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鉴赏     
《圣马太受难》是继《召唤使徒马太》之后,卡拉瓦乔为罗马圣刘易斯·戴伊·弗兰契齐教堂的康塔列里礼拜堂一面墙上画的第幅马太行传故事画。据目击者回忆,这幅画曾经重绘过两次,原因是订件者要求它与《召唤使徒马太》的构图相呼应。据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说,最初的构图是:  相似文献   

2.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12):F0003-F0003
马太曾为税官。这幅画的场面是:一砦税警等人在一个没有装饰的环境,高墙上一个无光线的窗户,一张桌子。身穿卡拉瓦乔时代的衣服围坐在桌子的这组税警共有五个人,他们正在玩着游戏。  相似文献   

3.
《圣母的婚礼》的构图样式、环境和人物配置皆模仿老师佩鲁基诺画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拉斐尔独特的柔美风格。画面取对称式布局,背景是顶天立地的多边形洗礼堂充满天堂。\  相似文献   

4.
《春》     
《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而且此画是最早以宏伟的气势赞颂女性的美与优雅的画,日后也成为世界名画之一。《春》从绘画技法来讲,由于没有采用当时已在法兰德尔流行的油画技法,而是采用传统的蛋清画法,画面上华丽的装饰效果反而更加强烈。由于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在这幅画上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透明效果。此外,波提切利在这幅画的构图上采用了平面的装饰手法,画面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静雅的树林中展开的,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中央。画面的后景中央,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4,(16):81-81
<正>这幅改变了整个美术史进程的《草地上的午餐》,是画家效法卢浮宫内一幅乔尔乔奈的《乡村音乐会》的构图,但它毕竟不是16世纪威尼斯那种田园诗绘画。画上那个裸体女子就是马奈早期画的《穿斗牛士服装的维克多莉娜·默朗》中的模特儿默朗。画家让她在这幅画中裸体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一起作伴。画法上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型色块,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大胆革新,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这幅画的最大价值,还在于马奈与古典派裸女画法的决裂。他画笔下的裸女敢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欣赏画的观众,而陪伴她的两位男子穿的不是历史服装,而是一身当时的时尚服饰。考陶尔德协会的约翰·豪斯教授说:"在《草地上的午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率直的挑衅。一位现代妇女裸着身子与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坐在一起,显然是‘伤风败俗’的。如果你心中有的是河神仙女等,此  相似文献   

6.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2):F0003-F0003
盖特根·托特·辛特·扬斯于1490年完成了一幅小画《基督降生》,这幅画无沦从色彩处理,还是从构图特点来看,都与以前的作品不同。他以耶稣诞生在马槽里为主题,把画面的光源处理在耶稣这个婴孩身上。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来描绘周围的情景。夜色朦胧,耶稣就象发光体那样照亮了四剧一切。但能见度很弱,除了圣母,一切都是影影绰绰,极难辨认。  相似文献   

7.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4,(22):F0003-F0003
这一幅《抹大拉》完成于提香生命最后的10年中,描绘的是《圣经》上所讲的一位弃邪归正并笃信耶稣的妓女。提香围绕这个题材创作了好几幅作品,都深受社会各界赞誉。据意大利画家、美术史家瓦萨利说,这幅画是其中最美的,看过的人莫不深受感动。画中的抹大拉仰望苍天,发红的双眼充盈着泪水,象是在为过去的罪孽生活而深深哀痛。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旷世名画《蒙娜丽莎》拥有多幅后人临摹的复制品,西班牙马德里市普拉多博物馆的艺术专家们一直以为该馆收藏的一幅《蒙娜丽莎》也是达·芬奇去世多年后的后人临摹的。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幅《蒙娜丽莎》竟是由达·芬奇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在达·芬奇在世时创作的.这幅画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同一时期,堪称是达·芬奇作品的“姊妹画”!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7,(23):26
知道海豚是怎样生下小宝宝吗?当小海豚初到世间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意大利摄影师非常幸运地捕捉到了这一系列罕见又神奇的画面。据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画  相似文献   

10.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24):F0003-F0003
《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18):F0003-F0003
这一幅《圣母升天》是在提香为圣玛利亚·代·弗拉里教堂画的祭坛画,可视为威尼斯文艺复兴风格中最伟大的经典之作。该画尺寸上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祭坛画,其宏大的气势与完美的处理使威尼斯无论在规模和成就上都可与佛罗伦萨和罗马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0,(2):F0003-F0003
《在彼拉多面前的基督》、《基督磔刑》和《背十字架》是丁托莱托在威尼斯圣罗柯学堂的方厅内四壁所画的三联组壁画,此屋室原作被称作孤儿院。丁托莱托以他特有的全景画法,把基督受审的场面安排在一个相当宽阔宏大的庭内。建筑物的梁柱结构画得很有气派。这里的背景大大增强了情节的宏伟感与紧张感:耶稣站在审判台上,面前是罗马巡抚彼拉多。彼拉多是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24):F0003-F0003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幅作品是受卡梅里诺公爵吉多贝多·德拉·罗沃里的委托而画,可能是为了庆祝他在1534年时的婚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0):F0003-F0003
《岩间圣母》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是达·芬奇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米兰时,受到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委托在大教堂的礼拜堂中创作了这幅《岩间圣母》。  相似文献   

15.
进民 《科学大观园》2009,(16):F0002-F0002
这些地图的出版年代正处明朝末年,东亚大陆的陆地轮廓画得相对准确,显示当时的欧洲已经有了很高的测量和制图水平。同时期的中国人是画不出这种地图的,甚至250年后我国的第一本世界地图集——魏源的《海国图志》,精确度也不如这些图。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35岁画家Ani K已经用舌头舔蘸颜料创作出1000余幅作品,内容形式涉猎范围很广,其中包括长达2.45米的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等。据报道,来自印度西南部喀拉拉的这位特别的画家还是一名老师,Ani K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做画工具不是画笔,而是舌头。他用舌头舔蘸颜料后在帆布上做画,同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3,(18):81
1850年布油彩147cm×113cm巴黎国家美术学校藏这是一幅取自圣经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贫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泽诺比亚,他们把她救起。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泽诺比亚形成对比。色彩上以冷暖对比,构图上是动静对比,表现了浪漫主义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焕发出的诗意。《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泽诺比亚》属于宗教历史风俗画。具有深厚古典写实造型功力的布格  相似文献   

18.
名画笔误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画牛独步千古。《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斗牛图》被杜处士所收藏。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位牧童路过时仔细看了《斗牛图》,忍不住“嗤”笑一声。杜处士惊奇地问小孩笑什么,牧童指着图画说:“牛相斗时,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股中间。可笑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杜处士听了十分叹服。显  相似文献   

19.
<正>肖像油画《查理五世骑马像》(别名《马背上的查尔斯·昆特》)是对穆尔堡战役的纪念。在提香接受了肖像画《查理五世骑马像》的委托之后,他的朋友皮耶罗·阿雷蒂诺对如何处理这幅画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他能画上一些标志宗教信仰及荣誉感的事物,如十字架、圣餐杯、徽章或军号,这  相似文献   

20.
艺术鉴赏     
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年)出生于安特卫普东部的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称他为"滑稽的勃鲁盖尔"。他是油画家、版画家,画师辈出的勃鲁盖尔家族奠基人。其画构图独特,作品多源于《圣经》和尼德兰谚语,以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人类进行讽刺和揭露;其作品在传统题材表层之下,既有表面意义,又有其深味。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公认为佛兰德斯绘画的三大巨匠之一,他不仅发展了凡·埃克和博斯的艺术成就,而且成了17世纪荷兰和佛兰德斯艺术的先导。【彼得·勃鲁盖尔的主要作品】《巴比伦塔》《运十字架的基督》《雪中猎人》《农民的婚礼》等作品《巴比伦塔》是1563年勃鲁盖尔38岁时,移居布鲁塞尔后的杰作。这种题材属于他的一类作品,即选用恰当的圣经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