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永军 《甘肃科技》2011,27(20):169-170
总结门诊治疗肩周炎210例,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为主,辅用少量镇痛剂和医疗康复锻炼三结合综合疗法,总有效率达94.6%,治愈率达70.8%,认为此方法较以往贯用的痛点封闭、药物、针灸理疗和按摩等单一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治愈率,具有简便易行,疗程短,复发率低,和副作用小等优点。简单介绍了肩胛上神经局部解剖、阻滞方法,疼痛的评估运用VRS评分法(口诉言词评分法)^[1]疗效观察参照肩关节严重指数^[2](Shoulder Severity Index),指出了肩胛上神经阻滞法与传统的局部痛点封闭法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对78例肩周炎患者行药物痛点注射,肩关节囊灌注、臂丛神经阻滞后,用手法解除粘连,并辅以中药外敷、功能锻炼,有效率达98.7%。  相似文献   

3.
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新术式,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将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成功地应用于11例病人,并随访术后疗效;结果表明: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术后疗效确切,恢复早于传统术式,并且术后斜方肌上部肌力及其耸肩功能无影响,使恢复的肩关节外展接近于正常动作。  相似文献   

4.
应用口服阿昔洛韦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56例带状疱疹,通过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神经阻滞时间越早,疗效越高,缩短病程,减少疼痛,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口服阿昔洛韦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56例带状疱疹,通过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神经阻滞时间越早,疗效越高,缩短病程,减少疼痛,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  相似文献   

6.
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头面部及上肢患者组,采用行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为胸腹部患者组,采用硬膜外隙注药;C组病变部位与B组相同,采用皮肤科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表明: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给药,A,B组止痛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3%;C组优良率仅为40%。A,B组平均病程为12.4d和11.8d,C组平均病程为17.2d。A,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隙注药比皮肤科综合治疗止痛效果好,且具有使患者缩短病程、康复快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待接受手部手术治疗的骨科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术中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9.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必然症状 ,尤其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 ,我院于 1995年 2月~ 1999年 2月应用椎旁神经阻滞 (PVB)疗法治疗早期严重带状疱疹痛 ,不仅近期止痛效果好 ,并可防止发生 PHN,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0例 ,均为无并发症的带状疱疹门诊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2 0~ 75岁 ,≥ 6 0岁 2 1例 ;病期 2~ 12天 ;范围 T3~ L3;胸神经痛 2 5例 ,腰神经痛 5例 ;左侧 13例 ,右侧 17例。注射期间同时接受一般抗病毒药物和维生素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 ,用 10 % PVPI2 涂抹 ,不用软膏之类药物。2 方法2 .1 药液配制0…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女,21岁。于1996年1月因左上后牙及左下后牙残根要求拔牙,询问病史无拔牙禁忌症。口腔科检查: 残根叩诊(-)局部粘膜无红肿。首先预备拔除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粘膜,分别作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大神经阻滞麻醉及 近中根颊侧浸润麻醉,注射麻药后约5~6分钟,患者自觉同侧下唇及舌尖麻木,分离 牙龈,颊侧远中疼痛,但可以忍受,拔除 ,试分离 牙龈、无痛、拔除 ,加咬合棉球。病例2:患者女,29岁。于1997年4月因左上后牙残根要求拔牙,问病史无拔牙禁忌。口腔科检查: 残根叩诊(-)周围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常规颈丛阻滞行锁骨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评估麻醉后感觉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优、良、失败),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结果:锁骨外2/3部位感觉阻滞A组(16.7±1.9)min,B组(13.2±1.1)min,B组好于A组(t=2.42,p<0.05),B组优良率为90.0%,A组优良率为76.7%,B组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内固定手术中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优于常规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14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问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对 86例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发出、走行、分支、分布和两者的伴行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 ,结果发现 ,(1)甲状腺上动脉 84 88%起自颈外动脉 ,起始处外径为 2 2± 0 8(1 1~ 3 4)mm ,起始点至甲状腺上极的长度为 (3 1± 1 3)cm .(2 )喉上神经均起自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起始处横径为 (2 0± 0 4)mm ,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支和外支 ,外支在甲状腺上极上方 (0 9± 0 4)cm处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 .(3)在上、中段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密切伴行 ,在下段上部分离 ,喉上神经外支入环甲肌点在平甲状腺上极处相距 (7± 3)mm .可见 ,施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宜在甲状腺侧叶上极或在甲状腺实质内进行 ,可有效避免喉上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超激光联合汽化药热疗治疗重度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重度肩周炎的治愈率。对超激光联合汽化药热疗治疗重度肩周炎进行14d的疗效观察。方法:128例重度肩周炎患随机分为3组,痛点阻滞对照组(PB组):采用痛点阻滞治疗;汽化药热疗组(P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汽化药热疗法治疗;超激光组(SL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激光照射治疗;超激光 汽化药热疗组(SL P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激光照射及汽化药热疗法治疗。以患肩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障碍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SL PA组治愈率为68.75%,PA组治愈率为43.25%,SL组治愈率为46.88%,PA组、SL组与SL PA组组间治愈率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超激光联合汽化药热疗法可明显提高重度肩周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3组,由同一麻醉医师行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注入配伍不同,剂量相同的局麻药;而后测定其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记录麻醉前后循环系统变化。结果加用地塞米松组在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上优于肾上腺素组,用药后对肾上腺素组循环系统影响较地塞米松组略明显。结论地塞米松在行颈丛神经阻滞中减轻局麻药中毒反府.增隅麻醉效能.延长麻醉作用时间等优于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近5年来接诊的23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或急性发作的患者,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结果:23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或急性发作的患者,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能迅速终止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或急生发作,而经常发作的患者发作频率减小而症状也减轻,甚至不发作.结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或急生发作的患者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观察和研究了250例喙突与剑胸结合中点连线上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测量喙突、剑胸结合中点两点连线长度,带入回归方程y=0.16x-0.9(x:喙剑连线长度,y:喙突到腑腔神经血管鞘中线在体表投影距离)。依此距离在喙剑线上确定穿刺点。成功率94%。结论,喙喙剑连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个比较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臂丛神经阻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45例中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