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船用柴油机有害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船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的危害以及国内外排放法规的走向,重点介绍国内外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MATLAB环境下的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的方法,设计相应系统的征兆/故障样本集,运用MATLAB环境下的实用工具箱-NeuralNetworksToolbox对HUDONG-B&W6L60MCE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保证柴油机的经济性前提下,寻找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率的途径,根据LMO《船用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释放控制技术规则》推荐的试验程序,对一台4135G柴油机在发电机工况下进行改变喷油正时和压缩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喷油正时延后4^o和压缩比提高5.5%时,可使柴油机在发电机工况下的NOx平均排放率减少17.7%,柴油机的油耗率稍有降低,但烟度则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应用于船用柴油机气缸组件与燃烧系统的故障诊断,以沪东重机生产的HUDONG MAN-B&W 6L60MCE机型为例,设计征兆/故障样本集,采用一个单隐层的RBF网络对样本进行训练和仿真实验,以验证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降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NOx排放的研究宋振寰(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116024)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影响高速直喷式柴油机NOx生成的因素,并探索降低NOx排放的途径。试验表明,在一定转速范围内适当地提高发动机转速可以降低NOx的生成;在一定转速和负...  相似文献   

6.
喷油正时对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IMO推荐的试验程序,分别在发电机工况推进工况下,在一台4135G柴油机上进行喷油正时变化时柴油机NOX排放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将喷油正时延后调整可以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率以满足国际公约的排放标准要求,而柴油机经济性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我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事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各种类型的船用柴油机相继造成,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低速大马力柴油机发展得更快。 本文根据大连红旗造船厂生产制造的柴油机,叙述了船用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凸轮计算方法,并且编制了计算程序,在国产DJS-6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实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燃油喷射过程 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油系统把燃油定时、定压、定量、定形状地喷入气缸内,燃油在气缸内进行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反应,经过二次能量转换对外作功。定时由凸轮的角度保证,定压…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据分组处理(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ing,GMDH)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建立4190ZLC船用四冲程增压柴油机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针对船用中速柴油机运行状况,考虑到其影响运行状态的因素,结合实验数据进行4190ZLC船用柴油机性能的预测及仿真分析.该模型解决了神经网络结构较大,计算耗时较长的问题.将该模型与BP(Back-Propagation,BP)前馈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仿真效果好于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且该神经网络能较好地满足柴油机性能预测仿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波分析对采集的船用柴油机铁谱磨粒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其统计特征参数,并用于船用柴油机磨合过程的评价.结果表明,左、右主机铁谱磨粒图像的统计特征参数小于2#发电机铁谱磨粒图像的统计特征参数.统计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反映了船用柴油机的磨合质量,即在设定的磨合期内的磨合质量优于2#发电机的磨合质量,该方法分析结果与实船拆检结果一致,为柴油机磨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悬臂梁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减振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作者曾建立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 ,简称NOPD) 球体元模型,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建立了悬臂梁NOPD 减振模型,并建立了NOPD 作用下悬臂梁强迫振动响应迭代计算公式;对悬臂梁NOPD 减振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对NOPD 在悬臂梁上的放置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为NOPD 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4190型船用中速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模型的配气相位偏移量进行由负到正的变化,得出其对柴油机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缸内最高温度、最高爆发压力、NOx排放、排气温度、充气效率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确定了4190型柴油机最佳配气相位值:进气提前角66℃A;进气滞后角54℃A;排气提前角58℃A;排气滞后角56℃A。为4190型柴油机的性能优化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采用改进的机械式喷油系统以较低的成本使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法规的可能性,在一台6PC2-6/2L型柴油机上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了自行研发的新型喷油系统,即交叉喷孔油嘴和调压孔式喷油泵,对于降低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交叉喷孔油嘴所产生的扇形喷雾在柴油机气缸的空间分布范围广,混合气更为稀薄,有利于抑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将新型喷油系统应用于该柴油机使NOx排放率降低14.3%,同时制动油耗率降低1.5%.新型供油系统进一步优化有望使该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3.
依据4190ZLC-2型船用四冲程增压柴油机实际试验测得的数据,利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的柴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建立过程中选取柴油机油耗率(SFOC)、功率、转速等参数数值作为输入矩阵,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作为输出矩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可为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7.5%、10.0%、1...  相似文献   

15.
将某款柴油机改用进气道喷射天然气和缸内直喷生物柴油的混合燃烧方式,通过均匀设计的方式,综合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和综合加权评分值法,确定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的最佳掺烧比.通过GT-POWER仿真软件创建柴油机模型,分析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该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燃烧方式较原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略有下降;在中高转速时,混合燃烧方式的NO排放量低于原机,但CO排放量与原机相比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利用NaOH溶液吸收船舶CO2的方法,分析了船舶CO2回收机理,依据6135G128ZCa型船舶柴油机的特点,设计了船舶CO2吸收系统,推导出船舶CO2吸收效率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了NaOH溶液浓度变化、反应温度变化对船舶尾气中CO2吸收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利用NaOH溶液吸收船舶尾气中的CO2,能够有效降低船舶CO2排放量20%以上,为未来船舶CO2的减排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表面活性剂、油性溶剂和水等混合制得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柴油添加剂.汽车怠速试验与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该添加剂能改善燃烧,并较大幅度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CO、NOx、HC及碳烟等污染物的排放.文中还分析了影响添加剂降污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微爆燃烧机理较好地解释了其降污机理.  相似文献   

18.
增压柴油机瞬态过程NOx排放测试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瞬态过程重复性良好的柴油机实验台架上,利用自行开发的采样机构和计算机测量系统,测试了某型号涡轮增压柴油机在突加速,突加载等瞬态过程中的NOx排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瞬态过程中的NOx浓度变化规律与瞬态历程密切相关。当加速过程中扭矩较小时,NOx排放呈现先后升降的波峰型式;而在典型的突加速,突加载过程中,NOx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后期又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规律与NOx的生成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因生物柴油粘度过大,以及低温燃烧导致的燃油雾化、燃烧性能和排放恶化等问题,利用AMESim软件和AVL_FIRE软件对发动机燃烧室进行双卷流(DS)改造,对喷油提前角、喷孔直径进行优化匹配。结果表明:双卷流(DS)燃烧室燃油分布更加均匀,在运行范围内燃烧速率和功率比浅盆型燃烧室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在加快燃油扩散速率和提高空气利用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DS燃烧室、喷油提前角20.6°、喷孔直径0.28 mm组合结构形式的柴油机,其NO排放比原机降低81.83%,指示功率比原机降低7.73%。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双燃料低温燃烧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