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鲁迅宋元话本研究的主贡献,在于他揭示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线索,将宋代话本的源头向上追溯到了唐代,他首次明确了“话本”的定义,论述了宋代的“说话”四家,并对宋元话本的重作品进行了评介。鲁迅的宋元话本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于白话文和白话小说的提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节选了冯梦龙的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课文的“自读提示”第一段这样提示: 我国的白话小说始于唐代,但现在所能见列的最早的白话小说,则是宋代的“话本”——说书人讲述故事的底本。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但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即文人模拟“话本”的故事形式所编写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般被公认为明人的作品。 这段文学知识提示了四个知识要点:(1)白话小说的产生时代;(2)什么是“话本”和“拟活本”;(3)冯梦龙编订的“三言”是哪三本小说的总称;(4)肯定了《灌园叟晚逢仙  相似文献   

3.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纂辑。各四十篇共收话本一百二十篇。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其中有些可能就出于冯氏之手。“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作。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三言二拍”为研究宋元明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就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说,“三言”在“二拍”之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元,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即以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这一转折对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促成这一转折的原因乃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标志着这一转折期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技巧无不带有市民文化的印记。因此,研究宋元话本与城市经济、市民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麟角,大多只对版本研究稍有涉猎.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对《跻春台》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话本小说的发展脉络,拓展话本小说的研究视域,丰富清末川刻话本小说的研究内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左传》“君子曰”史评形式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史记》继承创新,以“太史公曰”取而代之,成为历代正史所效仿的典范。唐传奇作者评论和宋元话本、拟话本小说之“以诗入话”、“以诗结论”均为“君子曰”史评形式的发展,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可谓发展到一个极致。  相似文献   

8.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宋江故事是在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话本、戏剧、笔记基础上经过增删修改而成的。《杨温拦路虎传》或与其相似的单篇话本小说应是通行本《水浒传》宋江形象形成的众多来源中的一部小说。两书在人物基本情况的介绍与部分情节方面均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醉翁谈录》、《水浒传》发凡和五代史史实中的相关记载可以间接说明《杨温拦路虎传》与宋江形象形成来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5,(5):114-115
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一书,在纵览宋元话本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学术史的眼光对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十八篇(部)经典论文(著)进行了评介,在评介中彰显出对学术质疑精神和优良学风的推崇。  相似文献   

11.
关于《艳异编》与《太平广记》之间的关系,在小说学构建之初就由孙楷第先生下了断语,之后此观点成为权威,为学界相袭沿用。然而针对《艳异编》所编选全部篇目逐一查找来源,可以得出"并非十分之七"的结论。其中,以"王敬伯"篇为例,查找故事源流,得知《艳异编》中此篇看似与《太平广记》相关,实际上并非编选自《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小说的原始雏形,它的变迁对古今小说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神话的形成、发展及变迁入手,可以发现神话文学对后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琅琊王吉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也是《韩诗》与《齐论语》的传人.依据《汉书》对琅琊王吉的记载,兼参其他典籍,考察王吉的生平事迹,重点论述王吉的经学活动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庞阿》、《离魂记》、《阿宝》是三篇古代离魂型小说,其魂去——魂归的结构模式是这三篇小说的基本模式。三篇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在这一模式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主要应用避实就虚的创作手法来加以表现的,从中反映了圆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自宋之后,就有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因文言小说诞生与发展在先,故白话小说多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以冯梦龙“三言”中的两篇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来探究“三言”对同题材文言旧本的借鉴与改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学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诸子学记,一种是经师学记。但是,在西洋学术的冲击下出现的国学,迥并于传统的子学和经学,具有新的内涵。国学兴盛期出现的国学大师,其学记自然也要求新的体例。卞孝萱先生的力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涵盖了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等12位国学大师。该书从正名国学,慎取大师;知人论世,表彰人格;博观约取,新见纷呈;不畏前贤,指瑕纠谬四个方面展开了独到而又精湛的论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示范,卞先生实现了对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该书也成为国学大师学记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作品,也是一部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珍贵文献的图书。司马迁写作《史记》对当时的文献书目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做了大量的文献学工作。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固然重要,但研究《史记》的文献学价值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浦市古镇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湘西地区古村镇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聚落空间格局较为完整、清晰,特别是古镇太平街和十字街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保存十分完好,空间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的中国奇幻文学,仍然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分化与战略重组.奇幻文学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也在2007年得到了凸显,如网络和期刊两种不同传播风格、科幻与武侠对奇幻文学的不同影响等.“中国化奇幻“和“大幻想文学“的建构,也在2007年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执行营造了文学史上的"百花时代",一批具有艺术探索价值的文学作品应时而生.1957年夏秋之交,"反右"运动扩大化波及文学界,"百花"小说作家被打成"右派",其作品也由"香花"变成"毒草"遭到粗暴批判.重新解读百花小说及其批判文章发现,百花小说的批判除了是一次"右派"作家的思想清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艺术探索与时代语境的误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