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盖昭华 《世界博览》2012,(22):66-66
她的房间租金每天200欧元,接一次客可以得到25欧元,这意味着她每天至少要接八个以上客人才能赚到钱。 莫妮卡是一个来自保加利亚的性工作者,我认识她时她已经在法兰克福断断续续生活两年了。她工作的地方离我最开始打工的中餐馆不远,那是几栋独立的楼房,外面闪着红灯。莫妮卡告诉我,她房间的租金每天要2()()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而接一次客可以得到25欧元,这意味着,她每天必须要接八个以上的客人才能赚到钱。  相似文献   

2.
我爱我班     
因为代黄老师的课,我走进了这个班。短短几星期接触下来,我发现我爱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爱上了这个天真向上的班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我就记住了这个女孩文。她的脑袋总是歪在一边,一缕头发把一张本来并不大的脸遮住了半张,  相似文献   

3.
今天下午费菲(化名)来了,那么高大的感觉。我把他们这班送走,转眼两年她就蹿出一米七五的个头,我只有仰视才能看见她的脸部。坐下后.我就说开了“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在学校时她又黑又瘦又单薄,我还在心里嘀咕过,她爸妈长得那么好看,孩子怎么长得一点也不像他们呀!现在她是又白叉高又漂亮。漂亮的蝴蝶在毛毛虫时不都是丑丑的、怪怪的吗?  相似文献   

4.
我不懂音乐,但喜欢听陕北民歌,对于专业的歌唱家如负恩凤、冯健雪、王向荣等都熟悉,也知道那些在“荞麦园”饭店里演唱的一帮业余的演员。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你知道不,现在冒出来个女子,陕北民歌唱的非常好。我问叫什么名字,他说叫任思谕。这个任思谕我不知道。可过了不久,那个朋友带来个女孩来我家,一看那女孩长相是典型的陕北人的白白胖胖的漂亮,我说:这是任思谕吧?果然就是任思谕,她是三天后要在西安举办独唱音乐会,邀请我去听听。她竟然举办独唱音乐会,这让我很惊讶。那个下午我们几乎谈的都是陕北民歌,得知她从小就爱唱民歌,后来考了西安音乐学院,在学校时就特别出色,曾办过一次独唱会,毕业后又分配在另一所大学任音乐教师,再到北京高等音乐学府进修。可以说,她生来就是唱民歌的材料,或者说就是为民歌而生,几十年里为歌唱她舍去了很多很多,总是在发展自己的音乐天才,才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我是敬佩那些有才能的又能锲而不舍为这既定的目标奋斗的人,所以,  相似文献   

5.
我的小袋鼠     
小袋鼠留着比我还短的小平头,穿一条前面有一个口袋的牛仔背带裤,坐在我的座位上,我拿着火车票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兄弟,这座是我的。”小袋鼠使劲一挺胸脯,很不高兴的说:流氓,谁是你兄弟。  相似文献   

6.
我的朋友     
正"芷——懿——"不用说,这肯定是赵甜一的声音。凭着她独一无二的大嗓门,女高音,我不用看就知道又是她在叫我。有一次,我从餐厅出来,突然眼前一黑,一双柔嫩的手蒙住了我的眼睛,蒙我眼睛的人也不说话,让我站在原地使劲猜。"雯雯,书琪,斐斐……"我一个一个地喊出好友的名字,那只大手却不见松开。"陈瑾,欣怡,一墨……"我继续猜名字,她终于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不用想,单听这笑声,我就知道是甜一了,回头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果然是她。我想,如果她不笑出声来,我还真的一下子猜不出来,恐怕得把好友的名字报个遍呢。所以说她的声音就是她的名片。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她非常俊俏,可从她身上却有一个令我疑惑不解的问号——就是她常常戴着一顶小花帽。这使我感到帽子下一定藏有什么大“秘密”。这想法促使我的手情不自禁地伸到她头上,可她非常警惕,每次的行动都被她发现,立刻按住帽子,令我无法揭穿这秘密而感到扫兴。这天,我正觉得无聊,我扫视四周,看见那位同学正认真地阅读着书,看得津津有味。我感到正是天赐良机,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揭穿她的真面目。我就像贼一样偷偷溜到他后面,趁着她不防,伸手一揭。不好的事发生了。原来这古怪的同学因一次大病而脱发,戴帽为了掩饰。这时,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我有一位"诗迷"妈妈,她爱用毛笔抄古诗,常在我面前显摆。一直让她自鸣得意的是,我的名字是她从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淘"到的。如今,妈妈要把她的爱好"分享"给我。我刚上四年级时,她突然对我说:"这两年,你学习压力不大,背点古诗吧,这个年纪背古诗最合适。"于是,我每天的任务增添了背诗这一项。  相似文献   

9.
正妈妈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她从不允许我私自玩游戏。于是很多时候,我就得和她"斗智斗勇",可是每次我都难逃她的"鹰眼",面对"侦探妈妈"的"证据",我不得不"如实招来"。我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可是妈妈就是不让我玩,这可怎么办呢?那天,妈妈上班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婆     
外婆年近六十,一直生活在农村。她个子很高,脸上堆着深深浅浅的皱纹。每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她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收拾屋子、洗衣、做饭、下地干活……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她很勤劳,也很疼我,从不让我受一点委屈。  相似文献   

11.
苏美 《世界博览》2009,(10):86-86
吾友阿朱的秀发自然天成,黑、绵、亮、密、韧、柔、直,真当得起“乌云鬓”三个字,但她失恋之后便拿头发做法,一时不见发型就会变几变。有天晚上我去慰问她,惊见她满头珠翠,不让如来的田螺髻,原来她的头发被剪坏了,正在想法补救。于是我就带她去见我的理发师。你知道,全世界最偏执的人就是理发师,而争论那么耗内力,我又很随和,所以后来每次见到理发师,我都会问他:您今天想剪个什么发型?  相似文献   

12.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师     
杨翕如老师是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小学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五十多岁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陷的大眼睛充满了希望。 “她五十多岁还教书吗?”有人会问。那我就告诉你,我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而且总是忠心耿耿,从不马虎。有人劝她退休,她却说:“退休?还早呢!我还能为党为人民培养人才。”多么动听的话啊!同志,当你听到这句话后,你的感情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友谊就像拉链,将我与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她,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在运动会赛场上奋力拼搏,不论何时都对书如痴如醉。她就是我的好朋友—金倩。她那戒不掉的"书瘾",一直"困扰"着我。不信?咱们往下看。周末下午,泡一杯茶,再准备一点零食,捧一本好书仔细地读,还有比这更让人惬意的事吗?"咚、咚、咚……"耳边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匆匆丢下手中的  相似文献   

15.
这节语文课是学习课文《掌声》。当学习到课文的最后一节“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时,同学们都很激动,纷纷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看到同学们的讨论这样热烈,忽然灵机一动,想来个精彩而有创意的结尾:“同学们,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还有没有同学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呢?”学生的眼睛开始在教室里快速地搜寻着,不一会儿,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墙角处一个瘦瘦的女孩身上。  相似文献   

16.
我谈世知     
我是一位农民读者,订阅“世知”约有10年左右。2003年第11期你刊《留一份敬畏给自然》的采访文章,我连读两遍,感受极深。廖晓义所讲述的一席话,正是我心底里想说却又不敢说、无条件说的话,她所谈的重要事实,却在人们的意识中被忽略。我是农民出身,没有进过高等学校,连中学也是在“文革”中荒疏过去了。因着对大自然的一份久已存在的爱心,和在这方面的不断研读和细察,我的意识看到了人类生存与大自然的关系,正如廖女士说到的“和”先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照人类面临的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和我内心因有所领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妈妈身材高挑,可我却叫她"微"老妈。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微博控老妈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每天必须上微博N次,怎么都控制不住。这不,昨天她还刷了两次微博呢。为了表扬我这两天的"乖乖"表现,她做了一道螃蟹大餐。可是菜肴刚一上桌,老妈就迅速抓起手机,"咔嚓咔嚓"连拍十几张照片。她边上传边发出"扑哧扑哧"的笑声。我凑过去一看,她还在照片下面写了一句  相似文献   

18.
上课铃声已响了,我条件反射似地拿起课本,扔给还在办公室的一住家长“我先上课了。等会再说”就匆匆向教室跑去。全然不顾什么淑女样。 当与铃声结束相差只二秒的时间进入教室时,迎接我的是一片掌声,还有一阵欢呼声“老师迟到了,为大家唱歌!”愿赌罚输,  相似文献   

19.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二天,就有学生告状:“老师,小莉没做完作业。”“小莉没背下题来。”“她脑子笨。”“她学习差”……看来小莉是一个难以让老师、学生喜欢的孩子,大家似乎都已经认同了她的智力差。但我分明看到,当别人批评她、向老师告状时,那个自卑而敏感的女孩低垂着头,眉头紧紧蹙起,显示出的漠然、悲伤和无奈。她多么让人怜惜啊!  相似文献   

20.
我初二时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最初,我并不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个来一阵大风都会被吹倒的干瘪老太太。她上课要求极严,只要我稍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举动,她就会明察秋毫,笑呵呵地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她这种刚中带柔的教课方法令我不得不乖乖就范,集中精力听她讲课。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临下课前,她总会走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