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宜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劳动就业成为关系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劳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切实保障宜昌市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当前宜昌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详细资料,深刻分析宜昌市劳动就业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主要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劳动就业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虽然略显单薄,具体法律条文也过于原则性、提纲性,但蕴涵其中的基本法理精神还是清晰的,丰富的。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劳动就业权,对劳动者正确行使劳动就业权利,切实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鸣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7):173-175
依据法律、法规,高校教职工具有职工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劳动安全卫生权;民主权;精神文化权和社会权利。高校教职工主要通过工会、教代会以源头参与、民主监督和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保障检察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纵观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对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而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检察官的职务保障权,在职务保障权的救济上却存在很大缺陷,突出表现在缺乏司法救济。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应当首先确定司法救济的原则,并要明文规定检察官享有司法救济权,废除立法中对司法救济权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我国罢工权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罢工权立法的指导思想是确认和保障劳动者的罢工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立法对罢工权应以确认和保障为主,不宜对罢工权的行使作过多过严的限制。在宪法及劳动法、工会法、罢工法、刑法中贯彻体现罢工权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传统劳动就业的铁性保障进一步松动,失业或隐性失业公开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劳动者逐渐感受到失业风险的压力。在中国的人口条件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就业或失业问题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处理得当,则可以实现就业体制模式改革转换的既定目标,提高经济效率,推进经济增长;处理失当,则可能引发较为激烈的社会和经济震荡,阻滞经济增长。一实施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必须对社会就业目标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邓耀 《科技信息》2010,(2):67-68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人权理论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与社会保障密不可分。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方面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平等地、实际地享有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8.
住房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要素,关系着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数量多,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大于供应现象,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因此,国家应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保障居民的住房权。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理应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笔者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明慧 《科技信息》2007,(22):109-110
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现代法治理念下服务行政的目的,而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是其实体性权利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行政过程中的程序抵抗权是相对人的一种特殊的程序性权利,是其宪法性权利的延伸与推定。确定行政相对人程序抵抗权的正当性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抵抗权的起源,并对程序抵抗权的概念加以界定,明确其内涵及外延,旨在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抵抗权制度的完善夯实最本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在住房问题上尤为明显。作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空白地带,其住房难题往往被忽视,这部分群体被称为"夹心层"。"居者有其屋"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住房权是其他权利的重要保障,保障"夹心层"群体的住房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议全国人大在宪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层面尽快出台保障"夹心层"群体住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下岗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劳动者无法充分行使劳动权。劳动就业是人们得以生存、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权的充分行使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劳动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劳动权行使的制度障碍。改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矛盾,必须切实保证劳动权的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终身制”和“铁饭碗”工资制,曾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形成的产权依据是:产权制度的超经济性质。我们从劳动制度与产权制度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制度形成的产权根据,揭示“终身制“和“铁饭碗”工资制的危害,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工标准争论焦点不断变化,将国际劳工标准作为贸易标准成为贸易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中国现行立法面临挑战,特别是劳动法需要完善:遵守国际劳工公约关于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规定一定条件下的罢工权;应明确规定不得强迫劳动;建立统一的国内就业市场,杜绝或减轻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已经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严重影响了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利的实现.阐述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减少制度性的限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设立专门处理就业歧视机构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现象的泛滥,呼唤反就业歧视法的出台;从歧视行为、歧视结果、歧视类型等六方面厘定了就业歧视的确切概念,认为出台反歧视的专门法,是劳动权、平等权、人的尊严权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议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利益维护方面的有关规定,旨在帮助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用工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武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123-125
从劳动权的角度分析了职业稳定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并与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职业稳定与职业稳定权对国家和用人单位的有利面以及对劳动者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对《劳动合同法》确立的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应明确建立职业稳定权制度和完善相关劳动法律制度保护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权。  相似文献   

19.
日趋频繁、紧张的集体劳资争议充分暴露出我国倾斜性劳动立法的弊端。劳工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的根源在于以“劳善、资恶”为理论基础的倾斜性劳工立法过分强调国家干预的重要性,严重忽略了“权利”的存在,重新陷入了“身份-契约-身份”的陷阱,导致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工权益保障的理想出路是转变倾斜性的保护思路,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机制,构建“个人契约-团体契约”的劳动关系理论,将劳资争议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20.
对产业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能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在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成份数据的预测方法对中国2008~2015年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降至3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则增到30%左右;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上升到40%左右。可见,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