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以太网的水电厂开放型现地控制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小型水电厂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水电厂开放型现地控制单元(LCU),给出了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提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通信管理机"结构方案,PLC及带以太网口的继电保护装置直接接入以太网,智能设备通过通信管理机间接接入以太网.通信管理机与上位机之间通信采用IEC 60870-5-104规约,PLC与上位机之间通信遵循OPC规范,通信管理机与PLC之间通信采用Modbus规约.设计的LCU具有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开放性好、成本低、现场运行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智能工厂存在大量的物联网设备,设备之间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信息和指令的实时交互。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上传,导致中心服务器压力过大、数据处理耗时过长,且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主从链和边缘计算的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调度模型。首先,设计主从链架构模型,将制造执行系统模块化并集成到边缘节点,减少数据传输和降低泄露风险;其次,设计一种基于属性基的智能合约访问控制策略,实现设备和节点之间的安全通信;最后,设计生产调度算法完成跨节点、跨车间调度任务,实现去中心化的生产调度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传统工业制造系统相比,保证了数据安全性,提高了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对工业现场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针对工业现场的具体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EPA)的智能接口,分析了其硬件实现原理以及抗干扰措施和软件实现,并成功应用于重庆某公司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实现了对现场模拟量控制设备和数字量控制设备的信号采集、控制和与现场设备的RS232和RS485通信.结果表明,通过EPA智能接口可实现网络远程访问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通信管理机主要用于各智能设备及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它是各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通信枢纽,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本文论述了ARF-810系列通信管理装置的特点、主要功能、技术数据、机箱结构及装置硬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AN总线智能变送器测控系统的通信实现,包括底层智能变送器与CAN总线接口软硬件设计及CAN总线与上位工业监控计算机之间接口卡设计两部分.采用单片机作为底层智能变送器的微处理器,设计了单片机与CAN总线的网络接口,使底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CAN总线网络.再设计了PCI总线与CAN总线的接口通信卡进行通信,使采集的数据能够传输到工业计算机上完成对整个现场过程进行监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工厂内众多设备相互间无法通信交互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SP.NET和移动andriod平台的物联网系统,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服务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交互.首先基于ASP.NET在服务器端开发物联网系统网站,该网站通过局域网和Socket通信与各个设备相互连接的同时,对设备反馈的状态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并进而控制各个设备.然后在各个设备端的应用软件加入Socket通信功能,支持与服务器的通信.最后在移动端基于Andriod平台和Java语言开发APP,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移动端与服务器的通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服务器的连接和智能运作,为智能工厂的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庞敏敏 《科技信息》2012,(5):151-151
为了解决研制短信遥控设备期间用手机频繁发送短信命令进行调试效率低且费用高这一问题,以VC为开发工具设计了一个模拟手机发送短信的上位机调试软件。该软件利用MSComm控件模拟手机与基站的通信过程实现PC机与远程系统之间的串口通信,完成手机命令短信的发送,并控制设备的运行模式。通过实际联调测试,能够成功实现智能调控。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基于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三大要求,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实现在线智能分析、协同互动、智能调节、实时控制等一系列功能,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而站内的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建设与管理则是智能变电站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基于此,该文探讨了以变压器为主的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运维管理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对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周德红 《科技信息》2012,(12):353-353
本文详细介绍了煤矿主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以PLC作为集中控制中心,通过改造地面主通风机通风设施,完善与多种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实现了矿井主通风机的全自动运行以及远程和集中自动控制,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将数控设备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分为两层,底层是通过客户机同各自管理着的多台数控设备进行通信,上层是通过服务器实现与多台客户机的数据通讯,从而达到通过网络管理数控设备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上层控制,即实现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讯,利用套接字网络接口,通过自定义协议与Windows的自定义消息,完成了一台服务器与多个客户机的并行通信,实现数控加工文件的传输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面向工业物联网业务的低时延与安全性需求,针对短包安全通信的设备高能耗问题,结合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短包通信理论,提出了一种安全容量约束下带宽和功率的智能分配算法。考虑安全容量和总带宽约束,构建了工业物联网下短包安全通信的总功率最小化问题。根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设计了带宽资源决策的双深度Q网络和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功率资源分配网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资源分配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工业物联网下短包安全通信的总功率。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非标设备接入服务器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嵌入式Internet环境下的非标设备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出并研究了Internet非标设备接入服务器Webit2 0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Webit2 0是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TCP/IP协议栈进行了约简,通过约简后的thinTCP/IP实现了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功能,使Internet非标设备具备了Web功能·同时,在应用中增加了SNMP和SMTP协议,实现了对设备的网络化管理·使管理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Internet利用Web浏览器对设备的"行为"进行远程监控、实时管理、智能报警及下载驱动程序等操作,为实现工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家居提供了可能性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RFID读写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智能读写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使读写器具有通信能力强,组网方便等特点,并介绍该智能读写器通信接口设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是融合了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的电网。好的通信设备和技术能防止电力中断和电压下降事故。智能电网的设计和通信基础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然而,智能电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系统总结。本论述系统总结了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技术,包括通信网络结构,在此结构下的不同通信技术,设备、控制和管理的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在管理级系统机与监控级多微机之间实现长距离、多通路通信的富有特色的通信系统方案。讨论了通信链路的硬件构成及原理,分析了通信过程,并给出了通信协议和通信软件流程图。本通信系统可用于各种工业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VB的智能小区家庭监控系统的通信与数据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基于VB智能小区家庭监控系统PC机与家庭节点机之间通信的实现,给出了数据库系统模块,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连接。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抄表,报警监控,是一种经济实用的住宅智能化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交通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是专门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它是车辆与路边设备进行单向或双向交互式通信的标准,将车辆和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通过与行驶车辆的数据通信实现对车辆的智能管理,同时车辆还能够接入交通信息网,使用信息网中的资源。本文研究了DSRC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讲述了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最后对DSRC系统研究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济钢连铸机使用SIEMENS公司的S7系列PLC进行控制,系统中应用了工业以太网实现PLC与PLC之间的数据通讯,以及PLC与上位机的通讯;PROFIBUS_DP现场总线实现PLC与PLC,远程I/O及现场总线设备通信。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随着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各企业之间物流平台通信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与日俱增.针对各企业之间的基于企业本身情况的物流平台在相互通信时暴露出的"信息孤岛"问题,研究与构建一个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功能强、性能可靠、运行高效、可在物流领域通用的智能互操作平台.研究了移动Agent技术的特性,提出了一个能解决多种平台之间互操作通信的智能物流平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详细论述了能够实现无阻断通信的智能光纤自动传感监测保护设备.该设备采用1 1保护方式,利用PIN管对光纤通信线路进行光功率实时在线监测.当监测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利用光开关及时有效地在工作纤和备用纤之间进行自动切换,自动保护倒换时间达到50 ms电信级标准,达到对传输系统设备透明、实现无阻断通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