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在校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论文针对安全教育课堂化、系统化问题,提出了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始,学生的第一课应该是什么?"安全课"应是不二之选。稍微关注社会新闻的人便知道,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溺亡、车祸、坠楼、烫伤、触电、器械伤害……有多少孩子因意外伤害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孩子在新学期再也看不到自己昔日亲密的伙伴。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有8万余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其中暑假是高发期。在致儿童死亡的原因当中,意外伤害居首位,发生率达16.5%。而安全意识淡薄、自救互救知识匮乏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又与安全教育的关系密切。学校平常的交通、消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大多以"叮咛"的方式零星地进行着,无异于"杯水车薪",对各种意外防不胜防。要知道,流于表面的一般提醒、缺乏实效的安全措施,对  相似文献   

3.
吴戈  潘修森  任钊辉 《科技信息》2013,(24):283-28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小学生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中小学生的生存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中小学生的生存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政府"、"学校"、"社会"、"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等方面的共识。目前所了解到的我国开展的安全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但简单的安全教育不能满足我国青少年的生存知识需求,据统计,意外伤害是中国零至十四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大约每天有200名儿童因意外跌落、溺水、窒息和交通事故死亡。调研显示,青少年儿童自我防护自救意识缺乏、抗挫能力差、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很少顾及他人感受、不良心理因素增多等状况使得多数家长担忧。"青少年第一人"生存教育公益培训项目的开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免费为广大中小学生培训急救知识、防灾减灾教育、户外生存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希望通过生存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生存知识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娄底市5所中小学学生发放"安全教育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娄底市中小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比较广泛,采用的安全教育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存在着重讲授轻演练的现象;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但存在着重主题轻渗透的现象;另有80.0%的学校从未开展过安全情景模拟和预警演练。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建立建全安全教育活动的工作机构,而且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教育,使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起到实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综合方法对4省36所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与伤害防范工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多以说教形式为主,伤害防范普遍缺乏实际操作和演练,导致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相对贫乏,伤害防范和急救能力存有较大差异.应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将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少灾的人力资源环境,为创建安全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全文 《科技信息》2012,(30):353-353
近几年来,学校安全事故和校园伤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防范措施,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努力做到安全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注重细节与实效,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急救中心(120)专门开设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暑假夏令营,由急救医生耐心地向中小学生讲授遭遇意外时的急救知识。夏令营结束时,急救医生还对每个小学生进行测试,并发给他们关于急救的书籍,以便对家庭和学校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据了解,北京急救中心从去年开始就利用假期向孩子们普及急救知识。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博士说,意外伤害主要包括碰伤、摔伤、坠落伤、烧烫伤、溺水、中毒、交通意外、气管异物等。他指出,在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已经得到控制的今天,意外伤害越来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进入暑假以来,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王强博士举例说,郊区一位11岁姓黄的小男孩在吃烤羊肉串的时候去玩烤串架内的炭火,结果被飞出的火焰点着了上半身,导致头、胸、颈、双肘重度烧伤,情况相当严重。目前儿童医院外科病房床位已爆满,还有许多病人等着入院。毫无疑问,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将孩子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那么,应该如何在急救医生赶到之前或送往医院的路上照顾受到意外伤害的孩子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医生。  相似文献   

8.
正意外伤害是儿童安全的最大杀手,儿童最容易发生哪些危险?面对危险又该如何防护?然而,儿童多动症却是一种心理性的病症,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带着你的已知,向着你的未知,请读者跟随我们了解一下儿童意外伤害及多动症。  相似文献   

9.
宋红云 《科技资讯》2012,(31):238-238
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历来备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家庭的关注及重视,但尽管如此,时常地还见报道一些学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学生伤害事件[1]。作为班主任如何安全管理班级,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件,是需要密切关注与深入探讨并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溺水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第3位死因,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1位死因。夏季高温时节,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多发期,了解溺水相关知识,掌握预防、自救与急救的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只有积极的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笔者从自己的管理经验入手,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本人就幼儿园安全问题谈谈认识和体会。原因:安全管理混乱,领导安全意识淡薄重教学轻安全。有的领导把注意力只放在教育教学上,忽视有关安全教育,加上一些领导单纯的经济观点和片面的赢利思想,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教师造成巨大的伤害。从教育学的视角来说,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因素、体育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方面,减少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进而使受害人身心遭受伤害的行为,网络欺凌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校需要应对的重点问题。分析中小学网络欺凌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中小学生网络欺凌的应对策略,对有效预防和制止中小学校园网络欺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事故即人们在日常生产中,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而发生的意外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的事件,此事件为事物的现象,依唯物辩证法,现象是事物的外表形态;是事物的本质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本现象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事故所表现的本质是安全。二者都是较为复杂的系统,而他们的对立统一关系又构成了安全——事故系统。安全预测技术就是运用现代预测技术的原理对安全——事故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相关  相似文献   

16.
焊接中的安全问题应该警钟长鸣,许多事故的产生都是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造成的.对此,我们要把焊接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学生掌握焊接安全技术,提高焊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了解焊接的职业伤害,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该文主要就如何在焊接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丁佩华 《科技资讯》2015,13(1):181-182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烈。然而,电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许多的伤害,尤其是对缺少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的少年儿童。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我们必须从学生日常的课程教育着手,加大安全用电知识传播,树立学生正确的安全用电意识。除此以外,学校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将安全用电信息引入学生教育,预防和防止错误用电带来更多不可预计的伤害,为学生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国内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减少和规避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2010—2015年发表的534篇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男高于女,家是儿童伤害的多发地,且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与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有关。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明显,影响因素较多,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并结合大理学院实际提出合理干预措施,为学校预防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大理学院1~4年级在校学生980名学生,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11年至2012年期间,每年大学生意外伤害平均患病率为48.7%人,其中男性为30.9%,女性为69.1%,不同性别之间运动伤害患病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P=0.00);大学二年级意外伤害患病率48.5%较高,其次为三年级28.8%、四年级15.9%,大学一年级新生患病率6.7%最低;从意外伤害的患病率分析,意外伤害发生较高的前五位类型依次为运动伤害、跌伤、碰撞伤、钝/锐器伤和动物或昆虫咬伤;不同性别之间运动意外伤害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P=0.00);从年级总体意外伤害患病率从大到小顺序前六位依次为运动伤害>跌伤>碰撞伤>钝/锐器伤>动物或昆虫咬伤>烧烫伤;不同年级之间车祸(交通伤)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4,P=0.03)。结论:某高校大学生中意外伤害的患病率较高,应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活动中,由于多方面因素,不断出现学生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学的投资,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安全知识教育,避免或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