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缓解心脏移植手术的供体严重短缺的矛盾,对原设定的有关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标准作了适当的放宽。通过对同一心脏中心的891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52例接受供体年龄大于55岁的受心者实际生存率与839例供体年龄小于55岁的受心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49)。年龄大于60岁时107例受心者与年龄小于60岁的受心者实际生存率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别(P=010)。因此,在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标准方面放宽限制,更能充分发挥心脏移植治疗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进 《广东科技》2023,(1):15-20
心脏损伤后难以修复是世界级医学难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曹楠教授在全球首次使用小分子药物组合将人皮肤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心肌细胞,并成功应用进行心梗移植修复。这项革命性技术克服了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为使用药物再生人体心肌细胞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支持下,曹楠博士团队持续深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ICU复苏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心脏直视手术58例转入ICU复苏,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体重14-90kg,男性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3例,瓣膜置换术后14例,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结果:58例术后复苏成功55例,安全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生存率94.82%。1例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死于突发心跳骤停,1例死于胸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5.18%。结论: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需密切监护,及时处理。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陈瑾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2):36-37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大量成功,并正逐步向临床应用方面过渡,但移植后相关免疫排斥以及细胞凋亡所致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RPE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且主要是慢性排斥反应.近年在该方面进行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大量研究为防治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和应用前景,以期在不远的将来RPE移植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人类RPE相关疾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于2018年12月4日发表在Lancet上的论文介绍,一名32岁的巴西女子在接受来自逝者的子宫移植后成功产下一名女婴。由于女性对子宫移植手术的需求量远高于活体捐献数量,此前已有不少医生尝试使用逝者捐献的子宫。美国、捷克、土耳其等国先后施行过10次死体子宫移植手术,但无一促成女性成功生产。这是全球首例在死体子宫内诞生的婴儿。捐赠者为一名已生产过3次、因脑部血管破裂死亡的45岁女性。在经历了10.5个小时的手术后,其子宫被移植到这名先天没有子宫的患者体内。术后5个月,子宫没有产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6.
管浩 《华东科技》2022,(3):14-15
2022年1月7日,57岁的晚期心脏病患者贝内特(David Bennett)做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搏——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成为世界上首例接受经过基因改造后的猪心脏移植病人. 2021年10月,贝内特第一次来到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UMMC),彼时的他卧床不起,需要依靠"人工肺"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生命.医生表示,...  相似文献   

7.
98例高龄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与受的年龄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大,移植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在肾移植领域一般将年龄超过50岁定义为高龄。随着肾移植适应症的逐渐放宽,高龄患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情况越来越多。我院自1993年4月~2003年12月间共进行高龄肾移植术98例,现将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日,美国科学家为一名心脏病患者植入世界上第一颗可以完全代替心室功能并能完整植入体内的人造心脏,尽管该患者在手术两天后状况恶化,出现肾衰竭、糖尿病和心脏病发作等病症,但这次手术被认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心脏技术中的一大飞跃。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两万多人,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心脏还不到  相似文献   

9.
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虽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要找到一位刚刚死去而又愿意献出心脏的死者却是一个难题。因而,人造心脏仍是比较可靠的办法。从医学角度讲,死亡意味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脑失去机能,一种是心脏停止跳动。对于前者,人类至今还无法挽救。而用人造心脏挽救垂危的心脏病患者,这种理想可望变成现实。据报道,美国犹他大学实验室主任威廉·德维里斯博士设计了一种人造心脏,能使心脏病患者“绝路逢生”,受到普遍赞扬,被称为“延长生命的机器”。  相似文献   

10.
有关研究人员报告说,人在出生后,心脏细胞还能够分裂并成长。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大大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即可把这些细胞移植到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受到伤害的心脏中以修补缺损。心脏病发作时心脏中很多细胞会死去,生成疤痕组织,这是由纤维原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细胞构成的,而再生细胞可提高心脏病发作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广西科学》2011,(2):176-176
早在2007年,科学家就试图利用从病人体内抽取出来的骨髓和干细胞培植出人类心脏瓣膜,一年后,一个可以自行跳动的动物心脏首次培植成功。最近,美国科学家首次培植出人类心脏。他们首先从心脏捐赠者身上移除心脏,去除肌肉细胞,只剩下蛋白骨干和架构,成为一个"幽灵心脏"。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项目之一。对挽救晚期尿毒症病人的生命有积极的意义。肾移植在20年代初已有动物实验报告。1936年Vororoy首次进行了肾功能很差,而且存活短暂的人体肾移植。50年代Harison成功地第一次在人体中将肾血管与髂血管吻合,同时将供肾者的输尿管接在受者的膀胱内。此方法沿用至今。但是由于存在着免疫排斥反应,往往导致肾移植术的失败。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进展,如硫唑嘌呤、皮质激素、肝素、环磷酰胺等药在肾移植中的应  相似文献   

13.
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从1990年3月至1999年10月共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253例,其中术后肺部感染6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3~80岁,平均61.5岁。68例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且血压超过高血压标准。手术后以全麻骨瓣/窗开颅清除血肿为主,少数病例采用钻颅抽吸术(此方法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中老年组60~80岁45例,非老年组43~60岁23例。老年组基底节区出血8例,皮质下出血4例,小…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科技》2011,(2):70-70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2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了人体肾脏,其长度同未出生婴儿肾脏的长度相当。这一最新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以克里斯托夫·麦格雷戈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创下了在狒狒体内移植心脏后100天狒狒仍然存活的记录。研究人员宣称,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到2010年可为心脏病患者移植猪的心脏。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美国做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迅速增长。1980年仅有36位病人接受这种手术,而1985年则增加到730名。据专家们估计,到199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500例。1983年,美国共有14家医院可实施这种手术,而现在则增加到80家。心脏再植手术之所以发展快,是因为它给了垂危病人以延长寿命的希望。据统计,心脏再植后,在  相似文献   

17.
美心力为注射用环磷腺苷,是一种新型非洋地黄类具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作用的抗心衰新药-我们通过静脉应用美心力治疗18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临床观察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8例CHF病人,入院前均长期应用洋地黄治疗,5例有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病史.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在65±13岁,病程4~25年,平均病程11±7年-其中冠心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例-心功能Ⅱ级者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比较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采用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评估免疫排斥情况、并发症、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7%。A组(BALB/c→C57BL/6)与B组(C57BL/6→BALB/c)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可见典型急性排斥病理改变,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移植心脏的心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近交系BALB/c和C57BL/6基因小鼠遗传稳定,可以建立稳定的急性排斥反应模型。C57BL/6适合作为受体,移植时间明显缩短,造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患者血清中存在抑制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的物质已有报道。多数以迟发性变态反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作为观察指标。本文利用甲基纤维素T细胞集落(CFU-TL)微量培养方法,观察11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CFU-TL形成能力以及血清抑制作用的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经组织学确诊食管癌病人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5~69岁,平均55.5岁。 1.2 血清的制备无菌取病人手术前、手术后(7~10天)外周血2ml,自然凝固后,离心取血清。经56℃  相似文献   

20.
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 ,总结模型制作中的并发症出现原因和相应对策 ,以及增加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远交系Wistar雌性大鼠和SD雌性大鼠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为了提高建立异体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成功率 ,在取供体角膜植片时靠近角膜缘取材 ,术后保留角膜缝线。结果 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8d± 2 1d ,排斥率为 10 0 %。两组 6 8例模型术后并发症有虹膜前粘连 5只 ,虹膜脱出 5只 ,眼内出血 1只 ,白内障 3只和眼内感染 1只。结论 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其临床表现与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似 ,排斥反应发生较早且排斥率高 ,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轻柔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 ,锐利的手术器械 ,以及充分散大的瞳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选择组织相容性抗原间差别大的品系、偏中心移植和术后保留缝线是增加移植排斥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