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四川省珙县为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和土地有效利用的制约因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指出以退耕还林为主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森林植被,以乱石缝地地理和小流域治理为主综合整治土地以及基本农田建设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珙县为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和土地有效利用的制约因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指出以退耕还林为主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森林植被,以乱石缝地整理和小流域治理为主综合整治土地以及基本农田建设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H. E. Legrad于1979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达50多万km2,是世界喀斯特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加快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步伐,对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之一,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喀斯特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建立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评价总值总体偏低,其中,分值大于11分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武鸣等5个县市,而32个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最差的是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等9个县市,评价值为5.00~3.93,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一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能力成正比,中部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忻城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麦村和南康村,利用典型抽样统计方法,研究喀斯特山地的植被特征,提出恢复喀斯特山地植被措施,为改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和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反贫困理论为基础,结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进行发展潜力分析,弄清喀斯特地区各县存在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西南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贫困人口集中.在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地森林植被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当地不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地林下(隙)资源,重点发展林-草、药、果等立体种植养殖综合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保护和恢复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西南喀斯特山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樵采、放牧、生产用火等人为干扰强度大,喀斯特山地的植被多次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石漠化,立地生境恶化,造林困难地段的面积逐渐增加;表现出岩石裸露率高,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溶量小,抗外界干扰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极端困难等特点。喀斯特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为对象,在研究和分析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筛选适于喀斯特山地的造林树种,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保护的技术措施,以期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刘瑞 《贵州科学》2011,29(5):10-15
贵州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省份,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的省份之一。本文结合岩溶山区的地域特点,从组织上、法律法规、政策、投入、科技等方面对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设计,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实施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广西典型石山区河池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池各县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持续发展协调度区分其可持续发展类型。结果在小城发展的评价系统中,宜州、河池的综合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6.47和65.28,凤山、巴马、东兰位居后三位,其中河池市的中心城区金城江区已发展为中心城市,宜州的庆远镇也已发展为次中心城市。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发展总体上十分落后,但是河池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协调。河池市的小城镇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沿交通干线、围绕地方优势资源或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城镇要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影响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东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4):49-53,88
喀斯特石漠化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生态失衡的重要表现,是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石漠化的加剧却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破坏了该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一旦形成石漠化景观,依靠该地区自身的自然生态修复来恢复其自然景观,却是一个漫长和困难的过程.只有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才能有效的遏制这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以岷县草地畜牧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以各乡镇作为区域单元,对各区域单元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草场综合承载力的大小以及区域单元科技和经济能力的大小是影响区域单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约束的难题,而陕西省志丹县作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即,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转变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发展成效;积极发展民生事业,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