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汉卿是一位民间剧作家,他的民间身份决定了他作品的立场。关汉卿的民间立场,在公案剧中,表现为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的民间逻辑;在言情剧中,体现为大团圆式的民间理想;在智斗剧中,则表现为以智取胜的民间策略。  相似文献   

2.
叶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2-53,57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简称为《蝴蝶梦》,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有关于公案戏的杂剧,是以王婆为主唱的一部旦本戏。本文主要从这部杂剧所塑造的两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入手,接着分析关汉卿在剧本中所写到的梦境的作用以及剧本的艺术特色,从而达到认识这部剧的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等人都认为元杂剧创制于关汉卿,而关汉卿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及关汉卿同曲家、杂剧作家与演员的交往等事实.证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在1350-1300年之间而不会早于124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的创制也不会早于1240年。同时,杜善夫《庄稼不识勾栏》套曲、杂剧家石君宝的创作活动、《元典章》中有关禁戏的法令以及新绛县吴岭庄墓戏剧砖雕等材料,说明元杂剧在13世纪70年代就已流行,再考虑到它同关汉卿初创杂剧时的时间距离,就可以推断出元杂剧的创制不晚于126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必创制于1240年至1260年的20年间。  相似文献   

4.
无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且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探讨其兴盛原因也就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元杂剧兴盛期的下限,~般定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其上限为河年,就难以断定,但亦可作推断.关汉卿的出现,标志着无杂剧步入兴盛期。据王季思、吴思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翻所撰关汉卿条目,关汉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1220左右,约卒于元大德元年(1279)!X后(见《关汉卿全集》)。金亡时11234年),年历岁.据王文刺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人白朴生于金良宗正大三年(122o,卒于无成宗大德十年(l刀日以后…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叶舒宪《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旨在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  相似文献   

6.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模仿了中国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圣宗遗草》或以寓言游戏笔墨,或藉鬼神影射人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激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宗教迷信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使得我们今天分析一些作品时,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容易讲清楚。不妨举一个例子。温凌同志《关汉卿》一书在评到《窦娥冤》第四折时认为:“但总的来说,这一折的描写有严重的缺陷,它削弱了剧本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接着具体举了两点,第二点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这里且不引出。其第一点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对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超人力因索,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迷信”、“糟粕”,而应看到作品运媚超人力因素的写实价值。清代白话公案小说所反映的鬼神世界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在公案小说中表现鬼神因素,满足了大众的社会需要。作者(说书人)以鬼神世界来拟写人世,从而突出清代白话公案小说这一题材的独特的社会写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中国鲜为人知,其作品却同森鸥外、夏日漱石等日本大文豪的作品一道,被收入日本著名出版社筑摩书房出版的《日本文学全集》。《长春五马路》这部出版于30多年前、在文坛上无甚影响的作品,同其它一些反映东亚地区生活的伤口突然受到青睐,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元杂剧创作中,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的杂剧直指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在他现存的十八种剧作中也存在大量的天命意识,究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类型:信天、天兆、果报。天命意识在关汉卿戏剧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使关汉卿创作理想得以实现;推动剧情发展,消解悲剧意识;迎合观众口味,增强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历史剧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内容中蕴含着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大汉情结主要是通过主配角人物的唱词、大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超越来表达的,联系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汉代统治的强烈向往。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是我国13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奠基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这位伟大戏剧家生平事迹的记载甚少,只知他是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晚年曾去过杭州.现在根据有限的文献推断,关汉卿很可能到过河南.其依据是:第一,关汉卿曾任太医院尹,应随金皇室生活在开封;第二,关汉卿自己说“曾玩府游州“;第三,关汉卿说自己玩过梁园月,饮过东京酒,赏过洛阳花;第四,在关汉卿现存剧目中,有一半剧目的剧情与河南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关汉卿心中确实有河南情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从语境的角度来看,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正确地把握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融入了大众文化这一因子,契合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心理,起到了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凝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兴起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道”始终是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和声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有的剧种,在历史渊源上虽然很相近,可是当它与当地的方言和曲调结合起来以后,就演变成不同的剧种了。云南壮剧和广西壮剧就是这样。在历史上,两省的戏班有过不少相互之间的交流演出,这是二者相联系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剧种形成期所受影响、演出时语言的运用、所唱腔调和发展趋势等诸方面都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影视传播逐渐成为古典小说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比如关羽,已经有固定的外形、丰满的性格,被大多数读者认同。影视剧如何处理关羽和历史、小说、民俗信仰中的关羽的异同,如何在传统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故事来塑造关羽形象,是影视剧关羽形象塑造的关键。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塑造出让观众接受的人物形象,成为影视改编的难点,也成为文学接受和传播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关于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中国法制史的贡献问题,有开山鼻祖说、学科设置贡献说、副产品说等几种说法。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如:1.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对象应设定为历朝历代法制的整体;2.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注重中国法制史学科功能的发挥和实现;4.法史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须经历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魅力”是关汉卿公案剧盛传不衰的主要原因.“以民为本”的执法原则体现民情,符合平民的美感需要,具有普遍性,是关汉卿公案剧魅力产生的根基.百折不挠的执法追求再现民况,兼具逼真性和趣味性,是关汉卿公案剧魅力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执法理想符合民望,是关汉卿公案剧魅力永恒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