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抗燕麦孢囊线虫的春小麦品种和种质资源,采用室内二龄幼虫接种法和田间病圃鉴定法,对21个青海省春小麦品种和88份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测试。室内二龄幼虫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均不同程度的感病,其中4个小麦品种的单株根系白雌虫和孢囊量大于10小于20,属于中感,剩余17个小麦品种及88份小麦种质资源均为高感;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和42份小麦种质资源的Pf/Pi值≤1,表现抗病,其余13个小麦品种及46份小麦种质资源表现感病。田间病圃鉴定受当年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抗病的品种及种质资源比例偏高,室内二龄幼虫接种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本研究可为春小麦抗燕麦孢囊线虫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眩灯蛾(arctiinae of the palearctic)是新疆草场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孵化,以二、三龄幼虫在杂草根部表土层中越冬。  相似文献   

5.
报道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Teinopalpus aureus guangxiensisChou et Zhou)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史,描述了各时期虫态的形态特征。该蝶在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2代,成虫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活动。卵期14~15 d。幼虫5龄,各龄期为:1龄8~9 d,2龄7~8 d,3龄9~10 d,4龄9~10 d,5龄16~18 d。夏蛹期2~3个月,越冬蛹6~7个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朽木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效果。朽木夜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 1年发生 3代 ,以蛹越冬。其幼虫第 1代发生于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 ,第 2代发生于 7月上旬至 8月中旬 ,越冬代发生于 9月中旬至 1 0月上旬。幼虫共 6龄。采用除虫菊洗衣粉 (1∶2 ) 2 5 0倍液和苏芸金杆菌 2 0 0倍液喷雾防治 ,杀虫效果达 1 0 0 %。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7.
茶长卷蛾的生物学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长卷蛾是新发生危害水杉的重要害虫,在江苏省北部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落叶虫苞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老熟幼虫在叶苞中化蛹。幼虫共5龄。室内外试验表明敌百虫、杀螟松、杀灭菊酯等化学药剂对2~3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以幼虫蝗蝻越冬,蝗蝻5龄,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欠即交配产卵,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9.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防治以PIB5×108个/mIPoNPV 20%氰戊菊酯(1:15000)倍液喷洒,或是PIB5×108个/mIPoNPV 5亿孢子/g白僵菌 20%氰戊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运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枣桃六点天蛾年发生2 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越冬代蛹翌年5 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6 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第1 代成虫7 月上旬羽化,7 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幼虫经6龄。4 龄开始为暴食期。幼虫对枣叶利用率为47.55% ,排粪率为37.4% 。粪便含水量1~4 龄占49.54% ,5~6 龄占55.56% 。幼虫排粪共1 335 粒,共重4 639 m g。成虫趋光性强。  相似文献   

11.
小麦叶蜂在信阳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初见于2月上旬,盛见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卵初见于2月中旬,盛见于3月上旬到4月上旬;幼虫五龄,初见于3月下旬,盛见于4月到5月上旬。以幼虫越夏,和以幼虫和蛹越冬。幼虫入土越夏深度在20cm以下的占97.5%。幼虫喜适湿度较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为害,四到五龄为暴食期。防治的有利龄期为三龄。在m ̄2内有三龄幼虫25头为防治指标。防治幼虫的有效农药有50%辛硫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以及4.5%甲敌粉等。  相似文献   

12.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3.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5.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 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 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6.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饲养结合野外定点观察,对西北槌缘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西北槌缘叶蜂在宁夏六盘山林区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或草丛中吐丝结茧、预蛹形式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营孤雌生殖,产卵于针叶组织,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6月中旬幼虫大量孵出,啃食华北落叶松针叶,幼虫5龄.7月上旬大量停止取食,下树吐丝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19.
戈壁琵甲(鞘翅目:拟步甲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壁琵甲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成虫4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卵期为8~12d.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期为1~1.5a.越冬幼虫于次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前期为40~45d,蛹期为12~20d.羽化成虫后经280~300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戈壁琵甲食性杂.不喜光.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成虫具有利用防御腺进行自卫的特性,其防御腺分泌物可成为医学上的天然药物,该幼虫各项营养成分较高,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20.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