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稚,字孺子,南昌人。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卒于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享年七十二岁。南昌县置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作为当时设置的豫章郡治。王勃在其名作《滕王阁序》中,一开始就说到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便是此地。史谓少昊的...  相似文献   

2.
<正>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间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六年(公元30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今甘肃省陇西附近),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  相似文献   

3.
<正>零陵、永州、芝山,一地三名。自西汉置泉陵县,属零陵郡。东汉零陵郡治迁于此,隋改置零陵县。此后,一直为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的郡、道、州、府治所。清代咸丰三年,永州试院长灵芝,故得名芝城,芝山名源出于此。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古城,也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4.
依据历史文献和全国各地庄氏族谱,可以析理出庄子一脉的宗支源流。菏泽庄氏一脉,以春秋宋戴公名字"庄"为姓,后有庄子为始祖,已繁衍七十九世,为庄子后裔;西汉庄不识(职),秦末随汉高祖起兵于庄子故国,转战于济阴,后以军功封武强侯居属天水郡的冯翊,遂为天水望族,该宗支后迁河南,再迁福建,继迁广东及全国各地,亦以庄子为始祖;东汉庄光,因避汉明帝名讳,改庄姓为严姓,即严光,字子陵,祖上居浙江会稽余姚,少年与汉光武帝同游学,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济阳今东明,庄光于东汉初隐居于齐国大泽,不受刘秀尊聘,隐居富春,其宗支以"秋水""南华"为荣耀。这三支一百余万人,当为庄子宗支。  相似文献   

5.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6.
东汉杜笃作有《论都赋》与西汉京都大赋在艺术上迥异,已改变西汉大赋对宫殿苑囿的极力铺陈的写作范式,表现出明显的征实倾向;其主旨继承了西汉大赋讽劝的创作传统,但又没有停留在“劝百讽一”的层面上;此赋开东汉及后世“论都赋”创作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与秦,西汉和相比,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山水由求仙的中介转变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东汉三国造园堆山追求景象的真实感,经由“转移模写”求得假山与真山间的形似,造园堆山有如自然之缩景。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古鄡阳平原是豫章郡的中心区域,这里县城密布,战事频生,豫章郡治也应当设立在这里。南朝初期,古鄡阳平原发生地质沉陷,变为鄱阳湖南部水域,豫章郡治随之迁徙到南昌,导致汉代豫章郡治变得隐晦不明。通过汉代的县域设置、豫章郡治的湖泊文化氛围、发生在豫章郡治周边的大规模水上战事、豫章郡治周边的地名等一系列的考察,不难明了汉代豫章郡治设立在鄡阳平原这一事实,而古鄡阳城遗址极有可能就是郡县合一的古城遗址。  相似文献   

9.
粤方言词语探源黎汉鸿粤语分布的区域很广,从广州溯江而上,一直到百色一带都可以听到粤语。尽管各地粤语从语音到词汇都有差别,但保留很多古代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却是相同的。我们从战国秦汉间的《尔雅》、西汉扬雄的《方言》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都可以发现有很...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以先秦儒学为指导,反对董仲舒营造的君权神授论。西汉末,杨雄著《法言》,亦起而反对董仲舒。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比董仲舒走得更远。至东汉末年,社会上掀起一股强烈的批判思潮,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剥落了两汉神学经学的最后一层油彩。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文苑传载,黄香汉“江夏安陆人”。汉江夏郡治在今云梦县境内,安陆县治在今安陆市境内.文章从考证江夏郡治和安陆县治入手,并依据地方文献资料,断定黄香故里在安陆.至于天下黄姓尊黄香为祖,那只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目前,在古江夏郡境内尚未见先于安陆在康熙五年(1666)前发现黄香墓碑和祠庙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两汉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汉朝的统治,两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对两汉实施的羌民族政策进行比较,考其异同,察其变化,以梳理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的合理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会泽早在西汉就设置堂琅县,成为云南省最早设立的郡县之一。元明时期,府治中心先后在会泽乌龙募和水城,由彝族土官负责治理。清初会泽改土归流,在今县城中心位置选址并兴建长方形石城,伴随着铜矿业的勃兴,会泽古城融合多元文化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20世纪50年代,会泽古城城墙被拆除。新世纪以来,以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会泽古城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羌绣的起源,是目前国内羌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广义"与"狭义"之说各执一词。相关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古代羌人不仅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纺织与刺绣的历史同样古老,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年代均远早于汉代。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赢秦人与东夷部族诸如少昊氏、有虞氏、先商等关系非常密切。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而赢秦人也自认为是少昊氏的子孙。春秋时期齐国有个赢邑,汉代置赢城县,治所在今莱芜市羊里镇城子县村,故址犹存。这就是赢秦人的发祥地。其后随着民族部落的壮大或政治原因而逐步向西迁徙。秦始皇东封泰山也有着回乡寻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汉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陵墓。在长陵陵园内并置吕后的陵冢,这在西汉帝陵布局中是唯一的。从中可以窥见吕后在西汉初年为稳定和巩固西汉政权所做的重大贡献。吕后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助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刘邦死后,吕后继续执行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保持了汉初政策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8.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19.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影响到政权的巩固.因此,围绕如何处理与匈奴等族的关系,引起了西汉朝廷上下激烈争论.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主张和亲安抚,另一种则主张武力征伐.西汉一代,关于和战的讨论屡有发生,对西汉时期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转运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西汉政府的放任政策,为转运贸易的发展从法律上开了方便之门:原因之二是西汉时交通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转运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