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邶、廓、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表达爱情、婚姻的诗数量众多。《诗经》婚恋诗清晰地描述了周代聘婚礼的真实过程,展现了先秦的婚姻礼制状况及各诸侯国礼仪教化的进程。《诗经》婚恋诗还反映出各地婚俗存在差异,礼仪教化的程度并不一致;齐、卫两地因地处偏远而受周朝礼仪教化的影响较少,顽强地保留了自己本地的婚俗等史实。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诗经》中郑卫婚恋诗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一是社会条件所致,二是男女性别差异。然后以具体诗歌为例,从容仪、品德、精神三个方面依次对女性形象之美作了分析。郑卫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容仪方面主要以修长高大为美,品德方面主要以恭谨柔顺为美,精神方面表现出了独立自尊之美。  相似文献   

4.
<诗经>邶、鄘、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朝代更替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婚恋赠答诗于先唐时期表现出其特有的思想蕴涵与艺术风格。纵览先唐婚恋赠答诗的基本概况,创作主体多集中在封建统治集团与贵族阶级,这便决定了其诗歌思想内容多为封建统治集团慨叹遭际或上层贵族内部成员表现境遇。另有文士夫妇述写离情别思,此类赠答诗中的情感书写特征常为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6.
婚恋关系是成人依恋的主要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国外兴起了对成人婚恋依恋(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的研究.阐释了婚恋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类型、内部工作模型及当前对婚恋依恋与成人社会功能发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征婚网站的不断发展,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满足现代人情感需要的择偶模式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网络婚恋选择范围广、主动便捷、隐蔽性强等特征是吸引大批适婚男女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征婚网站会员注册门槛低,网络婚恋也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性爱意识、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婚恋小说表现的主要心理内容。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家认识的不同,二者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刚刚起步的“五四”时期的婚恋小说,自然是成功的喜悦中伴随着失误的苦痛;而沿着“五四”时期留下的轨迹,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新时期的婚恋小说,在超越历史的同时,也有偏差与迷失。  相似文献   

11.
渝西婚恋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可以概括为"向往婚姻自由,强调情义无价,主张互敬互爱,提倡少生优育"四句话,而这些,渝西方言谚语都有所承载,都在那些四言、五言和七言的"顺口溜"中映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逃离与抗争是“五四”婚恋小说主要涉及的主题。对真爱的背弃与逃离,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屈服,与追求真爱的抗争:不自由勿宁死;忏悔的第三者;同性的爱恋,共同谱写了“五四”婚恋小说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婚恋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小说中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重要特征。同时 ,都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非女性主义文学对婚恋家庭也作出了绝然不同的文化阐释。研究婚恋文化 ,对我们理解并把握新时期文学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的宗法制婚恋家庭观主要体现在:结婚中的重要东西就是爱情,有了爱情,人总是幸福的;基于爱情而缔结的婚姻,须符合宗教、社会与道德规范;合情且合法的家庭要稳固发展,关键在于夫妇双方都要弃绝各种非分的妄想,为家庭尽职尽责。其婚恋家庭观与其宗法制农民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对此,应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它。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赠内诗,富有民主意识和平等思想,也不乏情韵兼备的佳作。透视这些作品,可以发现其进步的人生观、婚姻观以及融治恩爱的夫妻生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婚恋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步入婚恋观的误区,进而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等的分析,试图说明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进而在全社会普及婚恋教育,让更多的人学习、理解和掌握婚恋中的相知、相爱、相处之道,那么,每个家庭会更幸福,人与人相处会更和谐,整个国家会更加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8.
师范院校女生婚恋心理现状的变迁,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更反映出了女性自身婚恋心理发展状况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民众的婚恋心理状况。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她们自身的发展与成才,更关系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社会风气的导向。通过对师范院校女生婚恋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女大学生婚恋心理现状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并呈多元化趋势,但其中也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有必要对大学生增强婚恋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逃离与抗争是“五四”婚恋小说主要涉及的主题。对真爱的背弃与逃离,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屈服,与追求真爱的抗争:不自由勿宁死;忏悔的第三者;同性的爱恋,共同谱写了“五四”婚恋小说的乐章。  相似文献   

20.
竹在中国各民族婚恋习俗中表现了多重的民俗意象和功能,主要有借竹取吉、祈求生殖、驱煞避邪、归宗敬神、媒介功能、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等符号意义,是中国民俗文化和中国竹文化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