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不同文化程度的婚龄人口婚姻状况及特点,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对文化程度对人口婚姻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口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我国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与少数民族妇女从边疆迁徙到内地省区之间的关系。从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妇女的婚姻迁徙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 ,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 ,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 ,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阐述不同文化程度的婚龄人口婚姻状况及特点,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对文化程度对人口婚姻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翔实的材料论述了广东少数民族人口的历史演变、发展,以及人口构成、婚姻、计划生育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高,但阳性和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偏高.不同性别、居住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而在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2000米-4700米,全省总人口500多万,汉族人口占70%,其余为少数民族,其中土族人口最少,是全国唯一的居住在青海境内的少数民族,人口62881万人.青海省海拔高,自然环境较差,生活水平低,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关系到青海省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和体育锻炼的环境.本文摘取了2000年青海省土族、撒拉族青少年的部分测试指标与全国汉族青少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青海省土族、撒拉族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找出所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产方式下和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体群的总称。而人类的繁衍(生育和死亡方面)不同于动物,它受到社会经济制度、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婚姻、家庭、宗教、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诸方面所制约。一壮族是岭南古老的土著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巳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超过一千万人口的民族。壮族仅聚居在广西境内的就有1233多万人(1982年统计),  相似文献   

8.
结合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我国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趋势,旨在揭示10年来安徽省人口婚姻状况变迁的主要特点及原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分析了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婚姻状况(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四个方面的人口比重);其二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初婚人口变化趋势(平均初婚年龄及初婚人口比重).研究表明:未婚、离婚及丧偶人口比重上升,早婚人口特别是男性增幅明显;有配偶人口比例下降,峰值组推迟;镇、乡村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下降,特别是乡村男性人口.  相似文献   

9.
中西古代妇女长期地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她们专事生育、操持家务,成为男人们的附属物。因而,妇女们在婚姻、家庭中遭受着共同的命运,同时也显示着她们各具特色的历史轨迹。在妇女地位问题上文中把罗马共和时期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状况与中国西周春秋时期妇女婚姻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在妇女地位同题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邓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少数民族文化灿烂多彩,古老独特,主要贯通和体现于婚姻风俗、丧葬礼仪、节日庆祝、宗教信仰、传统服饰中,深深扎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之中.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珠街原生态文化,提出发掘、抢救、保护这些文化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某市妇女婚姻调查数据,将评价中的因素看作模糊因素,应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婚姻状况的综合评估体系,对妇女的婚姻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身多彩的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婚姻习俗作为各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事象,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表现着共同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愿望。文章试就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婚姻形态是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占55个,少数民族婚姻的多样性与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从形式到实质存在诸多冲突,本文拟从法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对冲突的产生以及调适的可能进行探讨,力图为现实中少数民族婚姻法制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风险理论中,风险之间的关系常被假设为相互独立的,但在现实中,风险之间一般是不独立的.本文以人寿保险为例,利用同单调关系研究夫妻之间的相依关系对其寿命的影响,进而利用Copula这一工具讨论婚姻状况对厘定保险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对厘定保险费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为和睦婚姻能延寿这一论点提供了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婚姻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婚姻状况的发展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以上几个因素的演变。通过对布依族妇女解放前与解放后特别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婚姻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布依族地区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社会空间划分为6大类型,即:机关干部与技术人员集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工人及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区、郊区农业人口聚居区.据此将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括为带状多中心主导下的混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形成缘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历史沿革的积淀、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的人口压力实际上是传统型人口的压力开发西部, 建设西部,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西部地区是指我国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0个省、区、市, 面积545.1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56.8%, 堪称“半壁江山”.截止1998年底, 人口2.85亿, 占全国人口的22.8%, 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4.55%.西部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 东西部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距。西部目前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307个, 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当今婚姻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的婚姻制度是非常合理的,但还不是最理想的婚姻制度。本文着重指出当前我国婚姻状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现象,认为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离婚问题和离婚案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亦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离婚问题和处理好离婚案件,解除其婚姻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城乡人口比例、行业、职业结构、化教育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大连市少数民族人口在这几方面的变化,并与辽宁省和沈阳市少数民族人口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出大连市少数民族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