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2,(5):1-1
科学和宗教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用"冲突"模式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显得牵强。历史上诸如"罗马教会审判伽利略"、"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进化论之争"都是"冲突论"的典型案例。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体系和科学建制的日益庞大,如今的科学完全摆脱了17世纪神的"婢女"形象,俨然一副统治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蛇尾纲是栖息海底深处的一种神奇的棘皮小动物。 小到何种程度?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中有文章说,即使带着面罩和氧气管在大洋深处"匍匐",也难看到蛇尾纲。只有当人们穿上"人工水肺"、趴在海底仔仔细细地搜索时,才有可能在空旷寂静的深海海底的动物群中发现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一向以"道"为己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他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要的精神,这就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的全部的关怀。摄影作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表现手段,应表现为对生活中具体人的关怀。因此,摄影应以"人"为本,人应该成为摄影的关注对象,同时还要求摄影者用"心"去拍摄,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4.
苏然 《世界科学》2013,(10):29-30
●智能汽车可以使道路更安全,并且缓解拥堵。以下是科学记者劳瑞·霍威尔有关自驾车的报道。苏珊·哈斯勒(Susan Hassler,以下简称苏珊):生活在2030年的另一种好处将会是"自主车",也就是人们所知的"自驾车"。许多主要的汽车制造商  相似文献   

5.
思柯 《世界科学》2013,(10):1-1
最近,《IEEE光谱》杂志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策划了一期名为"新世纪的工程师:生活在2030"的广播节目,科学记者深入科研第一线,给我们带来了有关未来的消息。超乎想象的是,许多被人们认为有点"科幻"的东西:机器人、智能纤维、太空发电站、无人驾驶汽车……正向我们  相似文献   

6.
圣杯,传统的解释是在耶稣受难时,用来盛放耶稣鲜血的圣餐杯。用于科学,意指科学真理。宇宙起源与存在的"圣杯"一旦被证实,将为物理界以及整个人类的认识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科学》杂志4月19日出版的主题是探索"科学教育的重大挑战",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科学教育所面临的令人兴奋的机遇。教育专家们提出的挑战,内容涉及"让学生建立持久的、与科学有关的兴趣"及"改变激励机制,鼓励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三个另外的重要挑战,它们是"注重发挥教师的智慧""帮助企业界推行预科科学教育的新  相似文献   

8.
文森特家的壁炉台上放着一幅芭芭拉的像框照片,上面写着:"爸爸的小公主"。文森特说:"我与芭芭拉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意识到她就像是与我一起度日的小小人类。"  相似文献   

9.
他这棵石缝中的小草就像渴望阳光一样,渴望着也能早日迈进科学殿堂……一次,有位记者向英国著名科学家汉佛莱·戴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随后即列举了他的几项重大发现。戴维听后摇头予以否认,直到最后,才意味深长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惊动美国政府的文章。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花费4000万美元,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之后该成果在《科学》上发表。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博士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11.
早就有人论证过,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大可能存在按照现有动物“整体放大”的怪兽。原因很简单,因为动物是一个三维体,如果成比例放大,当高度增加一倍时,如果它的“长度”和“宽度”也相应地扩大一倍,其横截面面积就会翻上两番,变成原来的4倍;而整个动物的体积,则会变成原来的8倍。假设动物的平均密度不变,体积的增长就正比于质量的增长——这样一来,以4倍的横截面积,来承受8倍的身体重量,非被自重压塌了不可!但是科幻电影却总是喜欢表现这样的怪兽,因为超级巨大的怪兽总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比如《侏罗纪公园》,比如《哥斯拉》,比如这只…  相似文献   

12.
香蒲人家     
秘鲁的印第安人中有一个分支——乌鲁人,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畔,创造了举世无双的"香蒲文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自成一统当老板,利用因特网这一信息平台进行“时尚创业”,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白手起家“神话”!那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这些时代“弄潮儿”又是怎样在网上淘金的?  相似文献   

14.
刘爽 《自然与人》2012,(3):32-35
科学家对"垃圾DNA"研究得愈深入,就愈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宝,生物少不了。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自然界没有废物"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前文已经说过,"垃圾DNA"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通行的生物进化理论所做出的一个科学预测。按照这样的预测,人们相信非编码DNA序列没有任何功能,是"自私"的寄生物,不仅对生物体无用,而且可能有害。这样的观念统治了学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法尔和梅洛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家揭示了部分"垃圾DNA"的神奇功效后,人们才看到了这个巨大宝藏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5.
兰政文 《科学之友》2006,(11):80-81
美国奥林匹克跳水冠军克里格说:“花生是冠军的食物”。克里格不是营养学家,却道出了一个颇有科学见地的饮食秘密,营养学家的最新发现为此下了最确切的注解——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证明,伽利略的"自然之书是用数学文字写成的"科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7世纪以后科学发展和人类的思维深度,以至于牛顿在一片赞誉声中,从内心说出了真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就是托起牛顿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30日,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o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相似文献   

18.
预算紧缩冲击海洋钻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美国"联合果敢号"科学研究考察船到达韩国釜山,是科学钻探研究一个重要里程碑.9月30日,综合海洋钻探计划(IODP),一个过去十年中从海底提取地质岩芯的研究项目,将要结束使命.第二天,它将被改头换面,启用新的名称和发展蓝图,开始又一个十年.然而,老问题还是存在:如何支付这一迄今为止可能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一个法庭正面临着一桩棘手的案件——冷核聚变的发现者庞斯、弗莱希曼以及其他3位意大利科学家,控告意大利一家颇有影响的日报《共和国报》犯有诽谤罪。为了弄懂关于冷核聚变的科学内容,法庭不得不聘请一位技术顾问。这在意大利司法界是一件新鲜事。1991年10月,《共和国报》记者吉奥法尼·帕西在该报发表的一篇书评中,用强烈的措辞抨击庞斯和弗莱希曼是“科学骗子”。帕西在文章中还不点  相似文献   

20.
若你是一个生活在南方乡下的小孩子,则一定在田野间目睹过那些"会行走的树枝",而在"玩弄"这些树枝时,心里一定会问,怎么会有动物长得和树枝一模一样呢?"会走路的树枝"属于一类十分有趣的昆虫,它们的头很小,而且胸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