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102-103
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笔者的演奏与教学经验,解析了中国扬琴演奏外国曲目中的利与弊,以期为众多扬琴演奏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媛 《科技信息》2011,(18):271-271
扬琴演奏技巧繁多,颤竹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技巧之一,如何演奏好颤竹也是扬琴爱好者比较关注和头疼的问题,本文就几种颤竹的演奏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且对演奏中要注意的要点和重难点进行了提示与讲解,希望能帮助因演奏不好颤竹而困惑的爱好者们走出谜团,轻装上阵,演奏出更多更好的扬琴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弹奏乐器扬琴的声功率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弹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迄今为止,其声功率级尚未予以测定.文中介绍了在混响室内采用多通道测试技术测量扬琴声功率及其动态范围的方法,获得了扬琴在不同演奏力度下演奏单音、音阶和乐曲时的典型声功率数值.文中建议扬琴的声功率用其以f力度演奏音阶时所辐射的声功率及其频谱来标识,扬琴声功率的动态范围用其以不同力度演奏音阶时所辐射的声功率的动态范围来标识.  相似文献   

4.
蔡霞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81-182
为了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以及音色的熟练掌握与运用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从气息贯通是放松的前提、气息对音色的影响、气息和句逗的关系、气息表现音乐美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有助于扬琴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气息和对乐曲的理解以及音乐的表达,达到扬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戚梅 《枣庄师专学报》2005,22(3):101-105
建国以来扬琴艺术得到高度发展,从三个时期对建国以来扬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探讨扬琴在各个时期演奏技法及创作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看出建国以来扬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山东琴书早期被称为"唱扬琴"、"打扬琴"等,民间艺人有种说法"扬琴好比犁子耙,坠琴好似领墒的牛",充分说明了扬琴在山东琴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伴奏特色:扬琴的演奏形式为单手弹奏;扬琴伴奏时主要以简单的节奏型随腔走;伴奏中演奏的音域较窄,与唱腔音域基本相同;扬琴伴奏织体中突出横向旋律进行的特色;扬琴伴奏对山东琴书唱腔的作用主要围绕着接腔送韵进行。  相似文献   

7.
杨郁 《科技资讯》2009,(3):207-207
本文就有关持竹手型的灵活运用,力度、速度在演奏过程中的变化,竹法的灵活变通,色彩的运用等几个问题,对扬琴演奏方法的灵巧性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朋 《科技信息》2011,(6):270-270
竹笛演奏音准至关重要,是音乐表现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文章主要从竹笛的发声原理、影响竹笛音准的因素、树立音准观念、提高听觉能力以及演奏方法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正确而有效解决竹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因受竹笛本身结构、演奏者个人听觉或练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竹笛演奏时音准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把竹笛的音准解决好。  相似文献   

9.
扬琴自明代后期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广泛地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与特色,新作品层出不穷。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随着20世纪始的西方音乐不断涌入,作曲家们也开始寻求更新鲜的音乐元素。所以很多扬琴现代作品在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上,一边引入传统元素,一边积极创新,使得扬琴作品的多样性得以保持,表现力也不断得到拓展。该文通过对扬琴现代作品的研究分析,寻找作品中的继承与开拓,探索以后扬琴作品的发展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25):243-243
《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是我国著名的扬琴大师项祖年所写,他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本文则以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的《林冲夜奔》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扬琴乐曲演奏过程中的相关技巧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蔡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4):117-118
乐谱记忆是演奏者在扬琴演奏中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乐谱记忆的原理开始论述,分析扬琴乐谱记忆的概念、种类和流程,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扬琴教学经验,进而提出有效性策略,以供扬琴演奏者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秀的扬琴演奏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本文就扬琴轮竹演奏技法中的手臂运用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更重点论述了"在音乐作品中轮竹技法的手臂调整与变化"以及"在练习和演奏轮竹技法时手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扬琴因其形制构造、演奏技巧、乐曲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与欧洲扬琴、西亚南亚扬琴一起,形成了世界三大扬琴体系.虽然中国当代扬琴艺术已初步建立包括制造、表演、教学、创作、理论等方面的生态体系,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并制约着扬琴艺术新的发展.以当代中国扬琴艺术生态体系为切入点,详细剖析其现实困境,并对其发展进行思考,试图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手风琴演奏包含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创造,在演奏技巧的完成和完善之后,音乐内容的表现成为了演奏的灵魂。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演奏中达到情景交融、人琴合一,身体与精神实现不可分离的忘我境界,音乐内心听觉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了演奏技能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内心听觉,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弹词三六》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对其演变过程、曲式结构、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尽管《弹词三六》流传至今已成为扬琴独奏曲,但最能淋漓尽致表现丝竹乐曲江南风格的演奏形式仍然是合奏。因为扬琴独特的乐器性能,对于融合乐队音色、调和各乐器的个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音乐艺术作为听觉艺术必须经历,“创作-演奏(表演)-欣赏”三个环节,其中演奏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奏需具有高超的技艺、充沛的感情注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奏是音乐艺术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在器乐在演奏中和教学中的体会,阐述在器乐学习中从听觉,声音概念,优化表演方式及教学运用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三个要点阐明器乐演奏及在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和对个别基本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器乐教育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性,一些专业的乐器也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扬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音色华丽、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又善于表现各种情绪,加之其外型美观的设计,倍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我从事扬琴教学有近10年的时间,学生大部分是幼儿和少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扬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但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扬琴教师必须熟悉幼儿心理,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搞好扬琴教学。总结这些年的扬琴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儿童心理,渗透扬琴基础知识和乐曲。  相似文献   

19.
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扬琴演奏以至各种表演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既有先天成份,也有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是会有所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听觉是否敏锐,直接影响到演奏质量的优劣,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