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几年落后于中部的其他省份,因此它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安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安徽应采取实施以融入长江三角洲,把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做大做强为目的的大开放战略。最后,本文提出了实施该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环境问题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环境问题及持续发展对策ProblemsInResourcesandEnvironmentandTheirSolutionsIntheChangjiangDelta董元华,马毅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长江三角...  相似文献   

3.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确定古土壤特征。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自然协调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使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污染、盐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脆弱区之一.由于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以及人类的主动适应能力,目前难以确定三角洲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即超过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末以来, 闽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相对缓慢, 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但闽南地区仍具有发展的各种优势, 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闽台交流、港口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等。为此, 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把本地区建设成为城市的新区和重要功能区、外资民资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必须以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城市分工与协作、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以及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为战略举措, 加快闽南的崛起, 使之成为全省乃至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孢粉特征及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10多口钻井的孢粉、藻类资料分析研究,在以往较少见到化石的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粘土沉积中找到了能明确指示古环境的孢粉、藻类化石,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孢粉组合,一种是以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另一种是以陆生植物Pinus-Cupressaceae-Picea-Abies-Quercus(deciduous)-Grarnineae占优势的孢粉组合,证实了该层硬粘土形成期间曾经历滞水和水退的环境交替.也为探讨硬粘土成因、沉积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段)区域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段)沿线区域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基础,优化产业,以轴连点,层次开发,开拓创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开发战略构想,并对实施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是把我国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提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进行高度观察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设想,体现了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治国艺术,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勾画了蓝图。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同志,重新学习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深入领会和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实例的视角,采取计算剖析的办法计算出长江三角洲区域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直接投资、区域经济增升、产业构造优化和积累三者间内在关联与互相影响之趋向和力度。借助长江三角洲区域关于城镇的信息资料、运用空间经济测算模式,检测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和城镇特点的关联性,并引进了空间可变量,依据最新的信息,创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十三个城镇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经济测算模式,并指出了该区域将来外商投资规范的策略构思。  相似文献   

10.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云南城市化发展战略模式应该是以昆明为重心,优先发展大中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促进小城市、县城镇和中心城镇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城市布局的新格局:“三沿五线”。所谓“三沿”是指沿江、沿主干公路铁路线、沿边境。所谓“五线”是指胜(境关)瑞(丽)高速公路线、昆(明)磨(憨)高速公路线、宣(威)河(口)快速公路线、罗(村口)斗(阁)高速公路线及南(宁)昆(明)铁路线。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解上海缺乏深水港址和宁波、舟山港腹地范围狭小的问题,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宏大构想:一是在杭州湾造锁海大坝并展开大规模的围垦造陆,二是兴建宁波至舟山的跨涨交通与输水工程,这两大构想一旦付诸实施,其直接效益主要有二:1)长江三角洲增加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2)今后可望在宁波-舟山建成世界超级大港和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从而与上海共同构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五县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划分出了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并分析了三类型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笔者从该地区资源、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着手,探讨合理开发的有效途径,以促进三角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各年代、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点及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均较贫乏,全区平均密度不足1万,在纲或目分类水平上仅17类群.螨类和跳虫在11个样点中均为优势类群,且每个样点中均只有这两个优势类群.A/C值全区全年平均为2.04,明显大于1.4个季度中,冬季和夏季的A/C值较大,说明螨类对低温或干旱等不利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于跳虫.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均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在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与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论、控制论及协同论观点出发,提出了黄河现代三角洲水上平原河道过程-反应系统的概念模式。并就河道型的转换、河道纵剖面的调整等方面的分析,对河道系统过程-反应的渐变与突变特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笔者拓展了协调发展的评价因子,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为试验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一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试验区各地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差异显著,该地区耦合协调度无优质协调的地区,属于初级协调以上等级的地区占整个圈域城市总数一半以上,突出说明黄河三角洲试验区的系统整体协调水平较高,但是还有博兴县等三个县濒危协调、寒亭、昌邑、庆云县、寿光市、乐陵市五个县区域协调度属于失调或严重失调,这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均衡,县域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