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导致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意识的高涨和价值观念的转换,长期以来以宗教绘画创作为主和一贯关注贵族人物题材的画家开始自觉地关注市井题材,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绘画除了延续辅助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戒鉴作用外,更体现了庶族地主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愿望,迎合世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以愉悦心目、平淡天真的观赏倾向和情趣为重,显示出独有的文化活力和艺术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风俗画创作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2.
壁画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人们的风俗、信仰以及文化内涵.桂东南明清传统村落壁画其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装饰的功能,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道德修养.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明清传统村落壁画的田野调查,分别从壁画的教化功能、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心灵寄托等对该地区的明清传统村落壁画艺术进行阐释,以期为...  相似文献   

3.
李萌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2-103
辽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因此,辽代画家辈出,作品丰富。辽代绘画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受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审美特点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汉族艺术的新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游牧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阿顿大师是享誉西藏画坛的绘画大师,也是新勉唐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多次参加过西藏各大寺院壁画的设计、绘制、修复等工作,对西藏壁画的抢救和保护方面业绩突出;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为传承新勉唐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西藏传统绘画新勉唐派的渊源、历史、绘画风格及其传承方面对大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俞熔 《科技信息》2011,(20):268-268,271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分为前期、早期、盛期以及样式主义时期,其间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个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最后的晚餐,来映证文艺复兴绘画的发展脉络呢?不难发现,《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贯穿于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并且不同时期的许多代表性绘画大师,都曾以该题材创作过绘画。以上两点说明《最后的晚餐》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由此相信:《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物画发展历史悠久,人物画题材广泛,其中历史人物典故是不可或缺的。陶瓷做为一种艺术载体,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后人在欣赏精美陶瓷艺术品时,要继承陶瓷绘画中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传承他们的高尚品格、追求美好和谐的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绘画中增加藏民族造型题材的特色教学,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对藏族民间文化的热爱,感受藏文化蕴涵的独特的形式美。作者希望能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运用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探索新题材在儿童绘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时代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查中国传统壁画的题材变迁和现代壁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壁画民间化发展的文化成因,指出了这种民间化发展的后现代本质是大众参与创作,这一倾向将使壁画艺术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率先进入民间的先锋;并对壁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绘画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技法到达了顶峰时期。现代主义绘画和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现代主义在表现手法和思想上都学习和借鉴了传统绘画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给予创新。后现代主义艺术也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它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使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对社会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绘画在不断的相互碰撞、融合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方哲学文化对绘画认识上的差异,使艺术家辨析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时有些迷惘。如何使艺术家以自身文化的优势心态来迎接现代绘画艺术的变化,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1981年,由钱家骏先生导演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制作完成。这部动画片取材于传统佛经故事,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壁画《鹿王本生》。绘画风格和美术造型上大量的借鉴了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但又没有完全照搬原画。该研究者通过对动画片《九色鹿》进行分析,并和壁画《鹿王本生》加以对比,来探讨和发现《九色鹿》美术造型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作品中,乐器常常拥有一定的象征内涵,著名艺术家安德烈亚的玛西阿题材绘画即为典型一例。在该题材作品中,安德烈亚笔下的里拉琴与箫不仅象征着阿波罗与玛西阿,也分别象征着都市与乡村,高贵者与平民;而后期艺术家将箫转换为苏格兰风笛,更将象征内涵指向了战争,玛西阿化身成为战争中牺牲的意大利民族英雄,从而激励人民反抗侵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陶瓷绘画艺术中人物题材的特点、规律等,探讨陶瓷绘画人物题材的拓展与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西文化区域的形成肇始于唐宋,确立于明清,在地形、移民和政区等因素作用下,广西总体上形成了东部的汉语区与汉族风俗区以及西部的壮语区与壮族风俗区,其中东部汉语区从方言上可分为东北部的官话亚区和东南部及南部的粤语亚区,从风俗上可分为桂柳平、梧郁浔南和钦廉三个亚区。可以说,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奠定了今天广西文化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风俗是一个民族标志性的稳定形态。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伴随着军事行动将文化风俗也带人了广大汉族地区,尤其在获得统治地位之后,大批北方少数民族成员进入中原和其他汉人居住地区,汉人进入传统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由此产生各民族间的融合。各种风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而显示出民族融合中风俗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有关。考察这一历史背景,才能窥见石湾陶艺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画的主题,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现代美术则已渗入了大量的外来的绘画语言,中国历史上艺术的繁盛同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民族和外来艺术的养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陶瓷艺术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的变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0.
以婴戏图作为题材的绘画是陶瓷绘画装饰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婴戏图反应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和传统民族文化,寄托的是一种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真善美的向往。所以,婴戏图是绘画装饰艺术更是民俗文化的载体。继承和发扬婴戏图的创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瓷都陶绘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