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2.
松山自然保护区计有兽类6目15科29种。以古北界动物种类为主,占72.4%;东洋界种类占27.6%。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是南北喜湿动物类型相互渗透的窗口。保护区兽类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的灌草丛和阔叶林生境中。以秩次相关系数评价保护区资源兽类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9日~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共采获兽类标本10余号,经鉴定和分类,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该保护区共有60种兽类,隶属8目21科4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3种,Ⅱ级11种。从区系组成看,以东洋界种为主体,共4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75%。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有3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58.3%,中国特有种有6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此外,易危兽类有13种,濒危兽类有3种,稀有兽类有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9.8%,2.3%和0.75%。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7—8月对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2006—2008年该保护区的兽类监测资料,共调查到兽类55种,隶属6目43科.其中东洋界种类44种,古北界种类6种,广布种类5种.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兽类分别为4种和9种.多数保护兽类数量稀少.共有32种兽类为中国特产或主要分布于中国,占该区兽类种数的58.18%.凉山田鼠在保护区内有分布,为新分布纪录.  相似文献   

5.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澜沦江中游云县、景东地区,经考察共有哺乳动物58种,隶属8目26科50属,该地区哺乳动物区系组成特点是: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有42种,占种数的72.4%,占北界仅2种,占3.4%,广布于两界的14种,占24.1%;华南区的种类明显多于西南区的种类,有11种;食肉目及啮齿目动物种类多,共35种,占60.4%,其中食肉目19种,占32.8%,啮齿日16种,占27.6%;灵长目种类也较多,有黑长臂猿等6种;树栖种类繁多,有26种,近于总种数之半.该地区哺乳动物垂直分布较明显,可分为三个带:河谷低山带,海拔800~1500米,主要有棕果蝠、帚尾豪猪等兽类;中山带,海拔1500~2400米,常见有白尾鼹和猕猴等种类;高山带、海拔2400米以上,生活有黑长臂猿、水鹿等种类。对鼠类作了数量统计,发现黄胸鼠和小家鼠是该地区鼠类的优势种。兽类资源丰富,共有52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 ,柞水县境内共分布兽类 5 3种 ,隶属 6目、2 0科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种 .从兽类区系成分看 ,柞水县古北界种类有14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6.42 % ;东洋界种类 2 6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49.0 6% ;广布种等 13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4.5 3 % .  相似文献   

8.
百花山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1991年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6目13科25种.整个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68.0%,同时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南、北两方动物分布的过渡特征.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出发,对本区兽类区系的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鼠形动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5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古北种12种,东洋种38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兽类20种(附录Ⅰ9种、附录Ⅰ4种、附录Ⅱ7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有18种(濒危物种3种、稀有种2种、易危物种13种);分析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种占优势,珍稀兽类较多,特有种4种;分析其多样性特征。有7种生活型。水栖种类最少,并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兽类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7月对广东和平县黄石坳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6目15科31种,东洋型21种占67.7%;南中国型5种占16.1%;古北型3种占9.7%;季风型和喜马拉雅山型各1种占3.2%.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三有动物10种,说明该地区物种珍稀程度较高.翼手类共记录到12种,占所有物种总数的38.7%;啮齿类只有3种,占种数的9.6%,可能与捕获的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至2003年,对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7种鱼类、1种两栖类、2种爬行动物、62种鸟类和6种哺乳动物。7种鱼类中有2种在拉鲁湿地属外来物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不少珍稀物种已消失,包括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燕隼(Falco subbuteo)、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us)等鸟类以及水獭(Lutra lutra)、兔狲(Feris manu)l等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3.
敦煌南湖自然保护区面积11.06 km^2,以荒漠之中的湿地和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相对西部其它荒漠地区而言,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已查明物种283个,种子植物141种,动物142种,植被群落类型40个.针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已发现兽类动物55训,隶属于8目23科,其中古北种13种,占23.6%,东洋种42种,占76.4%,有一种区系不明,区系成份接近于华南区系,本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夏蚁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宁夏蚁科昆虫区系和地理区划,于2002-2009年,通过挖掘蚁巢等方法,对宁夏蚁科昆虫进行了系统采集和标本整理.结果表明,共获得标本20 000多个,经分类鉴定出69种,分属于3亚科19属;宁夏蚁科昆虫主要种类是古北种,有41种,占全部种类的59.42%,其次是东洋种,有7种,占全部种类的10.15%;古北和东...  相似文献   

16.
1999-2001年对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90种,隶属于16目38科98属.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108种,旅鸟55种,冬候鸟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6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具有东北区、蒙新区成分相互渗透的分布特征.该地区主要有湿地、草原、疏林灌丛和居民点4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是现有条件下人类保护自然资源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三十年历史,建设了一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在重点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良性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W D Newmark 《Nature》1987,325(6103):430-432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authors have suggested several geometr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nature reserves based upon the hypothesis that nature reserves are analogous to land-bridge islands. Land-bridge islands are islands that were formerly connected to the mainland and were created by a rise in the level of the ocean. Land-bridge islands are considered supersaturated with species in that the ratio of island to mainland species numbers is higher than expected from the area of the island. As a result, the rate of extinction should exceed the rate of colonization on a land-bridge island, resulting in a loss of species that is suggested to be related to the size and degree of isolation of the island. If nature reserves are considered to be similar to land-bridge islands, because most are slowly becoming isolated from their surroundings by habitat disturbance outside the reserves, several predictions follow. First, the total number of extinctions should exceed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zations within a reverse; second, the number of extinctions should be inversely related to reserve size; and third, the number of extinctions sh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reserve age. I report here that the natural post-establishment loss of mammalian species in 14 western North American national par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edictions of the land-bridge island hypothesis and that all but the largest western North American national parks are too small to retain an intact mammalian fauna.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