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盟友,与其他盟友相比,法国对美政策经常提出批评意见,尤其是在50年代末戴高乐第二次执政后,在他的反美独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对美外交政策.研究戴高乐的反美独立思想的形成、表现及影响更能加深我们对法国现行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法国总统戴高乐最近到阿尔及利亚“视察”时,对一批法国殖民军官说:只有在法国取得武装胜利后才有可能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法国必须留在阿尔及利亚。戴高乐的这一段话完全拆穿了他自己在半年以前所玩弄的“承认阿尔及利亚自决权”的骗人把戏。其实,戴高乐作为法国殖民利益的代表者的面目早已暴露得清清楚楚了。他所要求的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放下武器,根本没有和阿尔及利亚政府进行谈判的诚意。他利用了不久以前  相似文献   

3.
在二次大战期间,戴高乐将军是不屈的反法西斯斗士,罗斯福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巨头之一,然而在这两位传奇式的人物之间矛盾重重。罗斯福对戴高乐采取歧视的态度,给戴高乐设置了重重障碍,而戴高乐又桀骜不驯。法国维希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后,戴高乐在伦敦向法国人民发出呼吁,为复兴法兰西而战斗。随后,他又为复兴法兰西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戴高乐与罗斯福》一书详细、具体地描述了上述历史的来龙去脉。本书作者拉乌尔·阿格隆在二次大战期间作  相似文献   

4.
修改宪法的“宿愿” 9月28日,在法国本土、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海外属地,将要举行一次“公民投票”,对戴高乐的“宪法”草案进行表决。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戴高乐推销他的“宪法”草案的活动也越来越加紧了。从8月20日开始,他到法国非洲属地和阿尔及利亚去作了一次为期十天、行程万里的巡回“旅行”。9月4日以后,他还要在法国国内四出奔走,到处张罗。修改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宪法,这可以说是戴高乐的一个宿愿。这个宪法,是在1946年10月13日由全国公民复决投票通过的。当时法国共产党曾参加了宪法的起草工作,因此,宪法里列入了一些有利于民主力量的内容,特别是由人民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的权力。戴高乐在1946年宣布“退出政治舞台”,就是因为感到这个宪法使得他任意决定法国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实力,在西欧建立了霸权地位,干涉和欺负各国。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西欧盟国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法国由于财政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垄断资本同美国的矛盾急剧发展,戴高乐总统上台后,率先采取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公开反对美国的控制。今天,法美斗争已越出西欧地区而扩展到世界范围;已越出北大西洋军事集团而涉及政治和贸易、投资、关税、金融等各个领域。现在不是法国向美国伸手借债,而是美国有求于法国。在斗争中,法国已采取攻势,而美国已日益陷于被动。这个大事纪要,旨在使读者对法国反美霸权斗争的发展过程了解一个梗概。编者  相似文献   

6.
法美矛盾已经远远超过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已经远远超出欧洲的范围。戴高乐政府已经用具体行动在亚、非、拉地区推行它的“世界范围政策”。3月16日至19日,戴高乐访问了墨西哥。下面摘译的法国报刊的两篇文章,谈论到法国对“第三世界”的所谓“合作”政策,和要求美国让欧洲“回到”拉丁美洲。墨西哥《永久》周刊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则提供了法国在墨西哥的经济活动和影响的背景材料,它们对法国力图打入拉丁美洲的攻势,何以引起美国的惴惴不安,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7.
4月14日,法国总統戴高乐正式任命他的亲信、法国最主要的財团之一洛希尔兄弟銀行总經理乔治。蓬皮杜担任政府总理。蓬皮杜的上台表明法国新兴工业壟断资本集团更进一步直接控制国家机器,加强了戴高乐的个人独裁。1911年蓬皮杜生于法国中部康塔耳省(Cantal)蒙布迪夫(Montboudif)的一个教員家庭。他毕业  相似文献   

8.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9.
“酵粉”     
法国总統戴高乐对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軍官说:阿尔及利亚需要法国,“就象面团不能缺少酵粉一样”(法新社奥尔良維尔1960年12月10日电)。这种說法的反动性是很明显的。但是,人們都知道:酵粉的作用是发酵,它能使面团迅速膨脹起来。如果从这个意义来理解,那么,戴高乐这次巡視阿尔及利亚,的确起了一酵粉的作用。他使阿尔及利亚人民爭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爭更加高漲。戴高乐有一套如意算盘。他准  相似文献   

10.
戴高乐依靠阿尔及利亚军事暴乱力量上台已经一年有余了,而法国所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却一个也没有解决。阿尔及利亚战争继续进行着;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笼罩着整个法国;提高法国国际威望的日子仍遥遥无期。戴高乐政权的反动和虚弱的本质日益暴露,原先对戴高乐抱有幻想的人开始对戴高乐表示怀疑、失望和不满,幻想正在逐步破灭。法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独裁统治的新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时貌似强大的戴高乐政权已开始走下坡路了。阿尔及利亚问题仍然是法国局势的中心问题,它不仅是法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法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焦点。它曾经是第四共和国最后几届政府垮台的导火线,它也可能成为戴高乐政权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1.
7月底,法国政府再次宣布面包涨价,每公斤提高五法郎。资产阶级报纸说,这是由于法国政府为了“讨农民的欢喜”,提高小麦价格造成的。作为法国大垄断资本工具的戴高乐政府会不会实行一点点对农民有利的政策呢?事实是最好的答案。1958年戴高乐上台时曾经花言巧语地说过,他要实行一种保障农民利益的农业政策。但是,谎言很快就被铁的事实粉碎了。连法国资产阶级报纸“回声报”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戴高乐政府取消了农产品对工业品价格的比数,1959年法国农民的收入减少了8%。  相似文献   

12.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19):38-39
伊朗的"拉美攻略"有四个战略目标:打造西半球的反美联盟、破解美欧的经济封锁、构筑抗美斗争的前沿基地、获取至关重要的铀矿资源。伊朗真能实现包抄美国"后院"的愿望吗?近日,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以色列和伊朗的调门都日益升高。9月1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伊朗"大约六个月就可以完成90%"研制核武器所需的浓缩铀,希望美国为对伊朗动武设定"红线"。在战火如此逼近的紧急时刻,盟友对于伊朗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然而,自中东剧变以来,伊朗屈指可数的中东盟友皆陷入岌岌可危境地,  相似文献   

13.
文化播报     
正法国纪念戴高乐将军发表"6·18"演说80周年6月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往巴黎西郊的瓦莱里恩山纪念碑,参加戴高乐将军发表"6·18"演说80周年纪念仪式。在仪式上,众人重温了戴高乐将军从英国伦敦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演说内容。瓦莱里恩山于19世纪被修筑为一处军事堡垒,后在二战期间成为德军处决法国"抵抗运动"成员的主要场所。196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此立碑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4.
法国,今天是个活跃自信、引人注目的国家。在欧洲,在世界,它都发挥着作用。回顾战后初期直到五十年代,法国还处于孱弱动荡的境地,被人们讥为“欧洲病夫”。二十多年来法国国际形象的巨大变化,根本原因是法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和政局的相对稳定,当政者的政策也从中起了作用。从22年前戴高乐东山再起迄今,法国总统已两易其人。蓬皮杜任期较短,带有过渡色彩;戴高乐和德斯坦则各具特色,内外政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本文试图对法国外交从戴高乐到德斯坦的演变,作一粗略勾画。政治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5.
法国总统密特朗即将来我国访问。这是第三位来我国访问的法国总统,也是他本人第三次访华。密特朗总统的来访无疑是中法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时刻,重温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将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记忆。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是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戴高乐总统亲手架设起来的。1964年,戴高乐总统以他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毅然决定两国建交,从而使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19年来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16.
1958年6月初,戴高乐依靠阿尔及利亚大殖民主和极右军人发动的暴乱,并在国内极右势力和多数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下,攫取了政权,在法国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上台之初,戴高乐曾经被资产阶级舆论吹捧成一个神话式的“救世主”,被赞誉为恢复法国“稳定”的因素,拯救法兰西帝国的“有力人物”,而戴高乐本人也俨然以法国的“救星”自居。但是,曾几何时,一切都仿佛变了样。那声名赫赫一时的戴高乐,现在被描绘成  相似文献   

17.
戴高乐曾利用法国在美苏之间的中间地位,取得了远较其实力为高的国际地位。现在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制订出超越戴高乐的90年代的政策,是法国外交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初期,韩国就出现了反美倾向的文学,但基本上是从民族的尊严与国家主体的角度处理和把握对美关系的。这与解放后的美国军事管制、南北战争与亲美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社会文化背景直接有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现公开提及美国、美军问题的反美作品,尤其进入80年代后韩国出现大量反美文学,这是韩国反对外来势力、争取民族自主化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一九六二年年中,美国总統肯尼迪撕破西方陣营“团結”的薄薄的幕幃,向法国总統戴高乐开火以来,大西洋两岸的爭吵无休无止,斗爭日趋激烈。最近,两国总統又針鋒相对地唱了一場对台戏。据路透社报道,巴黎认为,約翰逊今年五月七日的演說,“是美国迄今对戴高乐总統外交政策的最直接和最猛烈的批評”。《巴黎新聞》认为,“法美分歧正在慢慢地轉变为根本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20.
, 《创新科技》2012,(10):52
<正>"戴高乐"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于1986年2月由法国国防部长签署命令进行建造。1987年1月,首舰R91"戴高乐"号在布勒斯特船厂最后完成了设计图。1987年11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厂船坞开始组装,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戴高乐"号航母不仅是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而且它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