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体育课评价机制和对体育教师的奖惩机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体育课存在放羊式管理,对学生没有体育项目达标考核机制,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制约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应该大力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直接影响着未来建设人才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体育教师应该站在民族、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磊磊 《科技信息》2008,(31):211-211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素是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为主要依据,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如何才能让高校公共体育课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兴趣、更加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应以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突破口,体育课考核的内容不仅仅是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体育理论、体育课出勤和课堂表现的评价,也应考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具有特长项目能力和心理健康及适应的评定,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体育课教育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围绕学生终身运动打好基础,推进体育课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当下效益与终身效益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与技能,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终身体育健康观念取代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把体育课的教育落实到培养智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用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健身运动;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上没有设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课程标准也没有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但是,利用体育课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却具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机智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宜昌市二十所学校体育课的调查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宜昌市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宜昌市中小学生的体育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锻炼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设轻体育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应以多种方式、手段达到学生健康这一目标 ,除传统体育课之外 ,还应有其它的教学内容。轻体育教学可以反映出目前体育课发展趋势 ,它对促进学生健康 ,尤其对一些特殊人群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访谈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安徽省高职院校女生的体育健身功能认知、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硬件、成绩考核标准和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厌学体育课的成因,提出了培养女生终身体育思想、适量增加体育专项课、改善体育运动环境、改进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和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可操作性对策,为加强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也会对人的身体素质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新体育理念强调,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而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必然要求体育课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素芳 《科技信息》2010,(26):I0296-I0296
对小学生游泳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在坚持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游泳课体育教学、体育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等有机地、完美地结合,使游泳课程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达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多样化;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等,通过游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游泳技术技能,使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突破口。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一、转变教育思想是先导。过去在体育教学中 ,偏重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 ,轻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 ;偏重运动技能的掌握 ,轻体育健身方法的实际运用 ;偏重统一要求 ,轻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 ,为此 ,我们必须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合理地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 ,学会…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飞天性,才能达到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游戏的创新和设计,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学习,享受健康的阳光体育活动。在传统的体育游戏教学的基础上,创新体育游戏,辅助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我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依然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育教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军 《科技信息》2008,(32):256-256
本文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对不健康心理预防和治疗方法作了分析,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对进一步提高高职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作明 《甘肃科技》2015,31(1):94-95
高职高专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要求;结合两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心理健康标准为核心,围绕身心和谐发展的主题阐述了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体育教学改革方式.对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新理念和创建体育教学新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其实施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体育教学观和终身体育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6.
葛建生 《科技资讯》2013,(27):179-179
高校的体育教学除了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能力习惯,提高体育能力以外,还负担起到学生的心理教育.体育是一种特点的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我们要在体育课上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入手,给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内容给教师留有选 择的自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初中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中心、脱离学生实际、评价一刀切的状况。面 对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如何实际操作?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试述"快乐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体育课更名为体育健康课,依据体育健康课的要求体育课教材教法的安排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一些教材的实施,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快乐,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研究、实验表明"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通过实验对照法、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冬季体育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不仅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还要利用冬季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严重,如何解决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健康人格、意志品质、进取精神等方面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