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环节,直接决定着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利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建设不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着力建设符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教学课程和拓展学生视野的进展类课程;围绕学科建设前沿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本学科最先进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改进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实行多层次协同督导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从学校教学督导团、研究生处、学院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务办到学生四个协同督导层次,从而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实行以教学效果反馈监控为目的的学生评教制度,通过学生座谈和教学效果测评获得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建立一套合理的、完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以研究生“计算机视觉”课程为例,对我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并进一步从挖掘专题式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思政形式,以及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新路径。本文相关研究可为高校自主开展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实验、实践教学对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对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业研究生的培养设计了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为支撑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综合实践平台;为进一步强调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IT自主创业的实践模式。制定了研究生课程特别培养计划。初步形成了融专业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实验实践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其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改进我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以期对提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泛函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函分析是数学专业研究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泛函分析的教学,渗入其重要思想,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担任研究生课程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文章就此作初步的探讨,分析了目前研究生泛函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泛函分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从教学大纲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的实施构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材料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结合《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特点,以及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对《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针对渤海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研究生课程的特点,探索和研究了创新性思维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了基于创新性思维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众多高校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重要任务。通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而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自学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医科院校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为契机,从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