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涕”、“泪”二字,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上古没有‘泪’字,凡‘泪’的意义都说成‘涕’。”汉代产生了“泪”字,但“涕”字仍表示“眼泪”的意思。王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就持这种观点①。后来,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也一直沿袭此种说法②。只有任学良先生提出异议,说上古已有“泪”字,而且‘泪”指“眼泪”,“涕”指“鼻涕”扮得十分清楚③。笔者认为,对“涕”和“泪”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古籍今译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正干方家。在此问题上,笔者基本赞成任先生的观…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否定‘月亮诗’的寓意,否定高、鲁‘爱情纠纷说’”等问题向董大中先生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月亮诗’影射许广平、鲁迅恋爱事是极为明显的,高鲁爱情纠纷是一个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要使每个人的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则组织笔画,这一法则就是结构。又称“结体”、“结字”和“间架”。 汉字的间架结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如人、中、大、个、心等字,独体字是由不等数量的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结构的字。这种字的结构与笔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古人所说:“笔画生结构”,就是说笔画是结构的基础,结构的产生离不开笔画。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辞书研究》上,刊登了朱方同志写的《“嵌”与“赤嵌”》的文章。文章对台湾的地名“赤崁”还是“赤嵌”的问题作了一番研究,摆出了很多确凿的资料,指出台湾无“赤崁”而只有“赤嵌”,其说甚是。文章又说:“‘墈’、‘坎’都是实有的汉字,字典里都查得到。以‘赤坎’为地名的,广东、福建沿海就有几个。‘崁’,却是个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台湾统治时五十年(1895—1945)中造出来的字,我怀疑这是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形声字构字法,自造的汉字。”  相似文献   

5.
1993年国内经济理论界评价“陈金义现象”。于光远先生说:“‘陈金义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力证。”厉以宁说:“经济的动力来源于公平的竞争,这就是‘陈金义现象’对我们的启示。”吴敬琏说:“陈金义现象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陈金义对实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说:“‘家’字也有词尾性质。中国古代早有‘法家’、‘名家’之类。但那和今天的‘艺术家’、‘建筑家’之类到底有些不同。‘法家’、‘名家’的‘家’是学派的意思,我们不能说‘一个法家’、‘一个名家’,可是我们现在可以说‘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建筑家’。不过‘艺术家’等的‘家’也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8.
不欣赏汉字者,是因为不懂汉字,特别是不懂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发音原理,只有弄懂之后才会明白,原来人类文明是从汉字开始的,任何学科的起点,都应该从汉字开始。  相似文献   

9.
当前,乡村老百姓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经营什么?这就一个农村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作了专题调查,通过与基层干部座谈讨论、走村入户个别访谈,许多干部群众认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唯讲有效调整,农民才能增收,不少已经得益的农民则深有体会地说:“念好‘定位经’,唱好‘致富戏’,我们就能抱个‘金娃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时,为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改变老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状况,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做法,探讨课堂教学艺术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语文课堂艺术。那么语文课堂艺术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呢?首先,激发兴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国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动力。学习是一种持久的主动的认知行为。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期望学生长久的,自觉的进行这种活动。只有在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  相似文献   

11.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和加强创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技能,这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教育学生怎样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中心内容。”(《心理学纲要(上)》,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版)时迄今日,求异思维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鲁迅先生有一著名论断:“凡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接着,…  相似文献   

12.
蒋绍愚先生的《<祖堂集>词语试释》说:“‘承闻’是‘听说’之意,‘承’是敬词,‘闻’是动词。……‘承闻’也可单用一个‘承’字。……‘承’已是用作动词‘闻’了。”照此看来,蒋先生认为“承”在《祖堂集》所反映的五代宋语言中,本来属敬词,放在动词“闻”前而逐渐渗进“闻”义,成为动词。这个说法有不妥当处,因为在唐代乃至六朝文献中,“承”训“闻”的例子已不罕见。《世说新语·雅量》:“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重教而不重导,不仅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过多,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南巡谈话”公布后,学术界有不少同志认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我却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它们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后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到:‘训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  相似文献   

15.
“与拉美的‘过度城市化’相反,中国城镇化的明显特征是‘浅度城市化’,城市化率只有‘统计意义’,而没有真正实现与其相匹配的‘人文意义’,也没有达到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意义’。”在9月25日的“转型期的城市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发表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设为不宦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 (《战国策·齐策》)[译文]齐国有个人见到处士田骈,说:“久闻先生的高谓品德,主张不做官,而愿为人们服务”。田骈问道:“你这是从那里听来的?”这个人回答说:“我是从邻居的女儿那里听说的”。田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王恒 《科技馆》2004,(2):10-14
科技馆到底展出了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应该提出的问题,科技馆不展出展品还能展出什么呢?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丹尼洛夫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使展览能反映‘概念’,而不仅仅是‘物’。”这里的‘物’主要是指展品。科技馆的建立爆发了一场展品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先进》:“万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未赢《集注云》:“如,犹或也。”朱注影响到现代许多古汉语教材以及文言虚词词赞。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P187注[15)云:“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同,这两句是指周围六七十里和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此注有自相矛盾处,既讲“如”为“或者”,是一个表选择的连词,怎么又以表联合关系的“和”去对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呢,且释“方”为“周围”义亦有歧,是距鲁国有六七十里远的邻国,还是其…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一个真正会工作、会生活的人应该‘努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满足了这样的目标,才能拥有积极而又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代词“您”的后边能否加“们”表示复数?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重要语文刊物纷纷发表文章,对它进行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志认为:“‘您’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因此,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王力《谈谈写信》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有些同志认为:“近几年出现‘您们’的写法,看发展趋势,很可能为大家接受”。(林杏光《汉语五百句》第93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有些人则直截了当指出“‘您们’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合社会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