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荣凤 《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1):8-10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在语言上,使用浅显通俗的白话,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在情节上,注重情节敷衍,经常制造悬念,并采用巧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偶然性巧合来加强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在人物塑造上,栩栩如生,富有时代气息,生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2.
臧国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Z1):110-112
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对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界定与类划出现了许多不够统一的称谓.文章试对两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俗不等于白话,文言也未必不通俗;通俗是小说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艳异编》与《太平广记》之间的关系,在小说学构建之初就由孙楷第先生下了断语,之后此观点成为权威,为学界相袭沿用。然而针对《艳异编》所编选全部篇目逐一查找来源,可以得出并非十分之七的结论。其中,以王敬伯篇为例,查找故事源流,得知《艳异编》中此篇看似与《太平广记》相关,实际上并非编选自《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4.
《太平广记》宗教文化研究主要是本世纪前后新兴起来的新课题,也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神仙文化、果报思想、鬼怪文化和梦文化等方面。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宗教文化研究与小说文本研究脱节,文本内容研究与编纂意义研究脱节。 相似文献
5.
“异僧”类小说是《太平广记》佛教类目统属下的一类小说,主要表现异僧奇异的神通和操守。以巫咒术为主的神通和犯戒行为的操守都与佛教精神相悖逆,异僧小说却大肆渲染。这是因为前者在信仰层面上张扬了佛教,有助干佛教影响的扩展;后者则在义学层面上以文学形式宣讲了佛教哲学本质,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6.
《太平广记》定数类15卷得以编撰是迎合了《太平广记》编辑的编撰思想、定位和宋初奉佛尊道文化的环境。经编撰者思想和背景、宋初奉佛尊道的文化和定数类引用书籍考证,15卷定数类录用迎合了宋初奉佛尊道风气和《太平广记》编辑的编撰定位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祖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89-91
清代白话小说作品中词语丰富,其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不仅有助于读懂作品,亦可对一些辞书将来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王岩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Z2):54-56
《太平广记》是北宋官修的四大书之一,其书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广泛采择汉至五代的小说家言,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小说资料。在诸类之中,感应类是仅两卷篇幅的小类,其中多有唐代感应故事的记载。感应类故事以数量不能和其他大类作比较,但重要的是感应故事归为一类后,为我们研究唐代天人交感思想提供了对比参照的资料。本文以《太平广记》记载各类唐代感应类故事为主,从而对故事所蕴含的唐人的交感思想作研究,从而进一步拓展唐代历史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取得最为辉煌成就的阶段。白话小说的演变轨迹以及白话小说在文体与观念上的追求与突破,无不处处显示白话小说所走的通俗化之路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语言载体由文言转向白话,是小说走向通俗的决定因素,而题材内容、叙事体制的改变以及娱乐、消费的价值定位都是通俗化的具体表现。某种意义上,通俗化成为小说文体的一种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何扬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
林白水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报人.<杭州白话报>是林白水报刊生涯的开始,他是该报第一任主笔.但不少相关论著都有差错.林白水在<杭州白话报>所用笔名应为宣樊子,而非白话道人.林慰君认为还有其他笔名与文章,非是.林白水在<杭州白话报>时期致力于维新变法、自强自立以及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杭州白话报>在开民智、鼓民气的努力中有独特的贡献,其中有林白水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狐精形象在中国有漫长的演变历史,《广异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狐精形象与宗教脱离,逐渐向人的形象发展。《广异记》中出现了最初的人性化的美狐、情狐形象,它使狐精的性别趋于女性化,并把爱情赋予这个形象,使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狐形象最终能够成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深遂丰富的重要文学形象,《广异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07-111
杭州方言是历史上宋室南迁、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吴语。通过对南宋临安城内北方移民和土著人口比例的考察,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宋室南迁和杭州方言文白异读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研究在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礼教要求她们柔弱温顺,但是面对压迫与侮辱,众多女性选择了复仇.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行为展现了女性反礼教行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5.
16.
“本时间”探讨是西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先锋小说的一个关健标志就是它的叙述的“无时性”。这种叙事手段有它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丁光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5):493-497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中关于古代社会分工的相关记载,说明周代百工的特殊社会地位,从而表明《伐檀》中的君子,即轮人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第三,根据《考工记》中周人上舆的论述和关于车辆制造特别是车轮制作的详细记载,说明轮人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伐檀》的主旨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轮人劳作和生活的赞美.最后,建议在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交叉研究应是双向的,即不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科技史的信息,而且以科技史成果来探讨古代文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2):190-195
全面综述了1980年代家庭小说的研究情况。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小说研究遵循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一主题,表现出从告别革命、回归亲情到个人本位对家庭本位全面冲击的变化,从娜拉出走、父子冲突、母女冲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和评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存在涉及的作品界限不清、研究框架单一、内容研究多形式研究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示了方向和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未鹏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4):43-46
在风格、常用物象、抒情范式、词调等方面分析了南方地域文化对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显著影响.认为这是晚唐五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