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2,(13):14-15
亮点:InaTrap是一款由台湾生产设计的捕蚊灯,其利用光、味、风及温度综合技术诱捕蚊虫并将它们消灭。InaTrap内置8小时定丑寸器,利用光触媒产生二氧化碳模拟人体呼吸及体温诱惑蚊虫靠近,并利用风扇吸入储蚊室,将蚊虫旋转致晕,约两个小时后便会脱水风干。  相似文献   

2.
电台驱蚊法     
夏天,人们经常为蚊虫困扰,因此想出各种各样的驱蚊方法:蚊香、杀虫剂,诱蚊灯……据美国最新一期的《选萃》杂志报道,加拿大的生物学家与电子专家合作,创立了一种新的驱蚊方法——电台驱蚊,并在蒙特利尔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驱蚊电台。电台驱蚊的原理是:蚊子中只有雌蚊吸血,经交配后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了解大理学院校园内蚊类的组成及分布,为大理州蚊类研究及蚊媒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大理学院古城和下关校区校园为调查点,选择校园内蚊虫孳生地和人群密集区为采样点,采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取样,对所捕成蚊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619只,隶属2属11种。其中,库蚊属Culex7种,按蚊属Anopheles4种。捕获成蚊中以致倦库蚊Cx.qsuinqueascitus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7.72%),以三带喙库蚊民.tritaeniorhynchus为较常见蚊种,其他蚊类数量均较少。结论:致倦库蚊为大理学院校园内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4.
光诱捕技术主要是采用纳米光催化和气流技术,利用蚊虫对二氧化碳敏感、驱光、追随气流、喜群聚等生物特性,通过光催化净化空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息、来模拟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气味,同时以特制的紫外线灯光(360—3801un)吸引,诱使蚊虫聚集于机窗口,被吸入贮蚊室而被诱捕。该装置主要采用交直流两用、定时开关模式,适合于野外长时间、大面积作业,具有高效、空间覆盖面广、且不受人为干扰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灭蚊电扇意大利采兰公司生产出一种灭蚊电扇。它用风扇转动吸引方法诱捕蚊虫,当蚊虫飞近时被吸入灭蚊器,并强迫进入滞留盘,使其干燥死亡。驱蚊收音机日本科学家研制成一种能驱灭蚊蝇的收音机。它的内侧装有一个特制的气囊器。开机时,它能播放音乐,又可散发出能驱赶蚊蝇而无损于人体的香味。  相似文献   

6.
美国:强力捕蚊机美国生产的这种捕蚊机采用微电脑等高新技术,能模拟人体散发的热气、湿气和二氧化碳,以吸引蚊子。将蚊子吸引到该机器近旁后,它就会以强大的吸力,将蚊子吸入内置的透明集蚊盒中,让蚊子在透明集蚊盒中自然风干。透明集蚊盒可被方便地拆卸。该捕蚊机捕蚊的有效范围为2000平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秦岭和巴山部分地区的蚊虫种类及密度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了7属25种,其中陕西新记录12种;利用人工小时法对畜舍和人房两种生境进行了成蚊密度测定,发现畜舍成蚊密度高于人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郴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诱蚊灯诱蚊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调查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43.79%。从生态观察点共捕获2263只蚊虫,雌雄比例为2.73:1。平均密度为3.4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下旬密度最高,达到7.67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郴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槐绿虎天牛对不同诱剂的EAG反应及诱剂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14种引诱剂对槐绿虎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4种引诱剂对槐绿虎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野外诱捕结果显示:引诱剂D的效果最好,日平均诱捕率为0.82%;H次之,为0.64%;G最弱,日平均诱捕率为0.11%.所用诱剂对其它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脉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特别是D诱剂对金龟子科害虫的诱集效果极好.经触角电位测定,D诱剂的EAG反应相对值最高,为1.95;I诱剂次之,为1.80.表明D和I都是很好的诱剂配方.各诱剂所捕到槐绿虎天牛雌雄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10.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1.
1979年9月,我站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约700米的三港,用灯光诱捕法,捕到蠓科(Ceratopogonidae)库蠓属(Culicoides)多种,已鉴定学名的有12种,其中包括一新种,现记述如下。1.奄美库蠓 C.amamiensis Tokunaga,1937国外分布:日本。国内分布:广东、广西、台湾、西藏、福建(龙海县)。  相似文献   

12.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3.
《华东科技》2012,(6):77-77
驱蚊可以不用化学品:准备一个可喷水的化妆小瓶,五片复合维生素B1,即可。将水灌入小瓶,后放进药片,摇匀,睡前将小瓶对准胳膊、腿、身体等部位喷一下即可。因为蚊子害怕复合维生素B1的味道。维生素B1能驱蚊防蚊,是个流传已久的网络传说。在国外的网站上也有很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2007—2008年夏季上海市蚊虫监测点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景观多样性数据,分析了区域水体、植被空间分布等区域景观特征及其变化对蚊虫密度消长的影响,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蚊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内蚊虫密度与景观多样性、水网密度和植被密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景观破碎度成负相关关系,50%~70%植被覆盖度环境更有利于蚊虫繁殖,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蚊虫密度高于其他用地类型.2007—2008年上海市夏季郊区的蚊虫密度高于市区,城市建设对蚊虫密度消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蚊虫的研究需要广泛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完整且种类丰富的蚊虫标本是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分类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抗药性研究的基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套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而总结出的较理想的蚊虫采集和饲养工具;并总结了蚊虫幼虫、蛹和成虫的采集环境及方法,蚊虫幼虫及蛹的单管饲养和实验室饲养技术,成蚊的单雌饲养技术,幼虫皮、蛹皮和成蚊的保存方法,幼虫、蛹和成蚊的运输方法。本文介绍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于在蚊虫野外调查中获得完整的标本和生物生态学信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于1954—1955两年内断续观察蚊虫,两年之材料互相参补,得一较完全之蚊虫年历。作者等限于时间不能作量的季节消长观察,文中所指仅随季节蚊虫之有无变迁。 今从一月份起,将厦门常见22种蚊虫,依其出现顺序作为表一。所谓常见蚊虫,绝大部分指其幼虫易于捕得;但有少数蚊虫如Culex sinensis,Anopheles jeyporiensis(=Anopheles jeyporiensisvar.candidiensis,及Mansonia(Mansonioides)uniformis则幼虫不见,但其成蚊则常于室内捕得,亦列为常见蚊虫中.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风公园滨岸带和外环西段绿地排水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其蚊幼孳生的效应及成因,为城市水绿复合系统蚊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由于水质较差、植物遮挡、天敌缺失和光照较弱等原因,外环西段绿地排水系统(劣V类)蚊幼密度显著高于长风公园滨岸带(Ⅳ类)(p0.05),外环西段绿地排水系统在高峰期蚊幼密度可达157.6条/勺.夏季由于相对封闭且植物生长过密,长风公园菖蒲坑中蚊幼繁殖期较短(春末夏初),但密度较高;而荷花池水面开阔且与银锄湖连通,蚊幼密度较小;铁臂山水池的堆石驳岸亦为蚊幼提供了孳生场所.两区域均有一定的蚊害风险,应根据两者情况采取填坑、开口、卫生治理等蚊虫防治措施.由于蚊虫主要为淡色库蚊,以成蚊形式越冬,两地的血源密度差异导致其蚊幼初次出现的时间相差近20 d.根据冗余分析,蚊幼密度与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与NH_4~+-N、TP、BOD_5和COD_(Mn)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如果您能在庭院或阳台种上一些能驱蚊防蝇的花卉,不仅可以美化居室环境,还可使蚊、蝇“退避三舍”。罗勒又名驱蚊草,不仅有强烈的驱蚊功能,而且其鲜嫩茎叶可以做成桌上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9.
2017年—2019年,在武汉地区选取公园、居民区、医院、农户和猪圈5种生境为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法对武汉地区蚊类进行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蚊类95 072只,隶属1科5属8种.城市生境如公园、居民区、医院蚊虫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7月,9月—10月,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农村生境如猪圈、农户蚊虫密度消...  相似文献   

20.
伊蚊是蚊科(Culicidae)昆虫中一大吸血类群,我国昆虫学家依照此蚊属的拉丁文学名"Aedes"的第一音节译为伊蚊。此类蚊虫体色黑如漆并有银白色的斑纹,所以又称作"黑蚊子"或"花腿蚊"。伊蚊通常在丛林竹园地带多见,属于白天刺叮吸血的蚊类。伊蚊卵黑色梭形,约1,5芝麻粒大小,受精雌性伊蚊吸饱血后2~3天即可产卵,伊蚊产卵于小体积静止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