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0月9日宣布,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碱金属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种新的物质形态。 获奖的3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埃里克·康奈尔、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韦曼以及  相似文献   

2.
“用人类做个比喻,这就好比在研究一个才形成几小时的胚胎。”10月3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主编亚当·史密斯立即对获奖者乔治·斯穆特进行了电话采访。史密斯:首先祝贺您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想他们通知您获奖的时候您正在睡觉吧?考虑到您住在  相似文献   

3.
1998年6月3日北京时间6时10分,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开始了一次神奇而重要的太空之旅。这次航天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发现号”负有一项重大的科学使命,即把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Spectromeer,简称AMS)送往太空。AMS实验是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中国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科研机构参  相似文献   

4.
, 《科学》2012,64(6)
法国科学家阿罗什和美国科学家瓦恩兰因“能够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他“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另外两位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则是因为“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相似文献   

6.
江世亮 《世界科学》1999,(12):40-40
在亚原子粒子和力的世界里,一幅好的图像会大有助益。如弱电理论就是粒子物理学家手中重要的理论图,正是这一理论导引他们去认识新的粒子直至拿到诺贝尔奖。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两位荷兰物理学家特霍夫特和维尔特曼因在弱电理论重整化方面的工作——以使得该理论能更精确地计量粒子的质量和行为——而荣膺199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历史上(1860年),麦克斯韦揭示出电和磁具有相同的电磁力;以后科学家根据力的配对特性,在本世纪60年代创建了弱电理论,这种力在原子核中作用,并导致某种类型的辐射衰变。根…  相似文献   

7.
余瑜 《科学通报》2019,64(36):3789-3792
<正>时隔两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授予天文方向. James Peebles, 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由于他们在"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方面所做的贡献,获得20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笔者身边风趣的天文学家在诺贝尔奖评选的前几日相互逗趣说:"您最近是不是在等一个电话?"(诺贝尔奖委员会打电话通知获奖人).而201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笔者身边的许多同僚天文学家,可谓意料之外,但也情理之中.这次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天文学研究中两个截  相似文献   

8.
《自然杂志》2006,28(6):F0002-F0002
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该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将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恒星和星系的起源,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
“集成电路之父”、 2 0 0 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克·圣克莱尔·基尔比教授日前专程来沪出席“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 ,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他。这位靠实干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虽然言语不多 ,但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睿智、务实、谦逊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郑志鹏  江向东 《自然杂志》1996,18(3):141-145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一分为二:一半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奖励他探测到了τ轻子;一半授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奖励他探测到了中微子.自然界的这两种亚原子粒子的实验发现均获诺贝尔奖,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其中关于中微子探测实验的获奖,尤其令人称道.这有两个缘故:其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以来,没有一个研究项目像中微子实验项目这样两次获奖(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施瓦茨和斯坦博格因发现μ子型中微子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二,没有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像赖因斯这样事隔42年后才获奖.这两点,至少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史上都创造了纪录.  相似文献   

11.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担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9年他因提出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第一个获此项殊荣的日本人。1948年汤川秀树赴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3年回国。日本政府为了表彰汤川秀树,在京都大学设立了基础物理学研究所,由他担任第一任所长。汤川秀树一生热爱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对自己的物理学研究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的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几乎都是以夸克模型为基础的,夸克模型如果没有实验的支持,现有的理论将纯粹是“纸上谈兵”。因此,首先用实验探测到夸克存在的3位物理学家获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相似文献   

13.
闫国东  康建成 《科学》2007,59(3):22-25
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7年1月17日,拥有17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理事会宣布,将世界末日钟拨快2分钟,以告示“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2006年11月9—12日,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组织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在北京召开了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大会主题是“全球变化:区域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出现、发展或发育、消亡的过程。那么,我们身处的宇宙会不会遵守这样的自然规律呢?3位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告诉我们,宇宙也处在一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是加速膨胀。最终,宇宙也将在一片冰冷之中逐渐走向死亡。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分别是美国研究人员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布莱恩·施密特和美国研究人员亚当·里斯。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诺贝尔奖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两名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谢洛夫因为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奖。这一年,海姆52岁,诺沃谢洛夫36岁,他们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才“6岁”。  相似文献   

16.
施郁 《自然杂志》2016,38(6):414-419
对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工作以及背景知识进行了通俗而力求准确的介绍,考察了科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经历,最后总结了这次获奖成就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唐娜·斯特里克兰,杰拉德·穆鲁和阿瑟·阿斯金因发明可以捕捉快速过程的高强度激光脉冲和操纵极小粒子分享了20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3名激光科学家,因分别发明了高强度激光脉冲,创立了光学俘获过程,最终用于操纵微小物体而荣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中包括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她是时隔55年后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两项在时间上几乎相距达50年之久的重要发明,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已从西柏林普朗克学会所属弗里茨·哈勃研究所退休的西德物理学家恩斯特·鲁斯卡,这是因为在本世纪30年代,“他在电子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及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9.
贝尔定理和贝尔不等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惠川 《自然杂志》1996,18(4):240-24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瑟夫逊认为贝尔不等式和贝尔定理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哲学家斯塔普认为贝尔定理是“意义最深远的科学发现”,但贝尔本人却认为量子理论“是一个龌龊的理论”,这其中究竟有何奥妙?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景裳先生在2 0 0 3年第 5期的《科技导报》上披露了一段往事 ,指出 2 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与中国人失之交臂。这篇文章的标题是“2 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文章讲到 2 0世纪 70年代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唐孝威在德国汉堡与日本的小柴昌俊相识 ,并相约共同建造大型水切仑柯夫探测装置 ,以探测质子衰变。协商的结果是 ,实验在中国做 ,中方经费由唐孝威向中国政府申请 ,日方经费由小柴昌俊向日本政府申请。当唐孝威在国内西部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