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阿碧 《自然与人》2009,(1):26-29
明天的人类将是什么模样?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最终将成为生化机器人。有些科学家甚至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那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那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发明了声纳和雷达等先进探测装置,进入20世纪后,人类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武器,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可是,近来科学家发现,远在人类出现之前,许多鱼类早已开始利用天然声纳和雷达来发现、跟踪以及定位猎物了。鱼类在使用“电武器”方面堪称人类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便开始与植物打交道了。千百万年来,人们不断地取用和改造植物,从中获取粮食、纤维、燃料、药物等。人类对植物界的干预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植物也会干预人类的社会生活,影响人类的社会发展。事实表明,不同地区的植物不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饮食起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那个区域的风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祖先的生活     
《大自然探索》2008,(5):23-31
科学家在史前人类遗址中发现了羚羊、斑马和其他体型比较大的动物的碎骨化石,还发现了用石器切割和敲碎的骨头。这就是说,随着后期人类的进化,人类开始猎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了,包括猛犸象。  相似文献   

5.
梅苑 《自然与人》2011,(5):29-3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品。如果没有农药,人类将和昆虫抢粮食;如果没有药物,人类的寿命不可能大幅度延长。在人类对生活必需品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更离不开化学品,例如满足人们更高要求的各种保健品、化妆品、家庭装饰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受到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因素的困扰。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科学家把未来生存的目标瞄向了太空,试图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颗星球。此外,科学家打算把一部分人移居海洋,把神秘的海洋变成我们的生活乐园。  相似文献   

7.
自有生命以来,人类与植物就有着千丝万缕而又无法尽言的微妙关系。通常。我们人类与植物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朋友,和平共处,共同参与地球大自然的组成。然而,我们与植物也常常是竞争对手,有时甚至搞得你死我活。植物在我们人类面前似乎毫无作为,只能任人宰割。不是吗?人类为了兴建城市大肆砍伐植物,无论原来是多么稠密的森林还是多么茂盛的草原,  相似文献   

8.
林红 《大自然探索》2014,(12):48-53
鞋子,被人们穿在脚上已有数千年之久。然而,即便它对人类的生活是如此必需,人类也往往互忽视蕴含其中的人类智慧及社会文明。可以说,鞋子的演变记载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轨迹,同时,也接受着各种个人因素乃至人类社会因素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脊椎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无脊椎动物从授粉、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旅游等,为人类提供了多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服务。 几乎所有成为人类食物来源的海洋鱼类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期都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人类或直接食用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副产品。无脊椎动物为农作物授粉,处理各种废物,为人类提供众多的其他服务,但我们却很少意识甚至完全忽略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下是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所作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绝不会永远只躺在摇篮里”。实现载人航天,不仅能够大大地拓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而且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科技甚至国防的发展。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载人航天技术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新型“绿色”电源──镍氢电池谢德明绿色,大自然的象征。地球,在被人类侵犯以来,早已面目全非。“人类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只需要人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工业生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便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口D口。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12.
从1964到2004年,人们相信人类与猿类在基因水平上几乎是相同的。10年前,科学家宣称人类DNA中的信息代码有98.5%与黑猩猩一致,因而人类不过是另一种黑猩猩。他们认为人类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黑猩猩应当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4,(5):11-11
最近,考古学家碰巧在英国南部一处泥泞海滩上发现了偶然暴露出来的远古人类足迹,其年代在大约80万年前,是已知在非洲以外发现的最古老人类足迹。科学家说,这些足迹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完全是黏稠度恰好合适的泥巴、静水或流水以及正好合适的时机共同组合的结果。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地,迄今最古老的人类足迹发现于坦桑尼亚湖附近,其年代距今大约370万年。  相似文献   

14.
人类没有尖牙利齿,劳作、狩猎、自卫,都离不开工具和武器。早期的工具只能利用石头、植物的枝干或动物死后留下的骨骼。考古学家在史前时期人类遗址中找到了不可胜数的石器,它们应有尽有,然而大同小异。在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的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数以千计的兽骨农具,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钻了孔绑扎在木棒上使用。在巴黎的人类博物馆里,展示着一百年前爱斯基摩人捕鱼的用具和对付北极熊的武器,许多都是用海象牙做的。这些大自然中已有的材料为人类制造工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从总体上制约了人类活动的水平。当…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以前的假设,即大约4万年前现代人类在非洲出现,从那以后人类几乎没有进化。研究数据表明:人类正在迅速进化,在过去的4万年里,人类的进化速度加快了,特别是在冰期结束后的1万年里。我们已经不同于2000年前或1000年前的人了。  相似文献   

16.
俟名 《科学之友》2006,(9):65-65
早期人类学会烹制食品并且用工具切割食品后,人类的颌部便开始缩小。 据研究,当人类下颌开始变小,人类颌部必须包容同样数量的牙齿的时候常常导致牙齿参差不齐。研究人员说,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人类被迫要重新食用生硬的食物,人类可能会遇到麻烦。  相似文献   

17.
苏玉娟 《科学之友》2007,(10B):162-163,165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存空间、物质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只有积极地应对科技,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千年里,人类进化得非常快,比科学家想象中的还要快。 研究人员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70名自愿者的DNA信息加以对比,希望了解在过去8万年间人类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娃示,同5000年前的人类与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右图)之间的差异相比,现代人类与5000年前的人类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9.
刘弘 《科学之友》2009,(2):113-115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类罔顾河流承栽能力,片面追求河流的社会功能,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给河流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危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发展,河流健康问题引起各界广泛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反思,最终发现只有尊重河流生命、维持河流健康、实现入水和谐,才是人与河流的相处之道,才能促进河流和人类互利互惠、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设是人类应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生态管理等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协调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活动。无疑,生态建设与一般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差异,前以追求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后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但是,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