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杨木、松木、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600℃条件下利用马弗炉制备生物炭,并对3种生物炭的微观结构、物相结构、表面官能团、孔隙结构等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600℃条件下,3种生物质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都急剧减少,热解较为充分;3种生物炭中,杨木炭的灰分成分以钙镁碳酸盐为主,玉米秸秆炭的灰分成分主要为KCl与SiO_2,而松木炭的灰分中无机物的含量较低。3种生物炭的微观结构与孔隙结构的分析都表明:玉米秸秆炭的孔隙最发达,其次是松木炭,杨木炭的孔隙最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
考察野外腐化的黄花鸢尾生物质炭在黄花鸢尾模拟湿地系统中维持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当湿地基质中生物质炭施加质量比为5 g/kg时, 生物质炭可通过吸附 解析作用维持模拟湿地系统水相中酮类物质质量浓度的稳定; 该稳定作用可使浮游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化感物质胁迫强度下, 进而使群落小演替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炭辅助沼肥对生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木炭粉与沼液配合施用对生菜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根系类型和木炭粉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对生菜生长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暴露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农业上使用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多效唑对鱼类的毒理学效应.以环境相关质量浓度(10,100,1000ng/L)的多效唑对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50d的水体暴露,检测多效唑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Na+-K+-ATPase等相关指标在多效唑毒性作用下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与多效唑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多效唑的暴露对褐菖鮋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损伤.实验的结果说明,多效唑等唑类农药的长期使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造成了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炭对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衡法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3种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稻壳和松木)对黑土中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生物质炭对黑土中磷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2%时,黑土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添加不同生物质炭对黑土中磷的吸附能力影响顺序为:松木玉米秸秆稻壳;添加松木生物质炭的黑土对磷的实际最大吸附量为0.697mg/g;添加生物质炭的黑土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加入磷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变小;添加生物质炭的黑土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科尔沁沙地土壤改良方法、提升风沙土的土壤质量,以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彰武县境内的风沙土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在试验田内施加3种不同生物质炭,每种炭设置5种不同浓度,均匀地混合至风沙土中.经过燕麦草12周自然生长周期后,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室内吸附解吸实验主要采用外加磷源法,将磷溶液设置为8种不同浓度.研究风沙土混合不同种生物质炭后对磷素的吸附效果及土壤质量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风沙土中添加1kg/㎡的秸秆炭时,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解吸效果最好.且将田间需磷肥量降低约10%.说明生物质炭可以改善风沙土土壤质量,且生物质炭类型的不同对改良风沙土效果明显优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施用对烤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质炭施用能够增加烟株根际土壤含水量,提高烟株根系活力、菌根侵染率及根冠比,改善烟株叶片的光合性能,促进中后期烟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来看,高量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保水效应最优,中量生物质炭处理更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在豫西烟区烤烟生产中,建议生物质炭穴施的添加剂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罗非鱼暴露在苯并[a]芘(B[a]P)后,其肝脏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结果显示,SOD和CAT都表现出在暴露初期被迅速抑制,然后诱导,再被抑制的反应模式,并且CAT对污染的胁迫反应比SOD更加敏感,二者均是B[a]P污染的良好标志物.相比之下,GPx的胁迫反应不明显,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下才表现出诱导趋势,并不适合于短时间暴露下单独用来作为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观察TBT(1、10、100 ng.L-1)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肾脏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于暴露后7、25、50 d和恢复实验的7、20 d采样进行理化分析.结果显示褐菖鲉暴露于TBT之后,肾脏MDA含量显著升高,之后MDA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相同的水平;GST活性基本上无明显变化;TBT的暴露导致GPx活性产生诱导升高;对GSH含量影响的除7d时1 ng.L-1组显著减少,在暴露期间基本上没有变化.结果说明,褐菖鲉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对环境水平的TBT暴露是敏感的,而肾脏存在着有效的机制抵御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1.
蚯蚓冻干粉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蚯蚓冻干粉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饲料组饲喂高脂饲料,其余3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按0.6,0.4,0.2 g/kg体重灌胃蚯蚓冻干粉悬液.8周后,断尾采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体外采用邻苯三酚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反应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检测不同浓度蚯蚓冻干粉悬液上清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清中MDA的含量和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蚯蚓冻干粉悬液在实验质量浓度(0.06 g/mL)时对超氧阴离子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23.9%,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率可达94.6%. 相似文献
12.
江士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针刺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于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炎症、变应性疾病和热性病。实验研究证明,针刺能激活抗体的反应,使白细胞增多,激发吞噬作用和对原虫、肿瘤、X射线侵害的防御机制。针刺的某些效应是通过外周神经、脊神经、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这些神经系统的反射的参与而实现的。看来下丘脑可能含有免疫调节中枢。从下丘脑释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4.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10、15 mg·kg~(-1))的氨磺乐灵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酶(SOD、CAT、GSH-ST)活性和相应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天后,蚯蚓体内的SOD、CAT、GSH-ST活性均随着氨磺乐灵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其中,在2.5 mg·kg~(-1)组中,三种酶活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三种酶的基因表达均在低氨磺乐灵的组上调,而在高氨磺乐灵的组下调,三种酶的基因表达在5 mg·kg~(-1)组明显上调(p0.01),CAT和GST在高浓度组(15 mg·kg~(-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和p0.05).研究表明:蚯蚓体内的SOD、CAT和GSH-ST活性和相应基因表达对氨磺乐灵的土壤污染响应敏感,可以将其作为监测氨磺乐灵土壤生态毒性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浸渍工艺对陶/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浸渍工艺制取陶/炭复合材料,研究浸渍量与浸渍时间的关系,常压浸渍、真空浸渍、加压浸渍及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陶/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为最佳工艺,形成的陶瓷量大,陶瓷层厚,可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Biochar, BC)单独施用(B1 1.5%、B2 3.0%,土壤质量分数),磷肥单独施用(P1 50 kg·ha-1、P2 100 kg·ha-1),两者配施(P1B1、P1B2、P2B1、P2B2)对小白菜生物量以及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在BC单独施用条件下增加159%~244%,在两者配合施用条件下增加136%~295%.土壤中全量Mn、Cu、Zn、Mo含量在磷肥单独施用处理中基本无变化;在BC单独施用处理中土壤全量Mn和全量Mo含量增加,而全量Cu和全量Zn含量变化亦不大.与对照土壤相比,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处理土壤有效态Mn含量显著增加,有效态Cu含量下降.此外,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均提高了小白菜对Mn、... 相似文献
18.
急性运动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加可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多,但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自由基 代谢及防御系统的影响不同,同一运动对不同组织的影响也不同。慢性运动可使自由基防御 系统的能力增强。本文主要从急性和慢性运动这两方面来综述运动对自由基及其防御系统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植物和生物质炭对抗性DNA在土壤中残留变化的影响,采用沙培生菜盆栽实验,以小牛胸腺DNA为模拟抗性DNA,测定在栽培生菜和添加玉米秸秆炭处理中DNA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培期间,所有处理(对照、生菜栽培、添加玉米秸秆炭、生菜-玉米秸秆炭联合处理)中,DNA的含量均呈先快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相比对照,种植生菜使DNA在快速减少后小幅增加,仅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在培养期间DNA含量均低于对照。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影响微生物量增加DNA,玉米秸秆炭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减小DNA的含量,种植生菜或添加玉米秸秆炭减缓DNA降解速率的机制可能不同。该结果为抗性DNA和抗性基因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和传播阻控研究提供了采样时间的依据,有利于科学评价抗性基因迁移风险,但植物和玉米秸秆炭对DNA变化的影响和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生物质炭(2%,质量分数)施加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小白菜,以考察生物质炭对废弃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Cu、Ni、Zn和Cr)的总量和形态、小白菜生物量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中Cd、Cu、Ni的总量无显著影响,而对Pb、Zn和Cr总量的影响主要与生物质炭吸附能力差异对淋溶损失的影响有关。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与生物质炭和重金属的种类有关:生物质炭对Pb和Zn形态的影响程度最大,Cd和Cu次之,但对Ni和Cr形态几乎无影响。生物质炭(除了CC6)使小白菜的干重显著增加了27%~78%(P <0.05),这可能与生物质炭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以及总氮和总磷略有增加有关。除Pb外,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吸收其余重金属无显著影响(P> 0.05)。本研究土壤中Cr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限值而Pb和Cd均未超标,但对照组和生物质炭处理组的小白菜中Cr、Pb和Cd均超过了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限值。因此,在利用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特别是农田土壤,应在充分考虑土壤性质、农作物类型、重金属和生物质炭种类的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