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国钢琴音乐以其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单音体系受到了冲击,并且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中繁衍出了一系列的创作模式,实现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体现在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践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孙铿亮 《科技信息》2009,(34):I0276-I0277
钢琴"二度创作"即钢琴的演奏。钢琴演奏正是由乐谱、钢琴和演奏者形成的创作演绎过程。因此,演奏者如何正确对待乐谱就成为了一个"二度创作"的根本性问题。本人以为乐谱只是为钢琴演奏提供了"二度创作"的草图和基本的框架,在尊重乐谱创作者基本意图的基础上,演奏者对乐谱的深度耕犁、自身的钢琴技巧、个性和修养等将成为"二度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完美的钢琴"二度创作"应该是在乐谱的基本框架中并在演奏者创见性理解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演奏者独具特色的演绎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把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三个阶段,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及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储望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领域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富于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部分代表性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论述了其钢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德国非常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钢琴曲子,但是,他在晚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起他前、中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在创作风格和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经典的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更是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高峰状态,每一个学琴的人都应该把之作为学琴必修课。本文将着重探索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迥异的风格特征,以加深对于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才能和个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7):99-102
黄金分割在艺术创作领域中无所不在。它作为一种美的规范。指引着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方向。介绍了黄金分割理论的基本概念,并探讨了黄金分割与审美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的钢琴乐曲创作例子,分析了黄金分割定理在钢琴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曲家王建中运用不同的演奏法在钢琴上模拟交响乐队中各种不同类型乐器的音色,创作出交响性钢琴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技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舒伯特的钢琴小品为切入点,先对其钢琴创作风格做概括性介绍,再透过对作品的解析来了解其创作手法与风格特色,以此探讨这些小品在钢琴文献及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希望能为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民族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的创作成就对西欧音乐(特别是钢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以抒情见长,在诗一般的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本文就几首肖邦的钢琴作品,浅谈一下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建中对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钢琴作品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研究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对于启发新一代作曲家的钢琴创作,乃至中国钢琴学派的形成和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苓 《科技信息》2010,(18):246-247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经常容易忽略钢琴作品的分析,因此在钢琴演奏和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其结构分析的论述,对正确掌握莫扎特的创作风格与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时代思潮起到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关洁 《科技资讯》2011,(22):230-230
钢琴作为西方的乐器,现已成为世界各地最为普遍的乐器,尤其是在中国,钢琴学习在近几年的普及,流行程度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乐器学习。由于钢琴学习的体系是从西方传播到我国所以,在我们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经常接触的都是西方的曲目,但是随着我国钢琴创作,教育,演奏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中国的钢琴学习者,演奏者,学习演奏具有本民族音乐特色的中国作品,就显得特别重要,学习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在我们的钢琴学习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就中国作品的学习及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维也纳期间(1781年—1791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达到了顶峰,陆续诞生的17首协奏曲各具特色。本文将对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17首钢琴协奏曲中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作以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的两册共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被音乐学家们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也是钢琴家、理论家、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方面,也是在本科阶段钢琴主修学生必须接触的文献作品。本文从创作风格、音乐形象理解和相关文献阅读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在钢琴教学中教授这套作品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胡小兵 《科技资讯》2014,(31):136-136
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与流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这两者在教学模式上却存在着许多不同。传统即兴伴奏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弹奏能力的帮助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学生和声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培养。而这个缺点恰恰是流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优势,希望在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中加以吸收采纳。通过对流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式的兼收并蓄,来提高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与音乐即兴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之为"钢琴艺术史的高峰""钢琴演奏家的"圣典"。而这32首奏鸣曲中《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也叫《月光曲》因其特殊的曲式结构,粗犷而有细腻的音乐以及浪漫的名字,而流传至今。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精华所在,蕴含着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自钢琴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先后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尝试着将我国戏曲元素融入钢琴艺术,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练习曲为例,从技术层次探析如何在钢琴练习曲中借鉴运用戏曲元素,以促进西方钢琴艺术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肖邦《^bD大调(雨滴)前奏曲》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虽说仅仅作为小型、亲切的钢琴小品(肖邦的前奏曲、夜曲、圆舞曲被称之为第二类作品)出现,但它自身在乐谱文本中蕴藏的种种音乐要素,以及在这些作曲技术之下承载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理念,却为肖邦的第二类钢琴作品同样赋予了钢琴诗歌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钢琴传入中国以后,艺术家们对钢琴创作的技法和调式调性、曲式和声等方面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不仅在表达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民族意蕴,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世界的舞台上还占有一席之地.该文主要就钢琴音乐作品中音调、青色及演奏中的民族特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以其钢琴奏呜曲作品中的《月光奏鸣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旋律、力度、调性及音色方面的演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