镍处于低脱氢活性的高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氯了子诱导的镍在0.5mol.dm^-2硝酸溶液中活化-钝化过渡区电流振荡,在恒电位条件下,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或者电极电位的降低,电流振荡由周期性振荡逐渐向非周期性振荡转变,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的电流振荡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浮选、沉淀、沉降等实验,查明了常与镍离子共存的Mn~(2+),Ca~(2+),Na~+,Cu~(2+),Fe~(2+),SO_4~(2+),Cl~-,CO_3~(2-)等对镍离子浮选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指出,电解质对镍离子浮选的影响因捕收剂不同而异;Na~+,Ca~(2+),Mn~(2+)等阳离子因促进沉淀物聚结对丁基黄原酸镍浮选有利,Cu~(2+)与镍离子竞争捕收剂,Fe~(2+)含量超过30ppm时因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产生抑制作用;Cl,SO_4~(2-)对浮选没有影响;CO_3~(2-)将减弱阳离子对丁基黄原酸镍聚沉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